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怀滨:趋势大分化
2024年7月11-13日,2024中国汽车论坛在上海嘉定举办。本届论坛以“引领新变革,共赢新未来”为主题,由“闭门峰会、大会论坛、10多场主题论坛、9场重磅发布、主题参观活动”等多场会议和若干配套活动构成,各场会议围绕汽车行业热点重点话题,探索方向,引领未来。其中,在7月13日上午举办的“主题论坛八:新形势下汽车市场增长新动能”上,S&P Global Mobility[标普全球汽车]中国轻型车销售预测负责人林怀滨发表精彩演讲。以下内容为现场演讲实录:
各位汽车界的同仁,大家早上好!我来自S&P Global Mobility[标普全球汽车],我们前身是IHS Markit,前几年被标普全球收购,现在成为标普全球的一部分。今天演讲的题目叫“趋势大分化”,简单介绍一下公司业务板块。
首先,S&P Global是一个标准的美国传统公司。它主要的业务范围实际上是在金融领域。最主要的这个部分,其实大家也比较熟悉,就是道琼斯股票市值,是标普下面一个很重要的业务板块。另外一个业务是这个Market Intelligence,主要提供金融市场的信息。
还有一个是Commodity Insights关于大宗商品的供需的分析,另外几个这个部分包括评级,这个其实也是跟金融市场非常密切相关的。另外最后一个板块就是我本人从事的这个行业叫global mobility,是关于汽车领域的分析跟预测。从去年开始整个汽车自主品牌的出口形势非常强,现在整个行业对国际市场关注程度很高,而且新能源这个市场中国进入了非常快速发展的阶段。
但中国新能源渗透率有很多问题,很多客户来问我们,现在中国新能源发展推进的程度,中国整个新能源的渗透程度包括发展的态势,会不会让中国在整个世界车市里变成孤岛的现象?也就是说中国是少数几个在全球主要市场里新能源一枝独秀的市场,会不会变成这种趋势?
在谈到趋势大分化开始,我们先谈谈欧盟加征关税。欧盟上个月起对中国加征最高32%的关税,这个影响到底有多大?根据S&P Global Mobility[标普全球汽车]的评估,实际上的影响其实很小。现在媒体上面讨论非常多,觉得这个关税加得很高,但如果对比一下我们出口车在欧盟的价格跟它在国内上市的价格,其实之间的价格差距是非常大的,可能很多人通过社交媒体上也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从图片来看,比亚迪的元Plus出口到欧洲,国内差不多15万版本的纯电车,到欧洲德国已经接近了30万人民币的价格,所以最近有德国传统豪车品牌,当然具体名字不方便透露,专门找我们去深度讨论了一下关于比亚迪的海外战略和品牌战略。
从我们国内的观感来看,比亚迪作为独立的品牌和豪车品牌的定位还是差距比较大的。但在海外以这种产品的定位,其实已经相当于跟德系的传统豪车在同一价格段竞争了。如果看比亚迪的SEAL U,也就是国内的宋Plus,这个价格基本上也翻了一倍还高了,差不多是国内价格增长120%,它的PHEV也接近涨了120%,基本上国内所有主流的新势力,整个汽车价格出口到欧盟基本上翻了一倍。
当然这里面也有个别企业,沃尔沃,包括吉星,跟国内价格差30%到40%,宝马差了30%,特斯拉差了不到40%。但是整个国产品牌出口到欧盟,整个品牌的定位基本上有一个很大的重塑。如果我们思考一下,为什么中国的汽车企业对出口投入这么大的关注度和精力呢?
我们大概算一下它整个成本和利润的分布。以国内MSRP去算,也就是元Plus,把它增值税去除掉,加上交通运输费用、保险、关税,再加上厂家的毛利润,厂家毛利润非常高,大概是国内MSRP叠加20%的部分,如果传统厂家给经销商的利润差不多是7%到8%,实际上整个价格算下来到欧洲德国的价格可能就是三万二左右,但德国在上面又叠加了一部分利润,基本上售价在三万八欧元左右,整个利润非常高。
叠加了这么多的关税在中国自主品牌新能源产品上,实际上这个影响是微乎其微的。因为它的产品战略实际上给了它很大的利润空间。比较值得玩味的是,欧盟如果叠加关税,中国企业可以选择的一种战略,不但不涨价甚至可以降价来应对叠加关税的行动(方案)。
当然从政府的角度来讲,我们仍需要表达我们的强烈不满,但实际上整个产品还有很大的操作空间。当然现在还没有看到我们的中国企业决定降价。甚至最坏的情况下可以选择价格不变,当然这以稀释丰厚的利润为代价。但这么高的定位,它的销量在欧盟市场不会非常高,所以整体来讲看右边的图,实际上我们对中国车企在欧盟这个市场整个销量预测不是太高。
红色这部分是纯粹从中国进口的纯电车的量,黑色部分现在比亚迪宣布在匈牙利建工厂,包括后续零跑也会在意大利生产增程式的汽车,整个黑色部分是我们对本地化的销量预测。叠加下来还没有考虑关税的影响,这是宣布关税之前的预测。
到2030年中国车企在欧盟的销量大概在一百多万辆的水平。实际上我们内部还在评估关税对整个车企销量的影响有多大,初步的评估就与刚才分析的这个结果是类似的。影响是比较小的,因为产品定位本身非常高,如果你要取得更大、更高的销量,需要有大幅降价的过程,现在从厂家端来看没有这个动向。
另外一种选择呢,除了价格端的调整,另外选择方向是什么呢?因为整个关税只是针对BEV纯电产品的加征关税,像PHEV、燃油车没有叠加关税,从自主品牌来讲,有一个应对之道,可能是加大比如说PHEV这个产品对欧盟市场的出口,我们去跟国内的客户探讨这个市场的时候频繁被问到,国内PHEV销量这么强,是不是意味着中国PHEV在海外市场潜力依然大?
