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国两会
确定

网站 > 汽车科技

电动汽车百人会|自主品牌要国际化,自动驾驶被泼冷水,新能源车……

点击进入看点投诉平台,帮你曝光一切问题

【文/财圈社&道哥说车 听风吟】3月31日到4月2日,以“推进中国汽车产业现代化”为主题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3)举办,来自政、产、学、研各领域的多位代表和嘉宾出席并发言,围绕全球汽车产业发展形势、新能源汽车高质量发展路径、中国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战略、动力电池等核心产业链供应链发展趋势分享了众多精彩的观点。



这些业界学者、专家、企业高层等堪称最懂汽车的人,在论坛中各抒己见,为高速发展的新能源汽车产业进行适时的扶正和建言,并形成了激烈的观点碰撞。在这一过程中,《道哥说车》编辑注意到,中外车企对区域布局有了各自不同的看法,中国车想抓住机会打开国际化视角,海外车企则想深耕中国市场;对于如日中天的自动驾驶,有人唱起了反调,不被看好的圆柱电池,开始有人力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处处充满惊喜与难点,不少车企还是呼吁求得帮助,而且得到了回应……


中国车企想要国际化,海外车企要深耕中国市场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兴起,中国车企、中国汽车市场的地位正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而这也让中外车企对区域布局有了不同的看法。


“在可见的时间窗口内智能电动车可能是中国品牌改变竞争、重塑格局、打造世界级品牌的机会”,长安汽车总裁、党委副书记王俊表示,无论是技术方面、还是市场方面,中国新能源汽车已经走过了小规模的时代,下一步就会迈向规模效益型这个阶段,产业、品牌也有机会给新的品牌加入到重新争夺定价权的机会。



王俊认为,在具备市场、技术、产业和品牌的时候,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在处于从量变到质变的新过程,本轮技术变革及其市场突破将是新的品牌在未来10年内唯一可见换道超车的机遇。而吉利控股集团总裁、极氪智能科技CEO安聪慧也有类似想法。


安聪慧表示,在燃油车时代中国汽车一直是汽车产业现代化的追赶者,而在全球汽车新能源浪潮中,中国汽车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规模化、体系化、代际化的换道先发优势。可以说,是中国新能源汽车让中国汽车产业在全球竞争中真正地站了起来。中国新能源汽车应该成为体现中国国力的全球标签。



在安聪慧看来,中国新能源汽车应该以更加自信的姿态和更加迅猛的速度走出去,让中国新能源汽车更快地跑遍全世界不是愿景,而是刚需。因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在国际上已经具备了强大的竞争力,全球市场是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真正的蓝海,中国新能源品牌大规模出海参与国际竞争也有助于进一步释放创新和增长的活力;此外,在全球传统车企的新能源转型也都在加速,留给我们的时间窗口期或许稍纵即逝。


数据显示,中国新能源汽车不仅在国内市场提前三年实现渗透率的目标,也在全球市场取得了突破。2022年中国汽车出口总量突破311万辆,超越德国位居全球第二,新能源汽车出口总量也突破67万辆,实现了翻倍增长。在中国车企想要打开国际化视角的同时,海外车企也在研究如何继续深耕中国汽车市场。



大众汽车乘用车品牌中国CEO、大众汽车集团(中国)集团销售负责人孟侠(Stefan Mecha)明确表态,大众汽车集团将坚定不移地践行对中国市场的坚实承诺,在电动出行的新时代,将继续加大投资力度,进一步深化“在中国,为中国”的战略布局。“我曾在过去的多年间到访过超过60个国家,但唯有中国的发展速度不可比拟”,孟侠表示,中国在电动化、智能互联和绿色出行领域的发展势不可挡,大众汽车集团(中国)也将坚定地携手中国市场砥砺前行。



而宝马也同样表态称,以中国为家。宝马(中国)汽车贸易有限公司总裁邵宾表示,宝马以中国为家,全力支持实现双碳目标,计划到2030年将平均单车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控制和2019相比,至少控制到40%,这是宝马的目标。并指出,中国已经设定了绿色的氢能源战略,宝马集团非常赞赏中国在促进制氢和推出可靠便捷的加氢站网络方面的努力,因此我们也相信在氢燃料电池乘用车的方向发展速度也将不断提速。‘


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是大众还是宝马都从产业底层对中国市场下了重注。


“在2023至2027年间,集团将向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市场投入超过1800亿欧元”,据孟侠表示,大众汽车集团将携手合资企业伙伴,在2030年前实现在华生产基地均采用可再生能源的目标,2021年,集团在中国的MEB工厂已实现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此外,大众汽车集团的软件子公司CARIAD现已落地中国。


邵宾表示,2021年宝马启动了绿色能源联盟的项目,推动了全价值链的转型,包括了生产基地、供应链、经销商、不动产场景下的一些绿电解决方案。宝马沈阳生产基地已经实现了100%的绿电生产,包括37个非生产场所的100%的绿电供应。


自动驾驶公然唱反调 电池形态有了新思路?


