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国两会
确定

网站 > 2023中国汽车重庆论坛

2023中国汽车重庆论坛|产品出口转向品牌出海 脑暴中国汽车如何出海狂飙

6月8日,以“在变革的时代塑造行业的未来“为主题的2023中国汽车重庆论坛开幕。当日下午,以“擦亮中国品牌与中国汽车海外狂飙”为主题的头脑风暴展开。该环节围绕世界范围内产业格局的重组,竞争的格局会发生哪些变化;中国汽车面临的机会、挑战和风险以及应对之策是什么;欧美日市场能否直接复制中国的产品模式,如何融入目的国当地的市场;如何预防和化解可能出现的非贸易壁垒等问题展开讨论。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汽车行业委员会副会长赵扬主持下,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驻华高级顾问兼中国区负责人海博(Tamas Hajba)、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鹏、长安国际公司副总经理孙泽军、极氪智能科技副总裁赵昱辉、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孟祥峰、JFP Holdings董事总经理、首席运营官James O'Neill几位来自国际组织、企业、咨询公司的业界大佬展开了精彩的讨论。

以下为头脑风暴环节实录:

主持人:尊敬的各位嘉宾,朋友们、女士们、先生们,下午好!我是本次擦亮中国品牌与中国汽车海外狂飙环节的主持人,我是中国贸促会汽车行业分会的赵扬。首先非常荣幸能够在此向各位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首先也感谢各位嘉宾的莅临。刚才大家在上一个环节看到,这次论坛高朋满座,共同在此探讨中国汽车产业未来发展方向、分享经验和智慧,为行业的繁荣和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2022年汽车产业是中国的热点和亮点,拉动经济的三架马车消费、投资、出口,汽车产业在这几方面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6月5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商务部市场体系建设司的周司长在介绍中专门提到,要加快建设统一汽车大市场。2022年中国汽车出口更是成为一大亮点,出口总数量突破了300万台,达到了311万辆,同比增加54%。按照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2年全年货物进出口的总额比上年增长7.7%,汽车出口的增长率远远超过这个水平。可以说自2021年中国汽车出口增长强劲,我们从产品出口正在转向品牌出海。作为汽车行业的参与者,我们深知当前面临的挑战和机遇,适时总结过去、把握当下、谋划未来,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同样也面临着新的问题与挑战。世界范围内产业格局的重组,竞争的格局会发生哪些变化,中国汽车面临的机会、挑战和风险以及我们应对之策是什么,欧美日市场能否直接复制中国的产品模式,如何融入目的国当地的市场,如何预防和化解可能出现的非贸易壁垒等等,这是我们要讨论的话题。

下面我将介绍今天参加本次环节的发言嘉宾,他们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驻华高级顾问兼中国区负责人海博先生,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鹏先生,长安国际公司副总理孙泽军先生,极氪智能科技副总裁赵昱辉先生,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孟祥峰先生,JFP Holdings董事总经理、首席运营官James O'Neill先生。有请几位嘉宾登台就坐。

大家可以看到今天我们环节的嘉宾有国际组织的负责人,有企业的老总,有咨询公司的CEO,下面我们就期待嘉宾从他们各自不同的角度对中国汽车出海如何发展来贡献他们的精彩分享。下面第一位有请海博先生为我们来分享,有请!

海博:(无声音)…经合组织的总部在巴黎,具有38个成员国,包括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我们与中国在多方面开展密切合作,包括教育以及产业发展,所以在接下来几分钟我想与大家分享一下我们的观察,关于汽车产业全球最新发展的一些观察。

首先我想说明汽车产业发展至关重要,在经合组织的各成员国都是如此,无论价值的升级还是研发方面都是如此。在经合组织的国家当中汽车产业几乎占了11%的产值,所以我们有许多上游和下游的就业机会,同时汽车产业对于我们成员国的出口也是作出了巨大贡献。首先我们想分享一下在汽车产业最近的发展和变化。首先共同部门对于汽车产业的支持。从历史上看政府对汽车产业的发展作出了许多重要的支持,因为它在经济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现在对于汽车产业的生态系统有了新的认识。由于新冠疫情,却并没有减少对汽车产业的需求,反而增加了对其投资,因为我们提供了许多重要的政策支持。当时许多汽车产业的公司都面临着绿色和数字转型,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孪生转型。

第二我必须要提到半导体行业的重要性,因为这是影响到汽车产业的生态系统,同时在价值链当中也有很强的相关性。同时我们由于乌克兰俄乌战争导致能源价格上涨,导致汽车产业的生态系统,特别是在欧洲,所以当前政府的干预是关注于解决投资以及需求量下降,同时需要重新调整相互关联的一些关系。我们看到汽车产业的发展,经合组织也有自己的一些观察。中国在汽车产业的供应链和产业链当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看到了跨地区的一些生产,这不仅涉及到供求关系,也得到了全球钴产业链发展的影响。在中国,中国越来越成为了汽车产业附加值的一个提供者,在中国的供应链当中主要是为了符合或者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同时也成了全球需求的一个中心。我们的需求还表明全球的汽车供应链和价值链也主要围绕着地区的中心开始。在欧洲、德国、美国以及亚洲主要的中心是中国和日本。另外一个相关的现象就是第二级供应中心,以及墨西哥、印度,他们都在快速发展汽车产业的生态系统,同时受到了绿色和数字转型的影响,这些都在影响相关技术和产业模型、商业模型。同时生态系统也受到了产品机械自动化的影响以及城市出行方式的影响,我们的汽车变得越来越网联化。根据我们过去的研究,在欧盟国家以及美国几乎所有的汽车零件都将在2025年获得网络连接,当然我们可能有许多关于汽车管理导航信息以及娱乐等等都会有许多数字化的变化,这些汽车会变得更加数字化。

