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国两会
确定

网站 > 汽车科技

因职言再引火烧身 出圈的脉脉喜忧参半

点击进入看点投诉平台,帮你曝光一切问题

拼多多员工被辞退事件后,除了拼多多被全网声讨外,脉脉也因其职言板块的匿名安全性存疑受到广泛关注。加之此前拼多多女员工猝死事件持续发酵,舆论热度居高不下,作为当事一方的脉脉出面回应争议,不料意外出圈,得以被更多人了解。


脉脉的发家史:职场社交新势力

脉脉作为一款移动端职场社交APP,于2013年10月上线。最初定位是类似企业版微信的职场社交平台,对标的竞争对手是国际商务巨头领英。早期脉脉依靠抓取微博数据起家,在2017年注册用户月活量已达800万,远超对手领英。脉脉分别于2013年、2014年、2017完成A、B、C三轮融资,2018年8月D轮融资2亿美元,平台现有用户超8000万。

null



职言:巨大的UGC流量池与谣言诞生地

职言是2018年脉脉负责人被有关部门约谈要求整改后,由匿名区重新上线后改名而来的。作为脉脉在对标领英后依然存活下来的法宝,职言偏向于社区讨论,每日可以产生大量的UGC内容,这是脉脉区别于拉勾、猎聘等垂直招聘类APP的特别之处,让员工可以在工作之余通过吐槽排解压力、抱团取暖、宣泄情绪,提升了平台用户粘性和留存率。

脉脉职言创造了一个供职员公开表达对受雇企业“圈内”看法的言论空间,容纳了许多持有“叛逆”观点和敢于直言真相的人,使其把在朋友圈、QQ空间、群聊、同事间讳莫如深的牢骚话袒露给“圈外人”,让内部员工获得更多的发言权、外部人员拥有更多的知情权,敲碎众多公司光鲜亮丽、一团和气的外壳。作为各大互联网公司内部信息的集散地,脉脉一直是大厂们最想收编的公司之一,始终被忌惮和关注。

null



以往由于平台不断出现谣言和恶意抹黑言论,脉脉作为平台社区管理者被不少公司(如微博、百度、饿了么、字节跳动)以不正当竞争、侵害名誉权为由向法院起诉。涉事大厂大多选择直接起诉脉脉,经法院判决处理后再从脉脉手中拿到依法提供的当事人用户信息,很少像拼多多这样直接用爬虫获取数据后公之于众。可以说,对脉脉而言,现在的职言是一把双刃剑。

拼多多员工被炒 匿名安全遭非议

此次事件中,拼多多员工王太虚(化名)因在脉脉职言匿名发布公司负面言论被炒,不少网友认为匿名发布者的信息泄露来自脉脉内部员工。为了留住公众好感,同时尽快澄清事实,减少负面影响,1月10日晚,脉脉官方在微博、知乎紧急发声,发表《关于保护用户信息安全的说明》,强调在用户信息管理上,在严格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不以任何形式向任何第三方提供职言区发帖用户信息,且对于个人信息进行极为严密和完备的安全保障。为了保障发帖安全,职言通过非对称加密技术对用户的发布身份进行了严格的加密处理,即使是脉脉内部工作人员,也无法获取任何个人相关信息。

null



脉脉此次回应一定程度上挽回了部分用户的信任,却又因关闭帖子评论而再受众人指摘。无论该事件带来的最终影响是好是坏,脉脉都凭借拼多多员工被辞退风波成功进入公众视野,获得了广泛关注和流量。

职言不是脉脉的全部

尽管多数用户对脉脉的偏好来自其职言功能,但脉脉强调:作为一个职场社交平台,其核心功能是满足职场人士找人需求,解决人脉渠道狭窄的问题。脉脉创始人林凡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希望职言能够真正解决问题,而不是成为爆料平台。2019年,脉脉着手新增不对外开放的公司圈板块,只允许公司内部员工互相讨论。

null



此外,大数据方面,脉脉自行开发了脉脉数据研究院,基于内部数据研究,在2017年-2020年间发表了25篇数据研究报告。报告聚焦于社会热点与产业趋势,对人才流动有实际参考价值。

null



结语

舆论风浪过后,不屈服于互联网大厂的脉脉将如何继续前进,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如果有朝一日,脉脉自己的内部黑料被曝光,它又将如何应对?出圈之路漫长复杂,脉脉必然面临更多挑战与考验。

null



所转载稿件如有侵权,请与我方联系删除;邮箱:daogecaijing@126.com

评论

暂无评论
已全部加载
x
保存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