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国两会
确定

网站 > 汽车科技

21家智驾企业裁员降薪或原地解散 淘汰赛正上演?

点击进入看点投诉平台,帮你曝光一切问题

【文/财圈社&道哥说车 张浅】今年以来,伴随着价格战的持续升级,汽车行业内部也陷入大震荡,据《财圈社&道哥说车》编辑不完全统计,21家汽车行业公司或降薪、或裁员、或原地解散,主要涉及整车企业、智驾企业和研发中心,其中智驾公司占据半壁江山。为何在汽车产业进入智能化“下半场”的过程中,智驾公司纷纷中道崩殂?


智驾竞争进入“决赛圈”


在政策与技术的双重驱动下,高阶智驾正以惊人的速度迅速发展和普及。广汽、奇瑞、长城等传统自主品牌发布最新一代高阶智驾技术进展并开启量产交付,华为、Momenta、大疆车载和百度等公司已经实现了高级自动驾驶产品的落地,小鹏、蔚来、小米、理想等造车新势力在高阶智驾领域也都有相应成绩。


可以说,在智驾领域,既有主机厂的参与,也有头部科技公司的参与,这对于一些“白手起家”的智驾公司来说并不友好。当智驾竞争进入“决赛圈”,非高阶智驾的企业就难免会感受到压力。沃达福数字汽车国际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张翔在接受《财圈社&道哥说车》编辑采访时表示,以前技术不是很成熟的时候,一些智驾公司虽然技术没实现,但是会给投资者一个比较好的预期,现在行业技术越来越成熟了,对资金的需求越来越大,这就会让一些智驾企业减少成本支出,裁员、降薪就成了一种常规形式。


此外,在智能驾驶技术快速普及的过程中,在车辆端,NOA的配置价格持续下降,各大智能驾驶供应商都卷入了价格竞争的漩涡。“明码标价,无法超越”的理念成为智能驾驶解决方案的核心,各方通过轻地图、无激光雷达、视觉识别、算法优化等方式降低成本,力求在成本与性能之间取得平衡,这也正成为主流的突破路径。



显然,在行业经历剧烈洗牌的过程中,智驾公司正面临着优胜劣汰的挑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那些不能快速适应新技术与市场需求的公司,注定将被淘汰。


智驾企业陷盈利困境


“自动驾驶是一个极度依赖资本的行业,不具备短期内实现盈利的可能性,一旦没有新资金注入,公司很难维持下去。”有投资人表示,当前不少智驾企业普遍困境是造血能力缺失。


以全部裁员关停的智驾企业禾多科技为例,尽管创始人倪凯凭借百度无人驾驶技术负责人的背景在创业伊始就获得众多知名投资机构的青睐且背靠广汽这棵大树,但还是烧光了10个亿,陷入“穷途末路”。


数据显示,2022年以来,自动驾驶领域披露的融资额度由2021年的1591.9亿元锐减至205亿元,暴跌87%。2023年的情况也并未得到好转,已披露的77起融资总金额约为83.67亿元,呈持续大幅下降趋势。


或许正是因为募资市场在走下坡路,所以导致近两年来,不少智驾公司纷纷涌向IPO赛道。然而无论是国产智驾芯片第一股黑芝麻智能还是全球Robotaxi第一股小马智行都没有避免破发厄运。“智能驾驶赛道从2014年左右开始跑,十年过去了,还没有一家能真正‘跑出来’。”一位早期投资人透露。而这或许可以解答为何投资人不再看好智驾企业了。


放眼整个智能驾驶赛道,亏损似乎已成为一种常态,即便是头部智驾企业也难逃这样的命运,例如,2021—2023年三年间,文远知行累计亏损42.54亿元;地平线累计亏损54.98亿元;黑芝麻智能累计亏损34.73亿元。



智驾企业为何普遍面临亏损困境?离盈利还有多远?对此,中国投资协会上市公司投资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支培元称,智能驾驶企业的盈利能力受阻源于多个因素,其一是高阶智能驾驶技术的研发成本高昂,特别是对于L4级以上自动驾驶领域,其对计算资源、测试验证及人才储备的需求极大;其二是产业化进度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初始阶段,固定成本比重较高,未达到经济规模,单个产品的边际收益有限;其三是全球各地智能驾驶相关的法律法规尚在构建和完善中,导致合规成本上升,技术推广受到地域限制。


“只有退潮后才知道谁在裸泳。”当资本的耐心快到头时,智驾淘汰赛的序幕也正式拉开。

所转载稿件如有侵权,请与我方联系删除;邮箱:daogecaijing@126.com

评论

暂无评论
已全部加载
x
保存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