几年前自动驾驶的商业化,人们预测到2025年能够实现,现在这种预期可能要到2035年才能实现。最近第三级以上的汽车几乎占据了销量的1/3,这是2035年的预期。共享服务正在兴起,速度非常快。客户更多选择的是共享汽车,到2035年会有更多的租赁汽车出现,到2014年这个比重已经相当的惊人。在未来几年特别是欧洲和其他地方也会出现类似的趋势,欧洲和日本在这个方面也许在共享汽车、租赁汽车方面也占据了25%的公共出行或者是乘客出行,这是对2035年的一个预测。这种分类,电动车以及达到了一个很高的使用量,尽管我们遇到了疫情。电动车的基础设施是非常重要的,同时还涉及到碳定价以及其他的支持政策。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到2035年将会有一个巨大的发展。有了新的控制设备以及物联网、机器学习,以及使用机器人,将会在不远的将来实现。我必须要提到的是私人的汽车,可能会从2015年出行的总体里程数下降到1/3,地区性的出行可能也会经历巨大的变化,因为我们越来越多使用共享的汽车。

最后我想为大家分享一些绿色数字转型以及可持续供应链发展的相关信息。大家都知道汽车产业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不仅在经济当中,也在工业发展当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因此与全球的产业对标,特别是负责任的生产,对于汽车生产商是非常重要的,这样他们才能符合政府的需求,这种期望值是很高的。政府希望这些公司能够达到净调的要求,同时能够在整个供应链当中负起责任来,希望所有的公司在整个供应链上都能够以一种可持续、负责的方式来经营。在这个方面,我们希望能够帮助这些公司,向他们引入OECD的指导方针,这些一些国际性的手段或者是规则,不管是政府还是企业都应知道这些公司应该如何致力于可持续发展,同时能够平衡对于社会经济的贡献和环境的影响。我们需要指出在经济方面OECD也给出了一些很实用的指导原则,一些手册和一些表格可以供大家参考,这些在合规方面和净调方面可以供公司参考,他们能找到一种方法应对所应对的挑战。OECD的指导方针,这些已经融入了许多的业务当中以及政府的政策当中,所以如果大家看到我们一些新的价值链相关的监管政策,不管是在欧盟、在美国、在世界的各个地区,其实他们都是基于我们经济合作、经合组织发展指导的原则,所以我们认为他们也可以支持企业使用我们OECD的指导原则,去解决他们业务当中面临的问题。

女士们、先生们,当然我们面临很多的挑战,不仅仅是产业,包括了经济本身的,还有我们这个行业本身的挑战。不过,我们也有巨大的机会,可以去刺激需求,促进我们行业活动的发展,来追求可持续的行业发展。今天我们的会议非常的重要,尤其是考虑到这个层面,我们也非常希望跟大家讨论重要的话题。

最后祝愿今天的头脑风暴活动能够圆满成功。我要特别感谢贸促会邀请我们参与今天的头脑风暴。谢谢!

主持人:谢谢海博先生。今天的流程还是先请各位嘉宾每人先分享一下自己的观点,然后我们再进行问答环节。接下来有请张鹏总。

张鹏:今天汇报的主题是抢抓机遇、无惧挑战。确实近年来中国汽车产业发展非常迅速,2019年中国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持续保持至今,同时中国汽车产业规模保持快速增长,根据中汽协的数据汽车销量占全球市场份额约到1/3,中国汽车正在成为汽车产业全球化重要的推动力量之一。

第二我们中国自主品牌商用车的优势。依托中国庞大商用车的规模,正常年份大概430万辆左右,以及完整产业链体系。尽管近两年国内商用车份额有所下滑,但依然具有全球最强规模经济的优势。同时在广大的发展中国家,传统的燃油商用车仍然具有很大的市场规模和空间,电动化的进程也相对落后于我们的乘用车。商用车出口的规模持续保持较快的增长,2022年实现出口58.2万辆、同比增长了44.9%。2023年1-4月份出口了22.8万辆、同比增长31.5%。

商用车面临什么样的挑战?在全球范围内中国商用车商品的排放已经升级到国6B,但是在广大发展中国家还有很多低排放的市场。江淮汽车现在出口130多个国家,排放从欧1做到欧6,面临市场上大量降排放的市场工作。由于当地市场油品比较差,还要面临油品适应性的问题。商用车使用环境复杂多样,在海外要做大量“四高一山”的测试,准入条件多变,电动化的道路任重而道远。

乘用车方面中国汽车品牌的优势。中国乘用车进步有目共睹,无论产品品质、造型设计、技术创新、供应链体系都有了明显的进步。2022年中国乘用车销售2356万辆,其中中国品牌销售1177万辆、同比增长22.8%,市场份额也达到了50%左右,上升了5.4个百分点。在新能源乘用车领域更是走在世界前列,2022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达到655万辆,市场渗透率达到27.8%,上升了12.1个百分点,领先西欧和北美,电动化、智能化以及我们供应链的体系均具备我们领先的优势。乘用车出口量一路攀升,2023年1-4年乘用车出口114.2万辆,同比增长107.3%,新能源汽车出口33.5万辆、同比增长164.6%,增速领先于传统燃油车的出口。

