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国两会
确定

网站 > 财经大事

分手费34亿?神州数码董事长被疑“技术性离婚”,资本这把玩脱了?

点击进入看点投诉平台,帮你曝光一切问题

【文/财圈社&道哥说车 张张】这俩都多大岁数了,凑合过得了呗,咋还非要离?


前两天,神州数码董事长郭为把自己老婆郭郑俐告上法庭,铁了心要与其离婚,并进行财产分割。离婚事小,很容易就办下来了。但“财产分割”的重头戏还在后头。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将继续审理,再行裁判。


他这一离,可能被分走34亿股份。如此代价,他究竟图啥?


(图源:云头条)


评论区的网友们不会让任何问题过夜,整齐划一地留下五个大字后离去,深藏功与名。——“技术性离婚”。




(图源:“云头条”下方评论)


所以,什么叫“技术性离婚”?


首先,“技术性离婚”不是法律术语,而是市场上对一类具有特定特征的上市公司实控人离婚事件的戏称和质疑。它是一种怀疑论:市场参与者怀疑上市公司的大股东或实际控制人,并非因为感情破裂而离婚,而是将“离婚”作为一项工具或“技术手段”,来达成某些商业或资本运作目的。比如:


1、变相减持股份(核心怀疑)


2、分散资产,规避潜在风险


3、规避未来的税收或政策限制


简单来说,当一桩离婚案看起来更像是一笔精明的“财务安排”时,就容易被冠以“技术性离婚”的称号。



所以,郭为到底是不是“技术性离婚”?以下几个技术性离婚的主要特征,供各位“清汤大老爷”参考。


“精准”的时机:离婚或财产分割发生在公司股价处于历史高位、限售股刚解禁、公司面临重大风险等关键时间点。


“异常”的股价表现:公告发布前股价莫名大涨,或公告后股价应声大跌,都容易引发市场联想。


“模糊”的离婚原因:公告通常措辞谨慎,仅以“感情破裂”等官方理由一笔带过,缺乏细节,难以让人信服。


“显著”的负面市场反应:离婚事件直接导致投资者信心受损,用脚投票,造成公司市值蒸发。


【Let’s套公式做题】


套入上述公式做题,回看郭为此次离婚案,就有不少“时机巧合”,疑点重重。



据神州数码2025年半年报显示,公司营业收入为715.9亿元,同比增长14.4%;归母净利润为4.26亿元,同比下降16.3%,公司出现了增收不增利的情况。


法院一审判离却暂缓财产分割,被冻结的7738万股股份(市值34亿)恰好占郭为持股的50%,这个“对半分割”的比例,与司法冻结的精准匹配,这堪比“榫卯结构”似的匹配,难免令人怀疑:为何偏偏在公司净利润同比下滑16.3%、现金流承压的节点切割股权?



更好品的是时间线巧合:今年1月股权冻结,6月郭为卸任法定代表人,9月法院判离,三步操作都精准踩在公司的经营拐点上,一点儿多余时间没浪费。如果34亿股权最终落入前妻郭郑俐囊中,其持股比例将达到11.56%,远超现任第二大股东“中国新纪元有限公司”的4.65%。


各位认为这种股权重构,是像婚姻解体的后果,还是更像“风险隔离”的资本运作逻辑?



*不过此处必须明确:截至目前无证据证明郭为“假离婚”。法院也未认定感情破裂虚假,财产分割也未完成,“技术性离婚”仍属推测。


【白忙一场?】


证监会主席吴清早已点名批评:“通过技术性离婚绕道违规减持的,要堵塞制度漏洞”。这并非空穴来风——这类操作的核心逻辑,是利用离婚后股权拆分规避“5%以上股东减持信披义务”,或通过财产转移隔离债务风险。但法律早已布下天罗地网。《民法典》第538条明确:欠债后以离婚转移财产,债权人可申请撤销分割协议。




倘若郭为真想走前人技术性离婚的老路,恐怕也“此路不通”。神州数码公告已提示“控制权可能变更”。若后续公司出现债务问题,债权人可依据《民法典》追溯分割股权;即便无债务,若郭郑俐未来减持,也需遵守相关信披规则。



【资本市场“花式离婚”图鉴】


事实上,网友对郭为是“技术性离婚”质疑,并非空穴来风。这两年,这些上市企业大老板们上演了多起“天价离婚疑云”。


比如周鸿祎,90亿分割案:2023年三六零股价因ChatGPT概念暴涨时,周鸿祎将6.25%股权转给前妻胡欢,市值90亿。离婚时点与股价峰值的重合,让“套现离场”的质疑淹没市场。再比如章锋3000万股转移案、蒋志坚IPO前纠纷等等。



郭为离婚案的真相仍待财产分割判决揭晓,但资本市场对“技术性离婚”的警惕却早已觉醒。从许家印的败诉,到证监会的严打,再到法院对欺诈性财产转移的零容忍,这一切都在对外传递一个明确信号:婚姻自由不容滥用,资本游戏终将歇菜。


你认为,郭为是“技术性离婚”么?评论区唠唠!

所转载稿件如有侵权,请与我方联系删除;邮箱:daogecaijing@126.com

评论

暂无评论
已全部加载
x
保存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