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国两会
确定

网站 > 财经大事

任正非——先活下去,才有未来

点击进入看点投诉平台,帮你曝光一切问题
【文/财圈社小宋】作为人而言,他冷静、自知、自持得可怕。

界面新闻2022年度科技行业CEO榜单近日发布:华为任正非位居榜首,超越了第二的腾讯控股马化腾。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华为是中国科技行业逆风飞翔的典范。在芯片禁令下,华为的手机业务顽强求生。据2022年第三季度全球手机销量排行显示,华为手机全球市场份额达到8.6%,依然排在前十之列。

要想在全球市场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技术投入必不可少,在2021年,华为研发投入就已经高居全球第二。华为在2022年前三季度研发投入就已经达到了1105.81亿元,比去年同期的研发投入增长82.41亿元。

带领华为位居中国榜首的任正非,他个人为此付出了什么,又让他的华为员工付出了什么?

任正非:只要现金流和真实利润

华为内部论坛在今年8月22日上线了一篇关于《整个公司的经营方针要从追求规模转向追求利润和现金流》的文章。

任正非在文内提到,全球经济将面临着衰退、消费能力下降的情况,华为应改变思路和经营方针,从追求规模转向追求利润和现金流,保证渡过未来三年的危机。“把活下来作为最主要纲领,边缘业务全线收缩和关闭,把寒气传递给每个人。”

“把寒气传递给每个人”直接导致了华为员工的内卷行为加剧,和今年下半年的大裁员。很多人讲这句话视为传播负能量,但事实上,没说这句话的腾讯、字节跳动、阿里巴巴等内卷和裁员力度也没见少。任正非,只是将大家不乐意听的话,企业家们不敢说的话,直言给每一位华为员工。


“我们对未来过于乐观的预期情绪要降下来,‍‍2023年甚至到2025年,一定要把活下来作为最主要的纲领‍‍活下来,有质量的活下来,每个业务都要去认真执行。‍”

任正非表示,‍华为要缩小战线,集中兵力打歼灭战,提升盈利。‍

“我们的生命喘息期就是2023年和2024年,这两年我们能不能突围,现在还不敢肯定,‍‍所以每个口都不要再讲故事,一定要讲实现,‍‍尤其在进行业务预判时,不要再抱幻想,讲故事骗公司,损失要从你们的粮食包中扣除,‍‍首先要活下来,活下来就有未来。‍”

当中公教育还不起学员债的时候领导还能大画其饼;当喜茶在危急之时,其企业文化仍是听“土皇帝”大吹发家史……为什么任正非在坐拥庞大的科技之国,地位不可撼动之时,仍能够一反常人,靠着忧患意识带着华为上下认清现状呢?

任正非坎坷的一生

出生于知识分子家庭的任正非,从小只有父母言传身教的好品格,与清苦的生活。

1944年任正非出生那日,他父亲说:“我给儿子取名叫正非。正,正确的正;非,是非的非。”

高三那年,任正非有时在家复习功课饿得实在无法忍受,就用米糠和着菜揉一下,放在锅里烙着吃。几次父亲发现了说他:“你这样吃,会把身体吃坏的!”任正非若无其事:“没事,我年轻。”

1963年,任正非就读于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已并入重庆大学),还差一年毕业的时候,"文化大革命"开始了。父亲被关进了牛棚,但嘱咐他要不断学习。任正非回到重庆后把电子计算机、数字技术、自动控制等专业技术自学完,还把樊映川的高等数学习题集从头到尾做了两遍,接着学习了许多逻辑、哲学,和三门外语。


大学毕业后任正非当兵了,是基建工程兵。他第一个干的就是法国公司的工程。那时法国德布尼斯·斯贝西姆公司向中国出售了一个化纤成套设备,在中国的东北辽阳市。任正非在那里从这个工程开始一直到建完生产,然后才离开。

1983年随国家整建制撤销基建工程兵,任正非复员转业至深圳南海石油后勤服务基地,却给所在企业造成巨额亏损,最终被除名。

1987年,时年43岁的他,失业、离婚、负债200万元,没有资本、没有人脉、没有技术、没有市场经验,带着仅有的2万余元钱,在破旧的仓库里成立了华为。

1992年任正非孤注一掷投入C&C08机的研发。

1993年年末,C&C08交换机终于研发成功。其价格比国外同类产品低三分之二,为华为占领了市场。


2000年,IT泡沫破灭,任正非遭遇背叛。

2003年1月思科对华为正式提起专利诉讼。致命危机接踵而至,任正非拼命补救,却依旧深感无力控制公司滑向崩溃的边缘。

2003年3月,华为和当时已进入衰退期的3COM公司宣布成立合资公司"华为三康",3COM公司的CEO专程作证华为没有侵犯思科的知识产权。最终,双方达成和解。

他在半年时间里,梦醒时常常痛哭,不久之后患上抑郁症,身体得了多种疾病,还因癌症动了两次手术。夜里哭完,第二天仍然需要他充满斗志,继续埋头苦干。

任正非,超乎常人的冷静

2007年初,任正非致信IBM公司CEO彭明盛,希望IBM公司派出财务人员,帮助华为实现财务管理模式的转型。任正非提的更多的是类似灰度理论这种科学家的思维模式,并将其一以贯之到企业实践中。这就注定华为并非一家普通企业,而是一只“科学化的强军”。