我们现在乘用车面临什么样的挑战呢?在国内市场竞争日趋的激烈,中国乘用车产品在电动化和智能化方面升级迭代非常迅速,但是在广大的发展中国家仍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现在在大屏幕、智能网联也是存在有些过渡设计的问题。因为应用的生态在中国可以用,但是在海外的一些国家因为基础设施,包括数据管制的问题,导致了我们应用的生态无法支持,这样的话消费者反而没有很好的体验,可能会造成一些华而不实的现象。在发达国家智能网联的技术,还面临用户隐私数据的合规管控和数据安全的问题,同时我们的电动车现在在使用的过程中间,它是纯电的能够做到零排放,但是在整个电动车的产业链条的过程中间,全价值链制造的环节过程中间,还存在一些材料可回收、制造过程中间碳排放的问题。所以未来我们都要予以应对和解决。

最后关于应对举措的建议。基于江汽集团自身的特点,我们制定了以下国际市场经营的策略。

一是商乘并举、油电并进,注入产品发展新动能。商乘并举,江淮汽车要做大做强商用车,在全球市场提出来针对国际领先品牌的赶超行动,从传统的燃油车上还要进一步的追赶,但是在电动的商用车上我们要处于一种领先的位置。去年我们商用车的出口是近8万辆,无论是轻卡还是皮卡这样一些产品,在全球市场上还是有非常好的竞争力。我们跟五十铃相对的占有率提升了将近2个百分点,溢价能力跟五十铃60-70%,现在突破90%以上。另外我们在南美和欧洲向全球500强的客户我们开发了40家,已经累计交付近2千台电动轻卡,说明我们在做大做强商用车上有基础。在燃油车上要做精做优,这也是江淮特点决定的,在乘用车要打造“爆品行动”。今年有2款车型海外出口单款规模能够超过5万台,在传统的南美市场,另外在欧洲市场也取得了比较好的突破,包括燃油车以及我们电动车的产品。大力推动智能新能源的产品。但是我们认为智能新能源的产品,更多技术是为用户服务的,我们讲的智能是用户可用、可知、可享、可感的智能,我们的智能一定是以人为本的,希望我们的智能能够转化为用户的价值。

二是国内国际双轮驱动,优化营销新格局。无内不立、无外不强,这是一直在建设国内国际市场的双轮驱动。目前国际市场更多强化战略市场的开发,因为在传统南美的重点市场取得比较好的突破,现在更多强调在发展中国家战略市场,像巴西、墨西哥、欧洲的一些高端市场要取得这样很好的突破。

三是用户思维、生态赋能,塑造我们品牌的新势能。

四是研供产运销服一体,激发组织新活力。这四点主要是我们的产品力、营销力、品牌力以及组织力,能够共同来打造我们江淮汽车这样一个GAC的国际之道,各个企业可以根据自身企业的实际和特点,制定行之有效国际化的经营策略。

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张总的分享。接下来有请长安国际孙总。

孙泽军:尊敬的会长,各位同行领导,朋友们,我就稍微简单一点。今天的标题是“狂飙”两个字,除了去年311万辆之外,今年大概率我们的研判可能要增长400万辆,现在看到行业数据中国今年超过日本成为全球出口最大的国家。形势是很喜人的,所以我们像长安今年1-5月的销量增长是近30%,其实在内部还受到一定的挑战,行业增长超过这个数的,所以形势是很喜人的,这是我们观察到的第一个点。第二在各家增长的目标市场和增长的动能现在有所区隔,有的同行在欧洲发力,有的可能在澳新发力,有的在印度市场,有的可能是南美市场,区别于传统。传统基本上在独联体区域、中东区域等基本以贸易为主,现在很多同行逐渐走出了差异化。包括去年今年增长动能来自于墨西哥,这都是差异化的增长。第三个不同的点我们原来走出去的时候基本上都是同质化的产品,现在逐渐在产品上同质化竞争逐渐有所区隔,这也是我们看到很良性的一个观点。第四电气化的产品,在国内叫的新能源的产品现在在海外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受到欢迎。特别是原来根本就不看好的,觉得像中东产油国,中亚一些国家也是产油国,现在新能源在海外的渗透率的增长也是远超我们的预期。第五中国汽车走出去,我们现在看到叫“吃肉”这个环节,甚至过去十几、二十年负面很多。无论我们在海外的投资有打水漂的,有受到其他挑战的,过去10-15年是赔本赚吆喝的时代,现在过去了,现在中国走出去是盈利的状态。这是整个行业看到的几点好的。

从长安在海外来讲的话,我们在上海车展4月20日董事长也发布了长安的海外战略叫“海纳百川战略”。海纳百川有几个观点跟大家汇报分享一下。一是我们认为在未来没有海外就没有长安的存在,这是一个大的,坚定我们要走出去的决心。第二在海外没有基地就没有长安的海外,所以我们现在也是从传统的贸易思维,把产品卖出去顶天了,就把服务跟上,变为投资驱动,没有投资驱动很多市场是进不了的,有很多封闭、半封闭的市场。未来会从贸易逐步转变到投资驱动,到服务、营销、渠道管理等大量本地化走出去的状态。目标是到2030年整个海外的营收占比、销量占比和从业人员占比达到30%,实现我们最终的国际化。

