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海归间谍论”错误且危险
即便当下难免复杂的国际环境,对人才的甄别,也不能从一种极端走向另一种极端,从“海归崇拜论”走向“海归有罪推定”。
北京商报评论员丨张绪旺
“绝不用海归派,因为里面有间谍。”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近日的言论,一如既往的犀利,却违背了基本常识。于内,董明珠和格力有选材标准的自由;于外,作为公众身份的企业家,个人偏见引发了价值观误导。
本土精英和海归人才,从来不是敌我关系,间谍个案更不等同于群体标签。以情绪表达驱导价值判断,如果“海归里面有间谍”粗暴地成为依据,那做出的往往是错误选择。
“让世界爱上中国造”是格力新的愿景,而董明珠的“海归论”伤害的恐怕不只是留学人才回流的感情。
历史和当下都告诉我们,改革的成功,开放的裨益,得益于全球化人才交流与流通的成功。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是“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战略,从国家到地方,从学校到企业,筑巢引凤是主流共识。
董明珠观点的偏执有环境因素的干扰。尤其是全球贸易摩擦的复杂背景下,一些企业和机构存在管理、技术的安全风险担忧。但安全不能异化成排他,防范风险不能回到闭门造车。
坚持更高水平开放,同样适用于人才引进。
打开窗户,阳光空气进来了,苍蝇蚊子也进来了。但防蚊蝇从来不是简单地锁门关窗,我们靠的是纱窗,是体制机制。
对人才的极端化思维,伴随着中国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机制变迁,时有发生。
公众最为熟悉的另一种极端,是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常说的“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及至中国经济融入全球循环,中国创新与全球经验交相呼应,人才多元化是共识。
即便当下难免复杂的国际环境,对人才的甄别,也不能从一种极端走向另一种极端,从“海归崇拜论”走向“海归有罪推定”。
过往几年,董明珠以其“铁娘子”的管理风格带动格力持续向前,也在企业家IP之路上,为公司省下不少品牌营销成本。仅在人才层面,就出台过“跳槽者永不录用”“核心技术岗位终身追责”等强势制度,这些或多或少在可商榷角度,甚至不乏正面意义。
但此番“海归论”,不仅与政策导向背道而驰,更加剧了留学群体回流的心理障碍。说小了是格力一家公司的“封闭”,说大了容易引发全社会对人才多元化的“寒蝉效应”。
除了认知局限,从企业管理逻辑看,“一刀切”背后往往隐藏着制度性短板。“间谍”可能有,但企业的安全防护难题,不能用群体标签来解决。在主流的市场和法律框架下,企业完全可以通过背景审查、保密协议、技术防火墙等机制平衡安全与开放,而非对某个群体因噎废食。
某种程度上,以风险之名隔离海归群体,就是人才招聘领域又一个版本的地域歧视、年龄歧视、性别歧视……
更重要的是,作为公众人物,董明珠的言论已超越企业决策范畴,演变为社会价值观的导向问题。企业家应该畅所欲言,但经不起推敲的暴论和风气,要不得!
评论
猜您喜欢
上汽集团百辆新车登台,尚界亮相!总有一款适合你?
2025-04-23

我们是不是低估了合资车企?市场毒打后,它们反攻了|上海车展
2025-04-22
大众集团上海车展亮剑:“在中国,为中国”战略开启智能出行新纪元
2025-04-23

网爆:“男子称炒股11年狂赚6000多万”火了
2025-04-25

大众集团上海车展全球首秀五款新车、奔驰全新纯电长轴距CLA、Vision V概念车亮相|每日车讯
2025-04-23
上汽大众与10家产业链企业签约 以“造生态”打造合资样本
2025-04-25

四环强化豪华基因,AUDI开拓智电出行 上汽奥迪要双品牌布局
2025-04-24
不装了摊牌了!比亚迪海洋5款新车上海车展首发,二季度起陆续上市
2025-04-23
联系我们
添加财经导师微信,邀您加入财经讨论群,随时交流财经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