2010年华为首次进入世界五百强榜单,上榜排名397位,成为继联想集团后,成功闯入世界五百强的中国第二家民营企业,也是唯一一家没有上市的世界五百强企业。

2011年12月,任正非在华为内部论坛发布了《一江春水向东流》这篇文章,透露了华为的人人股份制。任正非透露,设计这个制度受了父母不自私、节俭、忍耐与慈爱的影响。任正非还创立了华为的CEO轮值制度,每人轮值半年。此举为避免公司成败系于一人,亦避免一朝天子一朝臣。

2019年5月16日,华为电信设备被禁。第二天华为旗下芯片公司海思总裁发表了致全体员工的一封信,宣布了任正非在15年前实施的“备胎”计划一夜之间全部转“正”。在1800亿资金的支持下,海思芯片终于进入世界前五。

三年前,华为在美国打压下依然能够存活得益于任正非早早布下的“备胎”计划。三年后,华为为了活着,将边缘业务全线收缩和关闭,缩小战线,集中兵力,提升盈利。

华为边缘业务员工自然是首先受到了冲击,有苦难言。然而客观评论任正非此举措,仍是正确且极为难得的——他没有耽于三年前的证实自己的高瞻远瞩与埋线千里,没有沉溺于当时全国人民爱上华为的高涨热情。他始终很冷静,冷静到能够在短时间内顺着时局更改企业大方略,没有笑嘻嘻地只看幻象,坐等华为灭亡的那一天。


作为人而言,他冷静、自知、自持得可怕。

在《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中写道“中国历来都不缺乏政治家、企业家,但从来都缺乏真正的商业思想家——在当代中国,任正非算是一个。”

也许,正是任正非将中国百家智慧与哲学融汇贯通后,将其应用在商业上,才能在一次次大的举措之中令人叹服;才能在一次次战略布局中,让人以为只是个神来之笔而已。

哪有神助,只有自省。

有一段网友讲任正非的成功原因,写得极为形象。

【“我的产品天下第一”“是我养活了你们这么多人”“为什么客户在减少?他们是瞎吗?”“你们打工的就好啊,像我每天一睁眼就在想又要给你们发工资了”。

从大大小小的会上,从多多少少的接触里,所有老板都给我同样的感觉,他们脑内的活动大抵如此。

过高地估计自己的能力、过高地关注自己的需求。

任正非却说“华为的冬天”“华为是一定会死的”。

他清楚总有一天就算是马里亚纳海沟里也会布满电缆,总有一天华为当前的强势将无处可去。

他不会觉得是自己养活了华为16万人,他是真诚地信仰着“创造力诞生于群体之中”。】

任正非没有过剩的自我意识,没有眼高手低的毛病,所以他能够不断地吸取教训,承认自己的问题并迅速改正,这也就造就了他极高的格局。因此他很难陷入普通老板的自我膨胀+自我怀疑的心态摇摆中,于是我们说他的心是静的,做出的决策也是超乎常人冷静的,甚至冷酷的,冷血的。

他能够说出“未来几年,整个大形势应该没有想象中那么乐观,我们要有过苦日子的准备。”

他能够说出“5G不可能像4G一样势如破竹,它可能是东爆一个‘地雷’,西爆一个‘地雷’。如果不能成片性地爆炸,可我们要养活18万员工,每年的工资、薪酬、股票分红超过300亿美金。如果没有产生这么多粮食,如何拿钱来分?”

他能够说出“每个工种都要对准多产粮食和增加土壤肥力,如果对标没有价值,就应该裁减和放弃一部分工作,让其聚焦。也要放弃一部分平庸的员工,降下人力成本来。”

好形势下,他把华为平摊给每个员工,让普通员工年收百万屡见不鲜;坏局势下,他直接抛弃了不需要的“零件”,让他们自谋生路,一切都是为了让华为更好地活下去。任正非之于华为是严苛又慈爱的父亲,但他不是员工们的父亲。

他的一生,像《老人与海》中的圣地亚哥,始终要与深不可测的大海搏斗。


他没有一直追求伟大,只因他始终对大海有所敬畏——科技巨轮在他手中造得再大,之于大海,之于宇宙而言不过渺小一粟。

他要做的,只是远航,不是称王。
所转载稿件如有侵权,请与我方联系删除;邮箱:daogecaijing@126.com

评论

暂无评论
已全部加载
x
保存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