两点建议。一是高歌猛进的时候,现在是狂飙,海外地缘政治风险、合规的风险,敏感市场的合规风险等一系列的风险,包括海外经营本身的风险,海外的法规风险,我们也是希望行业一起去关注。二是在传统大量燃油车时代和传统市场上,刚才张总讲的一个大屏,在国内现在基本上就实现一些智能化辅助驾驶都不是问题的情况下,但我们在海外这块屏基本上就是摆设,现在智能化没有走出去。所以在海外本地运营商、供应商的搭建,希望同行可以一起去努力,不仅把中国最新的设计带到海外,也把中国智能化、最新一代的智能网联带到海外去。

谢谢!

主持人:谢谢孙总,接下来有请极氪的赵总进行分享,有请!

赵昱辉:尊敬的王会长,各位领导,产业伙伴,媒体朋友们,大家下午好,我来自极氪智能科技的赵昱辉,非常荣幸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今天分享的内容是关于中国品牌出海极氪的一些实践和思考。当我们终于结束疫情,可以正常展开我们业务的时候往回看,实际上发现在过去8年的时间里中国已经在全球的新能源销售已经持续冠军8年的时间了,在过去三年疫情里我们这个产业并没有躺平,过去三年是比值向上的一条曲线,尤其去年2022年这个占比达到惊人63.6%,意味着全球每当有3辆新能源车再售的时候,其中有2辆来自中国的品牌,所以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结果。

中国的品牌做对了哪些事情呢?我们的观察和思考是这样的。中国所有的品牌在过去这几年时间里,我们在这3个重要的维度上,我们有了颠覆性的突破。首先是技术创新。尤其是在我们这个行业里头部的品牌基本上在过去几年时间里都完成了从传统燃油硬件平台到新能源智能架构的过渡。二是在模式创新。在商业模式上主要的头部品牌,大家可以看到基本上都变革了过去B2B,通过经销商来触达用户的方式,基本都在不同程度的水平上直接进行了2C的模式。三是品类创新。在我们市场上大家可以看到非常多的创新产品,他让汽车市场的产品不再是传统的出行工具,而成为移动的智能空间。

在当时当下,我们认为在内卷化非常严重的中国市场,对于各个品牌来讲,出海不是一个选项,而是一个刚需,因为整个全球市场到目前为止仍然是一个巨大的蓝海,走出去是我们做大做强的必由选择。我们不但要走出去,而且我们要走上去,为什么这么讲?因为在整个国际市场里,我们到现在为止仍然在欧洲市场、在北美市场没有在品牌层面有一个响当当的成绩单,所以对于我们来讲,我们所有的汽车同仁一定要在出海这个大的风口形势下,让我们的品牌真真正正能够走上去。

如何能够做到走上去?一个非常重要的点就是我们一定从价格战的泥潭里要脱身。大家都知道在过去12个月之内整个市场变幻莫测,不同的品牌参与了价格战。对于我们来讲,今天在论坛上听到了非常多的大咖和行业专家谈到了价格战没有出路。所以说如何升维到价值战上,把更多用户可以感受到的价值作为每个品牌努力的方向,这是在中国品牌出海非常重要的一个命题。对于品牌来说怎么真真正正实现出海得到成功呢?我们认为路就在脚下。既然中国品牌在三个重要方面有了颠覆性的创新,以中国市场为圆点,做创新性的扩展将会是延续我们宝贵收获和沉淀的一个重要举措,也是使得我们成功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

极氪怎么做?创始第一天起定下非常清晰的定位,叫第三条赛道,时间关系不展开解释。我们是巨人的力量和纯粹的用户思维相结合,有四个非常重要的维度。一是巨人的造车基因。这不需要解释,极氪是在吉利集团20多年造车形成这样一个宝库之下才有机会横空出世,独特的商业模式对大家来讲也比较好理解,我们不背非常大的重资产,我们把所有的力气都聚焦在研发、聚焦在自动化以及坚持在2C上。大家很难想象在吉利集团这个体系里孵化了一个纯粹2C的极氪品牌,过去几年跟行业朋友交流的时候大家都表现了各种程度的不可思议,到目前为止我们非常扎实的收获到了从2C获得的巨大红利,所以这也是我们将会坚定走下去的路。接下来是我们的产品观,颠覆任职体验,我们有倒车三原则。我们从最难做起、从豪华做起、从差异化做起,这是问世以来几款车每每颠覆细长市场的逻辑。四是引领需求的进化。共创从创始第一天就挂在嘴边,现在思维有一个跃进,共创之上我们更要引领。

