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创达陈啸:新时代的智能座舱思考
2023年7月5日-7日,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办的第13届中国汽车论坛在上海嘉定举办。本届论坛以“新时代 新使命 新动能——助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为主题,设置“1场闭门峰会+1个大会论坛+16个主题论坛+N场发布”共18场会议及若干发布、展示、推广等活动,旨在凝聚各方力量,形成发展共识,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贡献汽车行业的智慧和力量。其中,在7月6日下午举办的“主题论坛五: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新趋势与未来发展”上,中科创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智能汽车副总裁陈啸发表精彩演讲。以下内容为现场演讲实录: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新老朋友,大家下午好!
我是来自中科创达的陈啸,今天由我来和各位进行关于新时代之下智能座舱思考的分享。
在座各位朋友有些是新朋友,还不了解中科创达这家公司,稍微花一点时间简单和各位汇报一下。
中科创达是全球领先的独立操作系统产品技术方案解决方案的科技公司,现在主要是三大业务板块,在智能终端、智能物联网、智能汽车。在新时代之下有新方向的布局,比如在智能汽车的整车操作系统,包括最近很火热的大模型方面,都有新技术方案布局。
与其说今天是给各位进行分享,不如说是为我们下一次交流提供素材。最近新技术的涌现、新市场情况的发生,智能座舱、智能汽车都比较“卷”。作为行业从业者,我们也尝试来观察、来总结、来探讨下面的发展会是什么样的。
今天我主要以这样的脉络和各位进行分享。
第一,从最近新车发布时各家主机厂宣传的产品亮点维度来看,从功能演进看智能座舱的产品趋势。
第二,在产品功能演进的背后,技术支撑形态是什么样的?
第三,结合功能演进,结合背后支撑的技术演进,未来一年、未来三年智能座舱还会有什么样新机遇、新思考?
一、从功能演进看产品趋势
从功能演进的维度尝试做了一个表,是典型的技术宅男整理出来的,和徐总展示的Hicar相关在智能座舱领域有哪些新功能相比,有手柄类、有游戏类、有安全座椅类的有点类似,不过我的图显得有点干巴巴,尝试把最近半年到一年发布的新车,做智能座舱板块介绍的时候,主机厂大佬们在highlight什么做了总结。
像影音娱乐,如果完全安装一遍的话要20多G,说明大家在座舱里对影音娱乐是有诉求的。比如说HUD新交互模式的出现,宣传沉浸式3D导航体验等新的3D交互界面的形式,以及传统功能件的升级,以前大灯就是大灯,最多是能不能透雾,而现在是可编程、可写欢迎语、可打Logo。比如说外后视镜以前就是很简单的两个挂耳朵的玻璃物品,现在变成以摄像头和屏幕为替代的智能部件。还有很多尝试按照它出现频率的高低,宣传重点的优先级做了大圈小圈。
汇总成四个词总结目前智能座舱产品演进方向:
(1)智能空间化,比如说会议。
(2)汽车部件智能化,比如说CMS、AR-HUD。
(3)交互友好化,比如虚拟助手、语音。
(4)整车场景化,和SOA相关,典型以智能座舱作为切入点,调动整车完整的功能为用户提供整车用户体验。
二、从技术演进看产品趋势
聊完产品演进方向,不得不思考是什么样的技术演进支撑了智能座舱可以做到这么多功能方面的迭代演进,尝试汇总成四点,当然有些没放在里面,比如说SOA。
对整车智能座舱功能演进起到比较大的技术方向是四点:
(1)域融合。从左下的分布式到右上的中央集成,也许最近会发生变化,大模型的出现是否会把斜斜向上的发展曲线撞歪了呢?不知道,看行业发展。
(2)4G、5G通信技术发展带来了OTA的可能,OTA的可能允许我们把产品整车交付点作为新智能设备迭代的起点。
(3)大算力芯片的出现才允许我们站起来说沉浸式的3D导航,能支撑3D渲染,支撑高画质的3D技术。当然,不仅仅是大算力芯片,还有各种多元化芯片的出现。
