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国两会
确定

网站 > 汽车科技

销量利润双增长 上汽的“改革突围”做对了什么?

点击进入看点投诉平台,帮你曝光一切问题

2025年的中国汽车市场,竞争已进入白热化。当不少传统车企仍在转型道路上艰难摸索时,上汽集团却以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展现了老牌车企的转型力量。


数据显示,1-8月,上汽已累计实现整车批售275.3万辆,同比增长17.9%,终端零售交付达到294.3万辆,同比增长5.2%,财务上半年报扣非归母净利润54.3亿元,同比大幅增长432%——这些数字的背后,是一场围绕“电动化、智能化”展开的战略重塑。


从营销体系到产品定义,从技术自研到开放合作,上汽的改革不是零敲碎打的调整,而是一次全方位、系统性的生态重构。如今,上汽自主品牌销量占比已超63%,新能源车单月销量突破13万辆,海外市场保持稳健增长,这些成绩单,共同勾勒出一个传统巨头转型的新图景。



营销体系重构:组织年轻化与用户思维重塑


面对市场的快速变化和新兴品牌的冲击,上汽深刻认识到,营销体系的革新已成为企业转型的首要任务。这场变革首先从“人”开始,一批年轻管理人才被赋予重任,为品牌注入全新活力。启用新人出任荣威、MG品牌负责人为代表的新生代管理层,不仅带来了年轻的视角,更重要的是引入了“真正站在客户身边”的用户思维,这种思维模式的转变直接影响到了从产品定义到市场策略的各个环节。


组织年轻化的同时,营销体系随之迎来深度调整,直播电商和社交化营销成为新战场。从上汽乘用车高管率先进驻直播间,到技术专家、产品经理、设计师纷纷走到台前与用户直接交流,上汽正在改变传统车企与用户对话的方式。这种转变不仅带来了销量增长,更重塑了品牌与用户的关系,建立了更加平等、开放的沟通氛围。


而在渠道端,上汽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建立了全新的“荣威M网”数字化子网络,一切运营按数字化、标准化运作,目标是建立长久用户关系而非单纯追求短期成交。


更为重要的是,公司对自主品牌乘用车实施一体化管理,借鉴华为IPD与IPMS模式优化数十项业务流程,将产品开发周期缩减到18个月,大幅提高了市场响应速度和对用户需求的把握能力。这一系列营销体系的深度变革,为后续产品创新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使上汽能够更加精准地把握市场脉搏。



产品矩阵焕新:无智能不上新,技术平权引领市场


营销体系的变革最终要落实到产品上,上汽正将智能化打造为全系产品的核心标签。无论是高端品牌还是大众车型,智能技术正快速普及,实现真正的“技术平权”,让更多用户能够以更低门槛享受智能电动出行的便利。


在这一理念指导下,上汽与华为合作的首款车型尚界H5成为市场爆款,预售开启18小时内订单便突破5万台。该车以16.98万元的起售价,全系标配华为ADS 4.0高阶智驾系统和鸿蒙座舱,首次将华为高阶智能驾驶带入20万以下主流市场,打破了高端智能驾驶系统只配备于豪华车型的惯例,真正实现了“技术普惠”的理念,彰显了上汽通过合作创新实现技术下放的决心。


与此同时,荣威M7 DMH则以9.78万元的起售价进一步降低高品质混动车的门槛,接近5米车长搭配行业首创的21合1 PICU混动控制单元,将发动机、变速箱、三电系统乃至空调等耗能,单元纳入整个动力总成的“中央大脑”集成管理,展现出上汽在混动技术领域的创新实力。


此外,MG4作为MG品牌全面转向新能源的开端,基于上汽E3纯电架构平台打造,配备了高通8155芯片和MG×OPPO智行手车互联系统,支持手机无感钥匙、语音备车、生态无缝流转等功能,这些智能化配置通常出现在更高级别的车型上,而MG4则将其带入10万级市场,开启预售24天内,订单累计突破4.5万辆。



不仅如此,预售订单已超5万台的新一代智己LS6首搭上汽自研的“恒星”超级增程技术,采用行业最大"66kWh 800V增程电池方案",CLTC纯电续航超450公里,综合续航达1500公里,彻底消除了用户的续航焦虑,为行业在增程技术领域树立了新的标杆。