刚才提到这几点有几个核心点再稍微展开跟大家讲一下。大家可以看到我们已经量产的三款车,非常巧今天上午第三款ZEEKRX正式下线开始交付,对极氪来说也是一个里程碑跨时代的一天。ZEEKR001一款新型车细分市场,今天很欣喜的分享今天ZEEKR001交付超过10万台,这是开启不到一年半时间取得的焦急成绩。ZEEKR009今年1月份开启交付,短短几个月已经是50万以上豪华MPV的销冠,今天开启的ZEEKRX定单状况非常吸引人,这和背后的产品观、造车的三个逻辑是分不开的。这是我们从一开始布局全球、放眼世界的一个定位。大家可以看到我们在国内,除了我们自己在杭州湾极氪智慧工厂,这是我们5G智慧工厂,宁波自己三电威睿、杭州弯极氪智慧工厂,一开始就布局了海外,在欧洲瑞典哥德堡有造线中心,还有工程研发团队,包括虽然现在没有进入美国市场,但是对于美国的office已经早就开始运作。我们一系列的合作,都是基于这样一个全球化布局的架构展开的。

同时我们和用户的纽带从一开始就是纯2C,通过5个不同的业态形式来紧密让我们和用户联结在一起,让用户和用户联结在一起。大家可以看到刚才我介绍这五种模式,我们从零家店到上个月刚刚开启了我们第300家店,我们仅仅用了634天。大家可能没有太多概念,我们可以看一下同样迈过300门店门槛的品牌,特斯拉用了9年10个月,蔚来用了5年6个月,在这里面最快的理想也用了足足4年的时间。而极氪通过每一个极氪人的努力,让这个时间缩短到了634天。所以说非常期待我们各位朋友可以到300家门店作客,感受极氪不一样的2C模式。

同样我们在补能环节上,我们要做到给用户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和全场景的覆盖,非常扎实在补能环节上持续的投入和推进。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超过了有700座自营的补能场站,在今年年底我们会跨越千站。同时我们跟用户的连接,还有各种生态的业务,包括极氪认证、极氪订阅和极氪商城,通过这些高频次用户生态业务,让我们跟用户之间的关系得到各种场景的深化。

基于国内两年的努力,正式于今年开启了整个欧洲的战略,在上海车展专门开了欧洲业务启动的发布会。基于中国的成功经验,我们在欧洲三个核心点:一是靠卓越的产品,二是坚定的直营模式,三是一站式的服务。这个一站式的服务包含从金融到补能体系、守候保障和车联网四个方面,这方面都是由我们深度渗透,直接面对用户这样一个方式。

基于以上这些模式上的创新沉淀和我们在市场上的实践和努力,坚定的相信一场新能源的浪潮也正在从大众市场到豪华市场持续的蔓延,中国一定会让我们这些品牌走向世界、走向全球。我们相信全球新能源市场的豪华市场,未来一定会有中国品牌来定义。新能源时代的豪华,将会从中国驶向全世界。

谢谢,以上是我的分享!

主持人:谢谢赵总。接下来有请宁德时代董事长助理孟总,有请!

孟祥峰:谢谢主持人,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车企衣食父母、我们的客户,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很荣幸做一个分享。刚才各位都讲中国的汽车现在走出去势头非常好,在汽车走出去整个的份额里电动汽车占了很大的比重,我们也很荣幸宁德时代作为一家电池企业,我们不但配套了中国的新能源汽车,我们也和国内的合作伙伴一起出海。另外宁德时代同时配套了全球各大车企,我们电池出口的份额也比较多。今年一季度我们整个出货中出口已经超过1/3了,所以它已经是一个国际化的公司了。在走出去的时候,除了考虑产品的性价比,考虑我们产品本身的竞争力之外,产品的合规性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今天我分享主要是欧洲和电池有关最近法规的一些进展。

欧洲从2019年开始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绿色转型的各种法规,这些法规目前还在陆续的制定,有一些配套的细则还在制定过程中。其中最重要是2019年发布的欧洲绿色协议,这是一个纲领性的文件,在这个文件之后陆续又发布了欧洲的气侯法案、Fit for55的减排计划,大家经常看到2050年的碳中和,减排计划、欧洲电池法,基本上都是在这个大的框架下来出台的。欧洲电池法是和我们新能源汽车以及电池关系入口最重要的一个法案,目前这个法案发布,他配套的很多附属还有几十项正在做。欧洲电池法案电池的全生命周期,从矿的冶炼、使用、报废回收、循环再收全生命周期的管理体系。这里面比较重要的一点是关于电池的碳足迹,目前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国际上,关于这一点也是大家关注度很高。电池碳足迹涵盖的生命周期全覆盖,从矿的开采一直到电池的报废回收各个环节都涉及到。有几个时间点比较重要,2023年法规要发布,同时会发布碳足迹核算的规则,也就是碳足迹核算的方法论。2025年开始电池的生产企业要公布自己产品碳足迹的值,2026年欧盟会制定碳足迹分级的标识,有点类似于家电产品能耗的标识。到了2028年,欧盟会进一步出台电池碳足迹的准入门槛,要出限值,高于这个限值在欧洲没法进行销售。

为了配合欧洲电池法的实施,欧洲也在做电池的护照。电池护照,类似电池的身份证,涵盖很多信息。包括电池的碳足迹,包括ESG,包括电池的基本性能,电池的溯源信息。这里面有点像中国电池的溯源系统,但是比溯源系统做了更多的扩展。为了做电池护照,欧盟有很多机构在做支撑,比较关键是全国电池联盟GBA做的电池护照。这个护照在今年年初发布,并开展了试点工作,这个试点工作宁德时代也参与其中。从目前掌握的信息看,在中国生产的动力电池在碳足迹法规方面还是存在一些挑战,但是我们正在想各种办法进行解决。

上述讲的是欧洲电池法的方案,最后再说明一点,从目前全球来看中国的动力电池以及全产业链还是有非常强的竞争力,我们要走出去就要满足欧洲、美国以及全球目的地出口国的法规要求,我们也有信心,不光是中国产品的性能、性价比有优势,我们在碳足迹以及合规方面也是未来中国电池产品的竞争力。

谢谢!

