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国两会
确定

网站 > 财经大事

假货投诉占近6成?拼多多财报像病例,逼疯商户的回旋镖扎穿心脏?

点击进入看点投诉平台,帮你曝光一切问题

【文/财圈社 张张】如果你身处泳池,你还会选择往泳池里拉屎么?拼多多似乎就在干这种“没有明天”的事。往池子里拉了坨大的,于是这一坨就在水里漂啊漂,路过搞臭了商家,恶心了消费者,最后还是被拼多多自己含泪吃下。


前两天拼多多2024年财报出炉,与其说财报,更像一份病理报告。脉络清晰地反馈出其与平台假冒伪劣产品横行,以次充好现象之间的关系。



这些年大伙儿兜里空,买些不值钱的小玩意儿都会本能的打开拼多多。即便知道“便宜没好货”又如何?便宜,已然胜却人间无数。


然而,当需要购入一些高价产品时,你还敢图拼多多提供的这份便宜么?你还会毫不迟疑的打开拼多多么?


消费者看似对拼多多已经爱的深沉,但内心从未真正对其产生过信任链接。



看完黑猫投诉上关于“拼多多假冒”的投诉量,你会发现,你的迟疑其实是一种“自保”的本能。截止撰稿时,共有22,512条关于假货的投诉,占到了拼多多在该平台的总投诉量(38274条)的约59%,换言之是近6成的恐怖占比。


而造成这种假货横行现象最直观的原因,就是拼多多对商户的压榨机制。拼多多的“全网最低价”算法,迫使着商家将出厂价极尽所能的压低,部分产业带工厂,想要维持利润,往往只能通过偷工减料or贴牌仿冒。这就叫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而后果就像多米诺骨牌,拼多多向商户施加的巨大压力,绕了一圈,最终往往将由其最怕失去的消费者来承担。




平台“百亿补贴”中,大量商品被消费者投诉为假冒品牌,光是“蓝月亮”就有好几个“假月亮”。有投诉说到:“商家在故意遮挡关键字的情况下,误导年纪大的消费者,买回来的洗衣液是蓝月壳。”、“虚假宣传!诱导消费者‘蓝月亮洗衣液’(篮)!!”


当初后羿射日要是能顺带把这些假月亮一起射掉,留个正品在天上就好了。



除此之外,去年11月,拼多多还卷入过著名的“假食用油”风波。知名打假人“王海”在拼多多购买了10款花生油进行检测,送检后发现:全部掺假。这所谓的纯花生油实际掺杂了大豆油、玉米油、棕榈油等其他种类的油品,掺其他油种越多成本就越低。


欺骗消费者“伤财”也就算了,让消费者“伤身”可就万死难辞其咎了。



不仅如此,多家品牌方也曾公开“打假”拼多多。今年3·15前夕,五粮液官网声明,称拼多多平台上多家店铺销售的五粮液产品为假冒,将通过司法途径追究其法律责任。


而拼多多平台对于商户的“围剿”远不止于此。


广告费用的攀升进一步的挤压了商户的利润。据财报显示,在线营销服务收入达1,979亿元(+29%),然而,商家为了在流量的海洋里露个脸,需要大把大把的持续“烧钱”。



而最令那些爱钻规则漏洞的“白嫖党”兴奋的,就是拼多多的“仅退款”政策的滥用。平台默认支持消费者“仅退款不退货”,商家申诉成功率低,部分消费者利用规则恶意索赔,商家被迫接受货财两空。拼多多商户苦“仅退款”政策久矣。


摆在商家面前的路,只有一条:为了对冲风险,降低商品质量。但好在过去一年,拼多多取消商家售后申诉次数限制,恶意订单申诉成功率提升至50%。




拼多多显然也意识到,如果再这样走下去,这个生态池就会变得污浊不堪,假货问题可能长期成为其高质量发展的掣肘。所以财报显示其试图通过“新质供给”和生态投入,来缓解假货问题。只不过,只要低价策略一日不变,就会持续主导平台生态。而假冒伪劣现象的本质是低价竞争、商家生存压力和治理滞后的综合结果。


如何在GMV增速和生态健康之间抉择,对拼多多而言非常艰难。长期来看,依赖“劣质供给”就随时可能触发监管红线,并失去中高消费群体。不过,拼多多仍有改进空间,诸如给予合规商家优惠政策,以及更多流量支持;引入第三方质量抽检,公开处罚案例,优化“仅退款”政策等等。在天秤的两端平衡好商家的利益与消费者的权益,才能长远的活下去。

所转载稿件如有侵权,请与我方联系删除;邮箱:daogecaijing@126.com

评论

暂无评论
已全部加载
x
保存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