这个趋势图是我们按照欧盟市场按能源驱动形势做了预测和分析,如果看2024年我们整个架构。实际上橙色部分是HEV,也就是日系为代表的全混技术的路线,它的占比基本上接近12%左右,11.6%。PHEV的占比基本上在8%左右,也就是说在欧盟这个市场跟国内其实是倒过来,国内今年PHEV的渗透率可能在14%左右,但HEV的渗透率只有4%,在欧盟市场是倒过来的。
整个HEV的渗透率有接近12%,PHEV的渗透率只有8%,根据S&P Global Mobility[标普全球汽车]的预测和判断,包括中长期的趋势来讲会不及于HEV,甚至从现实的角度来讲,日系主导的HEV所占的市场份额会比我们这个图上显示的市场份额更大。
其中有一个非常关键的点,国内在前几年讨论过这个问题,但随着这几年PHEV的销量逐渐增强,这个话题已经被人淡忘了。左边的图是什么呢?欧盟委托ICCT国际清洁交通委员会,在2020年做了一个报告,横轴是什么?PHEV的续航里程,纵轴叫utility factor。utility factor指的是什么呢?
就是PHEV纯电年度行驶里程除以其纯燃油的这个年度行驶里程。也就是说你这个PHEV纯电续航里程越低,它的这个utility factor也越低,这意味着很多五十公里、六十公里纯电续航里程的PHEV,在实际使用的过程里根本不充电,我们联想到国内的比亚迪比如说像秦plus的PHEV,它一半的销量是55公里的续航里程,还有另外一半是120公里的续航里程,国内55公里的续航里程跟这个报告研究是一样的,很多人不充电,买55公里的续航里程首先单价很低,像我们讲中低收入阶层的家庭本身家里没有充电桩,买PHEV一方面是因为价格比较低,另外一方面PHEV有路权。很多人在使用低续航里程的PHEV里根本没有用到充电或者没有频繁充电。
导致的结果是什么?这是右边的图2023年3月欧盟发布的研究报告,他们发现PHEV的车主使用过程当中里二氧化碳的排放,也就是百公里的油耗,其实要远远高于我们讲的综合油耗的水平,比如说我们原来买纯燃油车的时候,上面写着油耗可能是六升或者七升。你在实际使用过程里面,可能真正的油耗会比公布的油耗要高个20%到30%。
但是PHEV的真正的油耗会数倍于我们讲的官方公布的综合的油耗。红色框框里很明显看到,比如说PHEV,国内包括秦L、秦Plus综合油耗在1.3的水平,但在实际使用的这个过程里面,如果去发现它实际使用过程,测量它的油耗,综合路况的这个油耗实际上要接近五到六升的这个水平,这是三倍到四倍真正官方公布的油耗水平,如果是这样的水平,他在使用过程里排放出来的二氧化碳值要远远高于官方的指标。
现在欧盟在考虑这个政策,因为他们对PHEV各个国家实际上是有所谓的刺激政策。德国PHEV的补贴去年已经结束了,但在公司购买的过程当中是有税的优惠,德国也有类似中国的车辆购置税、车船税的税种叫Motor Vehicle Tax,在德国来讲BEV有十年的车船税,BEV是根据二氧化碳排放,也就是油耗,来逐级递减车船税。
刚才的报告显示,他们发现PHEV使用过程里真正的二氧化碳排放水平要远远高于官方的水准,所以现在欧盟整个政策从2025年到2027年期间,它要考虑对PHEV排放水平,以官方测试排放作为基准去调整它,以这个研究报告为基础做一个调整,让它实际的二氧化碳真正接近它们研究报告得出来的结果,从这个角度来讲PHEV如果出口到欧盟,它后面享受到的优惠政策会比现在大打折扣,从这个角度来讲也会大大削弱中国的PHEV,出口到欧盟市场的竞争优势。
但有一个例外,如果我们大部分的出口是属于高续航里程的PHEV,可能受到这个影响会相对小一点。如果是高续航里程的话,它的价格也会比低续航高很多。从这个角度来讲价格也会高一个档次,这样也会影响到PHEV在海外市场的销售前景。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日系主导的HEV,后面可能会在欧盟市场占非常大的市场份额,等会儿我们还会聊到这个事情。我们谈到HEV,在全世界主要的市场里哪个国家的HEV占比最高?从直观直觉的角度来讲,大家会觉得是日本,实际上我们看这个数据的话,从今年开始其实HEV市占率最高的国家不是日本。
按S&P Global Mobility[标普全球汽车]的分析来看,2024年HEV占比最高的国家是韩国,韩国是30%。整个韩国HEV到2027年、2028年会达到40%左右的高峰再逐渐下降,为什么韩国占比会达到这么高的水平?