主持人:
谢谢孟总。接下来有请杰克控股的James先生,有请!

James:谢谢大家,我是James。我是JFP首席运营官和董事总经理。JFP是战略和财务咨询公司,主要关注是我们今天谈论的行业。

看一下过去20年中国公司海外出口的发展,在10年20年前当时战略主要通过海外品牌进入海外市场,因为比较容易获得收入。而今天的话,越来越多的中国品牌和中国汽车厂商在海外市场去发展和探索、开发。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化,为什么他们能够成功呢?其中一个就是刚刚专家谈到过的技术、技术、技术,中国已经不是仅仅售卖廉价的产品,在过去20年积累的经验,现在中国已经在很多行业是全球领先,去开发世界上最好、最先进的科技。第二国内市场经营非常的努力,所以也取得了成功,国内市场也很大。这些企业他们都逐渐积累了一些运营的经验,有成本的优势,所以在探索海外市场的时候就能够以比较优势的价格买高质量的汽车产品,当然从国内市场吸收的经验融入目标市场,结合产品质量和实惠的价格。另外品牌的推广战略。所以他们可以取得成功,也不足为奇了。

这张图大家都频频提及。过去3-5年的汽车出口量增长惊人,实际上中国是最大的汽车出口国,今年早期超过了其他所有国家成为了第一大。大家已经看到很多的数据,但是我们在看这些数据的时候也要注意到,大多数的中国卖的汽车都是在中国生产的,但是其他一些国家可能卖的车,不一定是完全在本国产,所以中国OEM取得的进步,考虑刚刚这个点也是比较惊人的。传统燃油汽车还是在增长,但是电动汽车出口量增长是传统燃油车的3倍,所以EV电动汽车是中国汽车行业的未来。如果我们看一下欧洲,能够看到右边欧盟出口的变化,现在已经占到50%,中国卖到国外都是EV电动车,这个在未来几年还会不断的攀升。

有意思的是中国制造商他们避免了日本和其他国家企业的陷井,可能在座的各位都不记得70年代的时候美国只谈日本出口汽车产品的廉价,但现在我们不是谈中国出口电动汽车的价廉,而是谈它的质美,谈整个品质。中国的品牌是很有名,而且在国外的接受度非常高,未来也会如此。这也不意味着了,因为中国在电动汽车行业有巨大的经验、优势。质量在提升,成本在下降,所以这个优势非常明显。

当然我们也会面临一些挑战。比如说在欧洲面临电动汽车出口和进口之间有一个贸易逆差,主要是中国和欧洲之间,在汽车进出口上的一个逆差,所以会给政府施加一些压力。中国美国之间现在的关系也影响了我们的行业,不管是技术转让的黑名单、贸易的壁垒等等,都会给我们带来负面的影响。当然很多的国家曾经都面临这样的挑战,也有不少的车企他们在销售目标地区有设立生产线,不管是像上汽,他在全球售卖的汽车基本上都是在中国生产、这是不持续,日本卖的车可能就是在当地生产制造的,这是值得关注的一点。

中国的车企怎么去解决这些问题呢?一是与当地的企业合作建立伙伴,去收购或者在出口市场建立生产线都是解决途径。

JFP能做什么呢?我们在中国汽车行业差不多在90年代就已经涉足了,所以有很多的经验,也与很多汽车零部件之间的企业有合作,我们从零做起,现在可以出口1/3的产品,我们也希望可以帮助中国提高在海外的渗透率。我们帮助中国的企业可以通过一些平台卖汽车的零部件、整车、汽车底盘、动力系统等等,都可以帮忙。另外因为电动汽车对于中国全球化来讲未来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当然没有电池电动汽车就只是一个汽车,它就开不走了,所以电池的生产全球化非常重要,跟汽车在海外生产是同样的重要,因此我们就创造了ESD这个合资公司来帮助外企能够进入美国的市场。可以看一下整个生产分布和地区,主要是跟电池生产商、供应商去配合,在美国去探索它的市场。你要进入美国市场不容易,有很多的障碍,其中一个就是政府的一些规定。一是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的规定,有些地方你不能去建厂,有一些禁区,但是协助外企也是我们在做的,我们已经找到了一些安全的地点,ESD已经找到了4个安全地点,我们也欢迎中国或者其他的车企能够在电动汽车或是电池制造方面能够进入美国,在我们的协助之下。

谢谢!

主持人:非常感谢James先生的分享。今天非常难得这个环节请到6位嘉宾,本想请各位从各自角度分享自己的观点,因为时间关系,下面还有一个全体会议,下面我就简单问每位嘉宾一个问题,请每位嘉宾简短在2分钟时间补充一下您刚才的观点。

首先有请海博先生。刚才您也谈到OECD,也谈到绿色转型,请您就如何支持中国汽车行业在绿色转型和数字转型方面您能做哪些事,给我们汽车行业一个指导,谢谢!

