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国两会
确定

网站 > 汽车科技

赛力斯力证自己不亏,朱华荣一语道破车企心理障碍

【文/财圈社&道哥说车 麻建宇】赛力斯25亿元收购华为持有的问界等商标以及外观专利后,在7月3日晚发布了一条补充公告,其中一个核心内容就是,这些“无形资产”的价值。据其公告,经评估,标的资产于评估基准日2024年5月31日所表现的市场价值为102.33亿元。



用25亿换来过百亿的资产,赛力斯本金怒翻4倍多。在种种质疑中,赛力斯或许想用这种办法来告诉市场:我不亏。是的,赛力斯当然不亏,但原因绝不止这所谓的过百亿的无形资产,而是避免了出现“明星解约”的代价。


近日的阿维塔品牌年中沟通会上,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在被问及为何不跟华为有更深度合作时提到了一句话:“长安的战略,是做汽车一定要有自己的品牌,不能是别人的品牌,如果是做别人的品牌,那就不对了”。


这句话或许也点破了车企们的心理障碍。


当问界们成为“品牌” “解约”的代价就变大了


“上汽很难接受由单一一家供应商为我们提供整体的解决方案。这样它就会成为灵魂,而上汽就成了躯体。对于这样的结果,上汽是不能接受的,我们的灵魂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中”,当年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的“灵魂论”在行业引发轰动,时至今日仍会在一些场合被提及。


事实上,朱华荣的话与“灵魂论”也有相似之处,只不过这里的“灵魂”更多指品牌又或者说是“商标”。值得关注的是,在华为的赋能下,AITO问界正在快速崛起,并在汽车市场内打响了知名度。据公开数据,今年6月,AITO问界全系单月交付突破4万辆。其中,AITO问界M9交付1.72万辆;AITO问界新M7交付1.85万辆,上半年累计销量突破11万辆。


在造车新势力阵营中,AITO问界已经成为冠军选手。与之相伴的自然也就是问界的尽人皆知,提到问界虽然仍会想到在华为店里卖,但至少“问界”这个词不再岌岌无名。在此背景下,赛力斯收购商标的意义也就远远不止于本金翻了四倍。



以“阴谋论”的角度假设,赛力斯和华为在未来的某一日关系破裂,会出现什么情况?汽车行业内可参考的例子不多,但在娱乐圈,却有相当应景的例子。当年知名歌星邓紫棋的改名风波让不少观众意识到,原来明星的艺名是属于公司的,解约后可以收回。这样的例子在娱乐圈还不止一个,比如当年德云社的“陈某”……


那么,赛力斯此时收购了问界等商标,你还认为不亏的原因仅仅是本金翻4倍吗?当然,如果拿娱乐圈作为参考,华为的“格局”在此刻也就体现出来了,毕竟他手中的“艺名”看起来不像是控制车企的锁链,华为“越俎代庖”的说法也就越来越容易证伪。


华为懂车企的心理障碍 供应商之路越走越稳


正如朱华荣所言,做汽车一定要有自己的品牌,不能是别人的品牌。这个道理,与华为合作的车企其实都明白,阿维塔、岚图汽车、猛士科技、广汽传祺、深蓝汽车等都和华为签署了合作协议,但没有一个是把品牌交出去的。


当然,它们可能采取的是“HI”模式即提供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的Huawei Inside模式。而那些和华为联合打造“品牌”的车企,华为也把品牌放了回去。赛力斯并不是第一家从华为手中买走“商标”的,早在今年5月,华为就将其注册的运输工具类“享界”商标转让给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今年6月,华为又将其注册的两枚运输工具类“智界”商标转让给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显而易见,坚定不造车的华为并不打算拥有自己的汽车品牌,甚至还在与造车割裂。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与合作伙伴的关系发生割裂,按照赛力斯的公告,交易不影响双方联合业务的开展,并将进一步深化合作关系,同时,标的资产将专用于双方联合业务。只不过,这进一步打消了华为“越俎代庖”的嫌疑而已。


与造车割裂,或许也更容易让华为获得成为供应商龙头的机会,而且从以往的动作来看,华为的本意就是这样。去年11月长安公告与华为的新合作,华为拟成立一家从事汽车智能系统及部件解决方案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和服务的公司,长安参与投资。而这家新公司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对现有战略合作伙伴和有战略价值的车企等投资者逐步放开股权。


值得一提的是,供应商的利润并不弱于整车企业。以博世为例,2023年的销售额为916亿欧元,息税前利润为48亿欧元(约合377亿元),利润让众多整车企业望尘莫及。

所转载稿件如有侵权,请与我方联系删除;邮箱:daogecaijing@126.com

评论

暂无评论
已全部加载
x
保存图片

京ICP备1902652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