首先从价格端来讲,韩国现代的圣塔菲它的HEV跟它燃油车的价格价差,包括起亚的HEV和纯燃油车的价差,整个价差在10%到15%左右。但如果我们对比同样的这个级别,现在的这个IONIQ 5跟起亚的EV,它对比的燃油车的价差差不多应该再高出30%左右。
再加上这几年韩国纯电车频繁发生起火的事件,这也影响到消费者选购纯电产品的信心,从这个角度来讲,韩国在推进整个BEV速度进程上远远低于政府设定的目标,从这个角度来讲HEV后面会在韩国市场上发挥一个比较重要的作用。
HEV不仅会在韩国包括欧盟发挥比较大的作用,其实在我们最大的地缘竞争对手美国也会发挥一个比较大的作用。为什么HEV在美国会有一个比较大的影响?去年整个日系在中国被自主品牌打得落花流水,原来我们想象竞争力非常强劲的混动产品,在自主品牌PHEV的竞争之下,折扣幅度非常之大。
如果我们看美国对风能源形势预测来看,2024年整个纯电的比例差不多11%左右,勉强超过10%。整个HEV的比例已经超过BEV的市场份额,为什么美国纯电,也就是新能源进程推进速度不及预期?他们的影响因素比较微妙。看右边的图,美国整个新能源进程受政治的影响非常大,受党派和意识形态的影响非常大。
右边的图是什么?横轴是各个州民主党投票的比例,也就是说在整个选举里民主党投票的比例越高,蓝色的点是加利福尼亚。民主党投票的比例越高,纵轴EV的市场率越高,只要是共和党红点的轴占了主导的地位,它的新能源进程就会越低,如果是蓝点民主党的投票率比较高,它的新能源比例会越高。
如果大家记得的话,特朗普曾经讲过:全球变暖是个很大的谎言,那么特朗普今年几乎可能重新上台。如果特朗普上台以后,我们整个的预测可能要重新再做一遍了。因为整个的我们对美国新能源的进程,整个理论框架完全不成立了,从这个角度来讲HEV会在地缘最大的竞争对手美国上会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回到欧盟这个市场,虽然欧盟很多国家设定了非常野心勃勃的新能源目标,但是如果我们去细看它们主流市场的架构,除了德国之外,德国因为它的豪车品牌,传统的宝马、奥迪和奔驰有一些的PHEV产品,当然他们的PHEV在中国市场表现很差,在德国有各种刺激政策的存在,所以PHEV的市场份额,比如说2022年接近14%,2022年PHEV补贴结束之后整个市占率也出现了下滑。
最右边是西班牙,整个HEV市占率达到了14%,意大利是10%,中欧是13%的水准,英国是接近13%的水准,法国是14%。也就是HEV在欧盟也占据非常大的市场份额。大家想一下我们为什么要从加征关税开始谈?全球主流的新能源市场里只要没有中国企业充分的价格竞争,它的新能源没有办法快速增长。
如果欧盟加征中国电动车关税之后,意味着中国企业在下探价格空间上受到很大的限制,PHEV又有法规的调整,从这个角度来讲中国的竞争很大程度被限制住,这个角度来讲NEV的市场份额在欧盟市场有很大的限定,所以脱碳必须在2030年这个阶段更加依赖日系全混的技术,所以这就是趋势大分化的来源,如果把全球主流市场分为几大板块,这里标了四块。
黑色的部分印度包括巴西2030年以前都是纯燃油车为主导的市场。绿色部分无论是政府设定的目标还是实际市场上的表现,整个NEV比较强劲。绿色部分也打了问号,比如说法国、英国、德国能否实现政府的新能源目标?这是打一个比较大的问号。
当然中国在整个市场真正意义上还是有几位小伙伴,比如说像挪威、荷兰、瑞典,这几个市场相对都很小,整个新能源渗透率确实蛮高的,其余橙色的部分HEV在后续会占有很重要的角色市场,这里面包括日韩、澳大利亚、东盟这些国家,东盟这些国家中国新能源渗透率渗透很快,但超过50%要很长时间。
其余包括西班牙、美国、加拿大、意大利都是日系HEV占主导地位的天下。简而言之,从我们现在整个市场的趋势来看,2030年真的会变成像中国主导的新能源技术对垒日系主导的HEV技术竞争化的态势,这是我们现在来讲对我们全球主要市场技术趋势的简要看法。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