海博:非常感谢。的确这种孪生转型或者绿色和数字转型在汽车行业为车企们带来了巨大挑战,所以对我们来说汽车产业以及汽车制造商必须要依靠他们的生态系统,不只是这些公司在各自的供应链当中,在各自的上下游供应链当中,而应该在整个生态系统当中来考虑这一点,我们希望这些车企能够去争取新的客户,当然我们的策略必须要基于现有的一些基础设施和生产设施,这些公司他们在造车行业有一些传统和长久的历史,除此之外新的商业,比如创新型的公司正在应对绿色转型、绿色创新以及ICT的技术可以融入公司的战略,这使得生态系统更有韧性、更为灵活,他们需要去应对挑战,这一切正在迅速改变我们的环境。电动车正在兴起,而新能源车将会在市场上越来越受欢迎,但是要应对这些挑战和激烈的竞争,车企必须要建立自己的生态系统变得更为有竞争力。

第二个关键点是环境合规。必须符合净调的要求,听到欧盟新的法规,这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据此观察我们的供应链并且避免相应的风险和可能的陷井,在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当中特别要注意。

最后要加强国际合作,这一点非常重要。刚刚听到汽车制造商正在国际化、走在走出中国,他们需要在其他国家,比如欧洲、北美建立自己的制造厂,这是最好的方式。如果看一下这些西方公司的例子,他们将自己的生产外包,并且能够建立起市场和制造基础,使他们的创新和就业能够实现。同时有利于当地经济的发展以及当地社会的发展,这是一条中国企业可以考虑的道路。谢谢!

主持人:谢谢海博先生的分享。下面的问题提给张鹏总,张鹏总海外运营经验丰富,一直打造江淮汽车海外市场。今天谈在国际市场如何擦亮中国品牌,请你在国际市场上打造品牌给我们简单再分享一下,谢谢!

张鹏:首先一个好的品牌首先要精准的识别和交付用户的功能价值,要识别和满足用户的痛点、痒点和爽点。江淮汽车这么多年通过大量针对用户的场景,做的产品适应性、可靠性和符合性的校准和持续的改进,首先要把功能价值做好。一个好的品牌,要成为一个卓越品牌,还要满足用户的情感价值。功能性价值满足好了,我们要结合用户的场景,把我们的用户变成我们的粉丝,把我们的粉丝变成我们的用户。我们要QAC和QAL相互转化,不断创造和传播大量UEC的内容。很多时候用户不是看主机厂说什么,而是用户关注他周边的用户说什么,这一点非常重要,所以这个里面要产生价值共鸣和情感共情,这点非常重要。首先满足用户情感上的需求,最终一个优秀的品牌要进阶为卓越的品牌,还要满足用户精神上的需求。这一点是什么概念呢?首先一个卓越品牌一定要让用户成就自己,让用户变得更好,用户成就自己的品牌。这一点我们非常有体会,在疫情期间针对商用车的用户在全球开展了一个“致敬英雄”,全球使用江淮的商用车在抗疫过程中做了哪些贡献,不断上传他们的素材和场景,“致敬英雄”这个活动取得很好的反响。针对乘用车用户在疫情期间待在家里,我们推出了“热爱生活”,分享在跟家人得到心灵上的安慰和情感上的认同和精神上的满足,这点也很重要。当时我们创造了很多社群,通过线上的社群和线下的社群不断形成好的活动。现在江淮汽车游全球100万的用户,但同时恰巧我们在全球facebook上有100万的粉丝,但是我们不知道有多少用户是我们的粉丝,有多少粉丝是我们的用户,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不断激发,在社群和生态当中,让用户买得放心、用得省心、玩得开心、转得省心,这点非常重要,在这一点共创美好的人车生活,达到精神上的愉悦和精神上的成就,这是进阶到卓越品牌要做到的事情。谢谢!

主持人:谢谢,下面有请长安的孙总。刚才提到目前中国汽车走出去,目前从贸易阶段逐渐向本地化发展,请您就本地化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或者如何发展再补充分享一下?

孙泽军:谢谢。两点本地化:第一在当地去做运营、做营销、做服务的话,在本地要有人。大的市场,小的市场现在还是保持贸易状态,这是正常的,大的市场在深耕,深耕的时候在当地有雇员。对于当地的员工,首先要注意不要带着中式的用人观念、雇人观念到国外去,因为很多国家劳动法的法规明显对于劳动者的保护高于中国,而且人家更在意这件事情。不是说我们让996就996,让711就711的,同时尊重人家的专业意见,同时摆正位置。这是对于当地雇员的认识,因为我们在全球,肯定有很多的融合,代表资方、代表股东去和当地人才队伍的融合。第二是我们在很多市场,中国也经历这个阶段,人家以市场环技术让你去,有扶持工业化需求的国家,让让去当地做组装,逐渐本地化。这个概念很大,但是总体来讲你不能从拆了几个轮子、拆了几个座椅就完事,所以逐渐本地化这是一整套的体系输出去。除了在当地可能从通用化的轮胎、轮毂、蓄电池到逐步开模规模化的诉求,我们的研发、质量体系、验证体系要走出去,这些本地化愿意跟同行做更多分享。因为在大的市场,像巴西等大的市场有很多需求。如果只是本整车市场卖到本地去,走不远。

以上就是我的观点,谢谢!

