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国两会
确定

网站 > 第一新闻-新闻联播-新闻头条-今日要闻

宜宾“中国核电粮仓”:2万人的大厂,年代感生活区等你来探索!

点击进入看点投诉平台,帮你曝光一切问题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地方,它们承载着时代的记忆,见证着国家的兴衰与变迁。宜宾,这座位于中国西南部的城市,就有着这样一个特殊的存在——812厂,这个曾经拥有2万多名职工的庞然大厂,被誉为“中国核电粮仓”,其生活区至今仍然充满着浓郁的年代感,让人不禁怀念起那个充满激情与奋斗的年代。

宜宾“中国核电粮仓”:2万人的大厂,年代感生活区等你来探索!

历史背景与建设

20世纪60年代,国际局势紧张,为了保障国家安全,我国开始了三线建设。这一战略决策旨在将重要的工业项目转移到内地山区,以应对可能发生的战争威胁。宜宾,作为四川省的重要城市,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矿产资源,成为了三线建设的主战场之一。

宜宾“中国核电粮仓”:2万人的大厂,年代感生活区等你来探索!

在这样的背景下,812厂应运而生。它位于宜宾市的马鸣镇、宜宾县柏溪镇、高县苹果和德会乡等地,占地面积广阔,是一个集生产、生活、科研于一体的综合性工厂。该厂的建设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从选址、勘测、设计到建设,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无数人的心血和汗水。

812厂的建设过程异常艰辛。在那个物资匮乏、技术落后的年代,工人们靠着双手和简单的工具,在群山峡谷中开辟出一片片工地。他们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在1965年成功建成了这座庞然大厂。工厂依山而建,设计精巧,生活区和生产区被合理地划分开来,形成了独特的风景线。

宜宾“中国核电粮仓”:2万人的大厂,年代感生活区等你来探索!

生产科研与贡献

812厂的主要任务是生产核燃料组件,为我国的核电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从建厂之初起,这里就汇聚了一大批来自北京、上海等地的科研技术人员和从哈尔滨等地军工院校分配来的毕业生。他们在这里辛勤工作、无私奉献,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书写着共和国的辉煌篇章。

宜宾“中国核电粮仓”:2万人的大厂,年代感生活区等你来探索!

在812厂的历史上,最为人津津乐道的莫过于我国第一座民用核电站“秦山”站的核心组件核燃料棒的生产。这些核燃料棒是核电站的心脏,是保障核电站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812厂的工人们凭借着精湛的技艺和严格的质量控制,成功生产出了这些核燃料棒,为“秦山”站的顺利投产和运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除了生产核燃料组件外,812厂还承担着大量的科研任务。这里有着先进的科研设备和一流的科研团队,他们不断探索、勇于创新,在核电领域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科研成果。这些成果不仅提高了我国的核电技术水平,也为我国的国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宜宾“中国核电粮仓”:2万人的大厂,年代感生活区等你来探索!

生活区与职工生活

在812厂的生活区里,有着浓郁的年代感。这里的建筑多采用七八十年代的建筑风格,红砖绿瓦、错落有致,给人一种古朴而亲切的感觉。生活区内设施齐全、功能完善,食堂、澡堂、电影院、邮局、银行、医院、幼儿园、中小学等设施一应俱全。职工们在这里享受着优厚的福利待遇和舒适的生活环境。

宜宾“中国核电粮仓”:2万人的大厂,年代感生活区等你来探索!

在那个年代里,能够进入812厂成为一名工人是许多人的梦想。这不仅意味着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和可观的收入还意味着能够享受到良好的福利待遇和丰富的文化生活。职工们在这里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形成了一个团结友爱、和谐融洽的大家庭。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变迁812厂也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然而对于那些曾经在这里生活和工作过的人来说这里永远是他们心中最美好的回忆。他们怀念着那个充满激情与奋斗的年代怀念着那些与他们一起并肩作战的同事们怀念着那些曾经留下他们青春足迹的厂房和设施。

宜宾“中国核电粮仓”:2万人的大厂,年代感生活区等你来探索!

宜宾“中国核电粮仓”:2万人的大厂,年代感生活区等你来探索!

传承与未来

虽然812厂已经不再是当年那个繁华的工厂但它的历史和精神却永远值得我们铭记和传承。这里见证了一代人的奋斗和奉献也孕育了无数英才和骨干。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书写了共和国的辉煌篇章也为我国的核电事业和国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所转载稿件如有侵权,请与我方联系删除;邮箱:daogecaijing@126.com

评论

暂无评论
已全部加载
x
保存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