毫无疑问,以新能源汽车为题的行业变革中,智能驾驶以及动力电池已经成为了这场变革的关键,但自动驾驶的发展中却有人公开唱起了反调。


“十年终局,刚才也有嘉宾说L3、L4,我在这块可能会比较悲观,我觉得十年以后连L3都不会真正实现”,地平线创始人&CEO余凯在论坛中大谈“反共识”的观点,在余凯看来,其实不需要真正实现无人驾驶,实实在在的从高级辅助驾驶开始就已经在为用户创造价值。



余凯指出,自动驾驶责任划分中,如果让车厂承担责任,所有车厂都偃旗息鼓,都不敢投入研发。在车云协同的自动驾驶专用道路上,是可以实现无人驾驶的,但是有一个前提,在这个环境里面不许有人驾驶,一定是要全部的车、参与这个专用道路的都是自动驾驶,“我认为这种条件下是可以实现完全的自动驾驶”,余凯表示。


而在动力电池方面,有企业则开始研究新思路,比克动力电池有限公司副总裁樊文光在主题演讲中分享了比克电池对电动化进程的全新观点,樊文光表示,大圆柱动力电池正牵动电动车产业链全局,助推迈入700-1000公里续航的电动车发展新纪元。值得一提的是,圆柱电池一度因成本、空间利用率等问题不被看好。


在樊文光看来大圆柱是“六边形选手”,其各方面性能是最均衡的,是补齐新能源汽车短板的有力武器。从电动车和动力电池的开发思路来看,下一代电动车要彻底替代燃油车,必须在各项关键指标上至少与燃油车相当,在那之后降低经济成本和环保成本的权重就会越来越大,逐渐成为最关键的课题。目前大圆柱电池是为数不多能把这个逻辑跑通的方案。



不过令人好奇的是,蔚来创始人、董事长、CEO李斌、理想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李想二位造车新势力中的代表人物倒是没有对电池或自动驾驶发表太多看法,反而更多在关注自身的发展以及做一些反思。



“蔚来是一家创业的公司,其实我们没有资格去停下来想太多,我们在确保经营的风险可控、提升效率的同时,我们还是认为要坚决去为最后的胜出去进行投入,这是我们想清楚的一件事情”,李斌表示,要在三大方面持续投入,包括核心的技术研发上持续进行投入;持续建设充换电的基础设施坚决投入;决进入全球市场,服务更多的用户。李想则自我反思了一下,当自己真正进入这个领域之后,才发现汽车行业的链条如此之长,难度如此之大,这其中最大的挑战,来自于组织能力方面。



新能源汽车发展难点 车企呼吁寻求政策帮助


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不少令人惊喜之处,包括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突破千万辆,月度渗透率突破30%,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超过50%,新能源乘用车占比超过80%等。



但在这一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难点,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閤先庆表示,智能新能源汽车产业正面临着补贴支持政策退坡、国际产业竞争加剧、原材料价格高企和芯片“卡脖子”等问题,挑战依旧存在。现阶段,多数新能源车企仍然处于大幅亏损的状态。今年春季开打的车圈价格战,更是宣告了行业淘汰赛的加速。在閤先庆看来,汽车产业迫切需要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转换经济动能,而其中的要义便是要聚焦高质量发展。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也在强调危机感,我国汽车全面电动化的时间表在提前,进程在加速,比想象的还要快。行业要有充分的预期和准备,对任何企业来说都是危中有机、机中有危,我们需要关注市场的微小变化,冷静思考、沉着应对。行业现在是喜忧参半,喜的是我国汽车市场巨大,忧的是市场竞争也是异常激烈。在王传福看来,这个时候行业不是大鱼吃小鱼,可能是快鱼吃慢鱼。在大变革期,企业要有创新的技术、精准的战略和灵活的决策,三者缺一不可,只有这样才有可能生存下去。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欧阳明高则指出,2023年进入了新能源汽车革命与汽车产业深度转型的阵痛期,包括整车价格竞争与汽车产业链的转型阵痛;大规模的新能源车普及带来了电动车充电难与能源产业链的转型阵痛;电池锂价波动与电池产业链的转型阵痛。零跑汽车创始人、董事长、CEO朱江明也看到了新能源汽车的新变化,其指出智能电动汽车从今天的成本看,60%-70%是电子零部件,包括电池、电驱、电控以及智能座舱,这些成本加起来是60%-70%。“所以电动汽车未来要遵循这个摩尔定律,也就是降价的空间是非常大、非常快的”,朱江明如是说。



而在此背景下,车企大佬们开始呼吁寻求政策帮助,王传福和孟侠建议延长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免征期限,王传福希望延长新能源汽车的购置税减免政策至2025年,孟侠则将新能源汽车的购置税免征期限延长到2023年以后,并制定相对稳定的政策框架。而这类促进消费的建议,閤先庆也有所提及,建议继续出台全国性统一支持政策,多渠道激发内需消费潜力,稳定汽车市场。



值得一提的是,这类建议似乎也得到了回应,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辛国斌表示,正组织开展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及早研究明确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等接续优惠政策,支持扩大新能源汽车消费。试行研究出台促进汽车消费的相关政策,指导地方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保障汽车产业稳定运行。


除此之外,针对补能、产业链等环节,车企大佬们也在建言献策。补能方面,王传福表示,国家正在推动超充标准的建立,目前行业还没有形成共识。为破除瓶颈推荐用“多枪快充”模式,用两把枪或者多枪同时为一台车充电;孟侠建议,加强中国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例如增加居民区充电墙盒的数量。供应链方面,閤先庆建议,要加快国内外矿产资源的开发,将上游的原材料纳入战略储备,加快动力电池回收体系的建设,推动原材料的保供与价格稳定,我国必须要加快汽车芯片产业的技术攻关、加大产业协调,力求芯片能够自主可控。

所转载稿件如有侵权,请与我方联系删除;邮箱:daogecaijing@126.com

评论

暂无评论
已全部加载
x
保存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