主持人:谢谢孙总。下面有请赵总,刚才您也提到价格战和价值战,我们要向价值战为目标,业界看到极氪在上市短短时间内创造的佳绩。从极氪的角度谈谈中国品牌如何走向全球,面临的竞争挑战我们应该怎么做?

赵昱辉:谢谢!刚刚简单跟大家分享了一下极氪的思考。刚才大家都在围绕着中国品牌出海这个话题,大家从各个角度进行了不同的思考和探索。刚才我也分享到了,对于出海这件事,这个不是一个愿景而是刚需。因为中国市场虽然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但是它的内卷化程度现在已经达到了不说令人发指,真的是到了一个非常激烈的一个程度,国际市场一定是我们的第二条增长曲线,出海这个选项很多企业之前没有思考,现在可能必须去思考。走出去,包括刚才我分享的走上去,还是有一些非常大的挑战。首先到目前为止中国很多品牌,等于出海销售的数量还是不错,但是中国还没有打造成一个全球豪华知名品牌,这个可能和广大的从业人员都是有一个共识的。如何能够让我们的品牌变得更强,而不是让别人听到中国制造就是更低的价格或者好听一点性价比,对,我们有更好的技术,有更好的中国市场积累和各个象限颠覆性的突破、颠覆性的创新,我们为什么不能是那个最好的、最豪华的?所以说在品牌的建设上是横亘在每一个出海品牌现在索要面临的一个巨大问题,就是我们有没有这样的雄心做一个全球化的知名品牌,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第二全球市场很复杂很有挑战,在地性,在地的一些不同的政策法规的要求,文化、使用场景的区别,让我们在全球推广自己产品的时候,需要有对于本地的尊敬和本地知识的积淀、人才积累,这也是对于所有品牌所要面临的一个共同挑战。

第三是品质。很多时候我们出海的很多产品,因为没有能够在当地有非常好的像国内这样的响应速度或者是服务水准,品质成了别人购并我们一个非常大嘈点,如何在当地建供应链和出海的网络这是一定要思考,而不是产品卖出去一卖了之,这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的。

最后我认为在这样一个窗口期大家要有紧迫感。刚才跟大家分享了现在看上去数字也很美,方方面面的状况也很美,但是我们这个领先的窗口期有多长,我们大家从业者必须要有紧迫感。因为百年积累下来国外这些全球豪华品牌并没有躺平,他们也在拼命寻找突破,所以留给我们建立全球品牌的时间窗口并不长。所以他虽然闪现了,但是我们一定要珍惜,一定要紧紧抓牢,这是我们的新思考。

主持人:接下来有请孟总。动力电池是占据世界的半壁江山,请孟总简单谈一谈中国动力电池走向国际如何更好融入欧美市场?

孟祥峰:谢谢!目前中国动力电池在全球份额都在增加,去年全球前十的动力电池企业中国有6家,而且6家的份额都在不同程度的增加,所以我们相信中国电池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第二挑战越来越大。刚才讲了欧洲的法规,没讲美国的法规。其实美国通胀法案出来之后,会把整个美国电动市场拉起来,但是美国的通胀法案也设置了很多条件,这些条件我们怎么去应对、怎么去满足?包括欧洲的电池法规,其实满足起来也不是特别轻松。所以我觉得中国的动力电池,以前是得中国市场就得天下,未来的话欧美电动车占全球的份额肯定会增加,基本上长远看要回归到和燃油车一样的格局。但是我们是不是在海外拿到更多的份额,这是中国电池能不能保证竞争力和领先的关键因素。

怎么保持竞争力呢?一是品质,不能靠性价比、不能靠成本,还是靠品质。二是要合规,要尊重当地的法规。三是要共赢,要给客户创造价值,要给当地的老百姓或者车的用户让他增加获得感。四是刚才长安的孙总也提到了,可能要从贸易走出去变成整个更下一步出去要布局产能,不管是独资建厂还是合资建厂还是技术合作,可能有更多的方式,不简单是卖产品。

谢谢!

主持人:谢谢孟总。最后有请James先生。刚才很欣慰的听到您说现在欧美发达市场没有谈中国车的廉价而谈中国车的质美,这是中国汽车人在还海外打拼一个努力的成果。跟你请教一下是品牌,中国的汽车品牌如何定位才能够在欧洲、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市场中取得一个很好的发展?

James:我刚刚也简短的提到过,车企需要做的就是要避免日本发展的陷井和模式,也就是在价格战上做文章。因为日本在过去花了20年的时间来摆脱这个标签,所以我们要避免进入到海外市场的时候要建立我们的信誉,包括我们的质量,我们的售后,我们整个链条的服务,我们都要让所有当地的人满意,不能够收到任何的抱怨,不要让人们仅仅认为中国的品牌是价格低而已。我们看到有些企业在美国做得不错,比如说它的服务很好、品牌很好,而不仅仅是价格,这是我们可以学习和考虑的。

主持人:非常感谢!最后我不做小结了,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再次感谢各位嘉宾和与会者的到来,期待我们在座的嘉宾没能畅所欲言的地方,我们下次论坛、下次环节再见,也祝本次汽车高峰论坛取得圆满成功,祝各位来宾身体健康。最后咱们一起合影,在座的嘉宾可以尽快去主会场,主会场还有一个全体论坛,谢谢大家!

所转载稿件如有侵权,请与我方联系删除;邮箱:daogecaijing@126.com

评论

暂无评论
已全部加载

京ICP备1902652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