2024年全国两会
确定

网站 > 互联网科技

从韩国梨泰院的踩踏,到银行的挤兑风险

点击进入看点投诉平台,帮你曝光一切问题

从韩国梨泰院的踩踏,到银行的挤兑风险

昨晚的万圣节,在韩国的梨泰院发生了一起震惊全世界的踩踏事件。

据最新披露的消息来看,这个事件已经导致153人死亡,103人受伤...人数还在攀升中。

在几个社交平台上,今天一整体都是一个刷屏的状态。

看了一些亲历的朋友分享,现场惨不忍睹。

从韩国梨泰院的踩踏,到银行的挤兑风险

由于口罩原因,不少人的情绪需要“释放”。

今年,又适逢韩国防疫的首次放开(22年初取消了强制口罩的法规)。

因此,昨晚的万圣节是韩国近几年来最热闹的1次了(10月初开始,30号是倒数第2天)。

万圣节对于韩国人来说,也是“舶来节”。

而梨泰院附近有着不少外国使馆和外国餐厅、夜店,属于首尔万圣节氛围比较浓郁的地方。

自然而然,当天吸引了大量韩国年轻人前往。

事发的小路是,梨泰院地铁站前往酒吧街最近的路线。

从韩国梨泰院的踩踏,到银行的挤兑风险

因此大多数的人会选择从这条小路进出地铁站和酒吧街(详见上图)。

从一些网友拍摄的现场照片来看,这条小路很窄(大概也就比一辆车略宽),而且还是一个坡道。

从韩国梨泰院的踩踏,到银行的挤兑风险

网上传得比较多的说法是,现场聚集了10万多的人。

这个数,大概指的是梨泰院的全部人,这条小路内应该不至于能塞满这么多。

但从一些媒体披露的照片来看,人口的密集程度也是不少。

一、

为什么会发生踩踏呢?

目前来看,大概率是因为坡顶的斗殴冲突,导致了人群混乱的推搡。

最终因为人员层层推挤、摔倒、积压,导致了惨剧的发生。

从一些亲历者的反馈来说,现场整体混乱,几乎就没有什么有效的引导和管理。

极个别的警员在现场,但也没能起什么用处。

很难想象,在首尔会发生这种事件。

究其根本还是因为地方的管理疏忽,兴许这个才是导致踩踏的根本原因吧。

从韩国梨泰院的踩踏,到银行的挤兑风险

当然,现场也还有让人心寒的部分。

踩踏发生之后的一段时间里,马路的一面的是踩踏人群的“哀嚎”,另外一面则是酒吧喧嚣的音乐和人们兴奋的嘶吼。

不可谓是讽刺。

放个人身上,其实已经很多年不喜欢往人堆里扎了。

但凡看到人山人海,哪怕决定好的行程都是扭头就走。

上海的迪士尼乐园去了几次,要么是挑工作日人少的时候,要么就是花钱买FB。

实在是接受不了花时间和精力去和跟一帮人,人挤人。

以前觉得,可能是年纪大了,不喜欢“热闹”。

现在看,大概率是“求生欲”。

从韩国梨泰院的踩踏,到银行的挤兑风险

二、

下午刷这个事件新闻的时候,脑子里偶然间闪过了“银行挤兑”。

如果放前2年去聊这个话题,估计大部分朋友的看法肯定是越来越低。

但今年来看,这个想法可能就变了。

主要还是当前经济环境下,银行本身经营、抗风险...都将面临不小的考验。

很有可能存在扛不住的小银行。

这几年,不少地方解决金融风险的视角,大都在把资源集中在了一些稍大一点的银行身上。

以前几年的中小银行专项债券为例,大多省份资金面向的对象都是一些城商行、农信等机构。

但是,如果自己去看的话,应该不难发现。

区域覆盖的银行数量,属实不多。

有些省份,比如山西、辽宁,是专项给的2个新银行(山西银行、辽沈银行)。

至少从公开的信息来看,覆盖的机构还是十分有限的。

一个区域的银行机构大概是由什么构成呢?

从韩国梨泰院的踩踏,到银行的挤兑风险

这里以四川省为例,共存续161家商业银行的,基本都是农商和村镇(城商行12家,农商行76家,村镇银行53家,信用社19家,民营银行1家),占比80%+。

其中大部分银行的注册资本仅为5亿元以下(112家,占比69.5%)。

注册资本 5 亿元以上银行共 49 家(四川唯一1家民营银行新网银行,也位属其中)。

*所以,这里要插一句,别老觉得民营银行小,其实光从注册资本来看就已经不算“小”了。

而且其中,还有不少是背负历史“包袱”新成立,由区域整合信用社资源的方式组建的新银行。

这个光从2017年到现在,就有13家是如此情况。

当地,资产规模6000亿以上的。就2家,成都银行和成都农商行。

但当地最有影响力的是四川农信(历史延续至今),1.8万亿的资产规模、1.5万亿的存款、5131个网点。

你放到其余区域去看,其实情况基本类似。

那四川的“风险”,主要是怎么化解的呢?

上述聊的整合新银行是一种模式,而另一种则是之前鼓励的中小银行专项债券。

四川省主要是在21年的时候,发行了中小银行专项债券,有114亿的规模。

但仅覆盖了区域内的21家机构(4家城商行、10家农信社、7家农商行)。

且注资方式,主要采用的是转股协议存款,用于补充银行资本金。

而且,这个可以在转股触发事件发生时,转为银行普通股。

要么正常逐步退出,视情况,也可以靠转让股份退出。

那还有没有风险?

从其它区域来看,可能还有吧,且看后续了。

对了,之前大家比较熟悉的“恐龙银行”(自贡银行),也是21家中的1家。

为什么是呢?

大家应该多少能体会吧~

那还有多少会是类似的呢?

大家再看看上面的银行数字。

但凡有些情况,兴许就会是一次“挤兑”。

从韩国梨泰院的踩踏,到银行的挤兑风险

三、

某乎上关于这个问题,最热的一个回答是国庆期间,上海外滩的武警拉链人墙。

这个拉链人墙,每逢节假日人多的时候,总会出现。

也总有“喷子”每年都会去碰几句,要么人民素质、要么体质问题...

但很少人知道,这个其实是14年“血的教训”(哎,这个其实也是意外中意外,上海其实已经很尽力了。奈何总有“奇葩”生事,很无奈)。

有时候,你怎么管这么多?你怎么都不管管?

这2个问题的尺度,还真是难抉择啊。

所转载稿件如有侵权,请与我方联系删除;邮箱:daogecaijing@126.com

评论

暂无评论
已全部加载
x
保存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