(4)大模型带来更强的语言理解、更丰富的内容生成成为一种可能。
拓展开来聊聊四个维度的技术革命细节上有什么演进。
第一点,域控发展,以往大家在聊电子电气架构演进时,2018、2019更多是聊分布式向域控发展,曾几何时突然大家就发现各家芯片厂商的roadmap里出现了舱驾融合的芯片,一家两家三家,突然发现主机厂在开始聊舱驾融合以什么样的技术架构、硬件架构、软件架构出现,MPU应该做什么,MCU应该做什么,这是座舱向中央计算单元的进化趋势,在未来的1-3年已经成为事实。
第二点,芯片,不仅是小算力向大算力进行发展,在整车座舱芯片的使用上,呈现国外主流芯片厂商向国内主流车规芯片厂商,甚至向消规芯片及以前用在PC和Service上的芯片应用趋势进行发展。可以用一句话来说,国内智能座舱芯片使用相关已经呈多元化态势。
第三点,算力,我们正在经历从第一代的座舱融合(仪表中控融合的芯片),比如高通的820A,到比较成熟的旗舰类座舱芯片的出现,再到现在眼前看到的1-3年舱驾融合的芯片,一步一步已经向我们逼近。
第四点,绕不开的大模型,从去年开始大模型话题很热,我们也跟把风尝试问了一下ChatGPT大模型AI技术下智能座舱有哪些新的机会?回了我四条,前三条看上去更像那么回事,第四条是一本正经的在胡说八道。作为蓬勃发展的新技术,很多先行者认为足以颠覆行业的技术,在智能座舱,在整车上会带来什么样的变化?对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机遇?这是值得思考的。这是大模型在端侧运行的尝试,也会有些瓶颈。
三、大趋势下的机会和实践
聊了功能演进,聊了技术发展,在这样的趋势下我们有什么样的机会,我们有什么样的实践,和各位进行汇报和分享。
首先,整车、舱驾融合的芯片已经来了,随之呼之欲出的舱驾融合之后的整车操作系统必定会成为强需求。之前是通过很多个ECU,或者至少两个域控执行的任务是否需要打散,按照实时性要求,按照传输带宽的要求来重新分布,重新分配,架构新的操作系统,应对新的硬件架构呢?这是第一个思考,是未来1-3年第一个可能形成机遇点的事情。
第二,今年5月份在南京和几位主机厂朋友在聊,这张图是对刚刚思维导图“座舱芯片使用多元化”所呼应的一张图,虽然座舱芯片在业内已经形成多元化,但从完整的生态来看,目前如果非要用物体、物件来形成它是什么样的形态时,我们可以用“沙漏”来形容,沙漏的上半段是从2018、2019大家一直叫的软件定义汽车,各家主机厂、supplier建立的座舱软件平台,含用户体验研究,含应用甚至中间件相关的开发。坦诚说,国内外已经形成了非常领先的地位。下半部分就是刚刚我提及的座舱芯片相关的使用,国内各家主机厂相比较于海外主机厂(除特斯拉)而言,还是比较勇于使用新的芯片方向,特别在新技术出现之下的芯片方向和政治格局下出现的芯片方向,比如国产芯片。
中间部分比较窄的是基于是芯片之上,承接应用层之下的操作系统虚拟化相关的部分。用一位主机厂主管座舱老大说的话,在使用新生芯片的时候都是非常融洽,大家往一个大方向,要攻城拔寨的态势非常强,但真正量产前3个月和首次推出市场后,终端用户使用后3个月的时候,各类问题频出,要想解决这个问题他用的词是“求爷爷告奶奶”。虽然芯片的使用态势呈现多元化,但是支撑芯片在行业里形成量产质量的操作系统和虚拟化是行业的痛点,也是从业者的机遇。
回到大模型,大模型的确很热,像速记员、图片创作、艺术等行业,大模型已经从事实上带来了生产力变革的一大动力。
在智能座舱领域,会带来什么?需要做什么样的思考?大模型真的是这么“香”吗?需要这个行业里的人给出一些答案。将来大模型在智能座舱里会是云+端(大脑小脑或左脑右脑)来形容的一种存在提示吗?
主机厂整体叫信息安全,会部署自己的大模型私有化吗?大模型真的是所谓的能替代人的人工智能大脑吗?大模型相当于你的助理坐着你的副驾,你还需要那么多屏幕吗?不知道。
也许把这些问题抛出来,明年再进行交流的时候,今天与会的同仁也许会给出比较出色的答案。今天我的内容与其说是和大家的分享,不如说和今天与会的各位同仁下一次交流提供“素材”。
今天我的分享就到这里,谢谢!
(注:本文根据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嘉宾审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