值得一提的是,上汽奥迪创新性地采用“燃油智能化+电动本土化”双轨并行策略,全新A5L Sportback作为全球首款搭载华为乾崑技术的燃油车,打破了“燃油车智能化滞后”的行业认知;而上汽奥迪E5 Sportback则凭借全新AUDI OS系统和高通8295芯片,赋能智电领域技术,展示了对中国市场的技术适配能力和本土化创新的成果。这种双线并举的产品策略,不仅体现了上汽对多元化市场需求的精准把握,更彰显了其在不同技术路线上的全面布局能力。



可以看到的是,上汽正通过“无智能不上新”的理念,将智能化打造为全系产品的标配。从MG4的8155芯片和手车互联系统,到荣威M7 DMH的AI大模型智能座舱,再到智己LS6的“恒星”超级增程技术,上汽在各个细分市场都推出了智电领域领先的产品。


这种全面智能化的产品策略,正是上汽实现“技术平权”的核心路径——通过规模化应用和平台化开发,将高端技术快速普及到各级别车型,让更多消费者能够以更低门槛享受到智能电动出行的便利,真正实现了技术普惠与体验升级的有机统一。


合作生态共建:开放赋能与跨界融合


产品创新的成功离不开强大的合作生态支撑,在智能化与电动化转型的浪潮中,上汽集团深刻意识到,单打独斗无法应对日益复杂的产业竞争,唯有以开放的心态构建合作生态,才能实现技术快速迭代与用户体验持续升级。基于“同行借鉴、跨行革命、借力打力”这一明确的外家拳,上汽正系统性推进多层次、多形式的合作布局,以实现资源整合与能力互补。


在传统合作领域,上汽持续深化与大众等长期合资伙伴的关系,共同推动合作模式从“市场换技术”向“技术共创2.0”升级。与此同时,上汽积极拓展与科技头部企业的跨界合作,构建覆盖智能驾驶、智能座舱、三电系统等关键领域的“朋友圈”。其中,与华为的合作堪称行业典范,双方共同打造了尚界品牌——华为提供鸿蒙座舱与高阶智驾技术,上汽则贡献其成熟的制造体系与供应链能力,实现了科技企业与传统车企的深度赋能与价值重构。


在智能驾驶这一核心赛道,上汽则秉持开放多元的技术路线,与中国智能驾驶领域四大技术领导者——Momenta、大疆、华为、地平线(业界合称“地大华魔”)均建立了深度合作。通过构建兼容并蓄的全栈技术架构,上汽不仅为用户提供了多元化的智驾选择,更推动了整个行业技术路线的共同演进。


而在智能生态构建方面,上汽与OPPO联合开发“生态域”智能座舱,率先在MG4车型上落地。该合作实现了手机与车机的无缝连接,让用户以10万元级价格享受到20万元级的智能化体验。此外,上汽还与火山引擎合作,基于其大语言模型“豆包”打造新一代AI语音助手,显著提升了人机交互的智能化水平。


通过这些立体化的合作布局,上汽正在构建一个既能保持自主核心能力,又能整合全球创新资源的产业生态。这种“自主研发+开放合作”的双轮驱动模式,不仅加速了技术创新和产品迭代,更让上汽能够在智能化转型中保持战略主动,为用户创造真正“平权”的智能出行体验。



从组织变革到产品创新,从技术自研到开放合作,上汽的改革不是简单的单点突破,而是一场全方位、系统性的生态重塑,其效果已经清晰地体现在经营数据上。


这场变革背后,是上汽对汽车产业百年变革的深刻理解和积极响应。没有激进的宣言,只有扎实的行动;不是推倒重来,而是融合创新。当智能化成为所有新产品的标准配置,当开放合作成为技术突破的加速器,上汽已经为自己铺就了一条通向智能电动未来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在智能电动汽车的新赛道上,上汽正以改革突围的姿态,证明传统车企不仅能够跟上时代步伐,更有可能凭借其深厚积累和系统优势,实现后发先至的精彩转型。


所转载稿件如有侵权,请与我方联系删除;邮箱:daogecaijing@126.com

评论

暂无评论
已全部加载
x
保存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