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拯救不了李想的审美
李想得势不饶人,向来如此。
可面对 MEGA 一经发布便陷入负议的状况,他居然熄声了十来天。
这种诡异的沉默让内心的挣扎愈加震耳欲聋。
审美是很个体的感受,所谓各花入各眼,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可在中国人眼里,总有一种审美是能达成共识的,那就是目前贴在MEGA 上的标签——与通灵相关。
在我们这儿,一件消费品,丑不要紧,晦气才是致命的。
外企不懂,闹过笑话,民企不避讳,那纯属自讨苦吃。
新能源圈,向来春秋无义战,手段毒辣阴险,奇招迭出。可很难讲,MEGA 引发的负向关联是竞争对手在搞事。因为大众对「丧」的认知,几乎不需要教育,看一眼,就自动对标。
所以,它不是闹哄哄的圈内事,而是一次大众对理想审美嘲弄的团建。
我几乎想不到口碑反转的可能了,采用民族主义叙事都无济于事,因为这波「踩踏」本就来源于民族的集体记忆。
可做生意嘛,总是要不断向公众做出解释,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要沟通的,尽量渲染 MEGA 的优势,以图剥离、对冲大众的负面印象。
李想应该是采取行动的第一人,也是口碑战役的第一负责人。他得站在前线,而不是躺着沙发上听战壕传来的炮火声。
结果,今天,李想终于发声了。
他选择在朋友圈发布一条长文,歌词大意是——有组织在搞事,要拿起法律武器,在黑暗中等待希翼。
瞧瞧,我还给他安排了韵脚。
无反思,无罪己,全身上下,嘴还是最硬的。
当然可以理解。
不过,最令我反感的是——李想为什么不选择在它最爱的微博发布这条「掷地有声」的长文呢?
你微信即使加了一万人,朋友圈依然算是私域,本应向公众解释沟通的动作,就不该选择在此进行。
一个人何其自恋,才会认为自己朋友圈发布的信息,会不胫而走,会传遍全网呢?
当然,我们的媒体很贱,自然会帮他去做传播。
可本质上,这就是对大众的不尊重,不去广场喊话,却在自己的小浴室里秀肌肉,看不到真诚,看到的只有鸡贼,只有胆怯。
李想在长文里说:「我们决定开始反击,用光明反击黑暗。」
可我实在不信,从朋友圈小角落里吹响的战斗号角是铿锵有力的,他明明知道战场在哪里,明明知道最刺耳声音的源头在哪里。
我也不信那些朴素的、直观的感受就能被定义为「黑暗」。
强者制造现实扭曲力场,引领审美,定义审美。
弱者拿起法律武器捍卫审美,且只敢在朋友圈。
能行吗?
思考题:你怎么看这事?
本文来源:三表龙门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