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国两会
确定

网站 > 2025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

中国电力企业集团联合会姚强:我国电力系统世界上最可靠,最好的电力系统

3月28日-30日,以“夯实电动化推进智能化实现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5)在京隆重召开!本届论坛汇聚20+政府有关部门领导、30+院士专家、100+汽车及相关领域的企业代表,共议汽车产业变革新路径。在30日召开的绿色能源论坛上,中国电力企业集团联合会首席专家姚强发表精彩演讲。以下内容为现场发言实录:


中国电力企业集团联合会首席专家 姚强

很高兴今天能站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我自己多年的学习体会。

昨天我也参加了百人会论坛,包括今天下午在座各位专家演讲交流,是非常好的系统学习的机会,收获非常大。

过去曾经一度煤电油是一家,自从分开以后,特别是电力从2002年底分开,国家电力公司分成了八路军、新四军,外边一般都搞不清楚,两大电网,五大发电,政府职能变成电监会,还有四个辅业集团,还有辅业集团,这是电力行业演变的过程。我个人从事电力工作40多年,到现在退休了4年,还在凭自己的兴趣从事这方面的工作。

大家知道,昨天万钢主席也讲了,新能源汽车刚发展的时候主要是两大原因,一方面,应对气候变化,绿色环保。另一方面,针对我国能源缺油少气战略部安全,所以要发展新能源汽车。但是发展到今天,已经不完全是这两个原因了。今天我想利用有限的时间,既然是绿色能源和新能源汽车融合,我们的新能源汽车源头的能源还是绿色能源。同时,昨天也谈到了,希望新能源汽车的产业链需要绿色化,无论是ESG还是欧盟碳关税都提出了这方面的要求,在这里对于未来电力系统如何绿色化的议题分享一下我自己的学习体会,不一定正确,欢迎大家批评。

第一,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双碳”目标主要还是碳中和,作为“双碳”目标来讲,现在已经突破了《巴黎协定》定的目标,也就是说这个目标难以达到,但是我们都在这条船上,船漏了也不能不补,船要沉还是要补,还是要努力达成到本世纪末和工业革命之前1.5度目标,保证不高于2度。但是我认为在这个目标之后还有另外一个目标——发展是硬道理,无论从全球还是从中华民族来讲,发展始终是我们面对的第一要义。1月7号我也参加了生态环境部和联合国环境署共同研究的课题,参加了课题大纲审查,中国环境与发展展望这个报告,刘世锦主任在课题牵头,我就说发展是硬道理。大家有一个共识,作为中国第二个目标的实现可能能源转型是一大助力,大家知道在全球近代史和现代史上,中国人没有一次在一个基础领域领先于全球。昨天王传福总讲到,新能源汽车我们领先了3到5年,这个话当然各自的说法和认识,但是这个判断还是准确的。领先的不仅仅是新能源汽车,还有其上下游,所以是整个产业链的领先。目前全球关注一条是新能源产业链,包括新三件,另外一条就是人工智能、数字化这条产业链,不管软硬件,包括投资方都关注的两条又宽又长的赛道,甚至这两条赛道都是颠覆性的。新能源的转型不仅是有碳中和的目标,还有另外一个目标,就是中华民族复兴的目标,党的第二个百年目标的一大助力,从中央、国务院等非常看重这个事情。

第二,能源安全。安全问题分为三个层面,一是战略安全,二是常规安全,三是运行安全。过去说能源不安全,就是战略部安全,缺油少气,现在面临的挑战还有运行安全,一个是战争,一个是自然灾害,主流的认识,新能源以分布式为主的新能源,相对于集中的电力系统来讲,可能在运行方面更安全,这是另一方面。第三个方面就是新型电力系统,也是大家关切的,最早2021年3月份提出来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这是中央财经委习总书记提出来的,这个概念还是非常清楚的,但现在面临一个严峻挑战,当然以风光为主的新能源发展目前碰到的难题,有的说是这三年出台了两千多政策,为了鼓励新能源发电的发展。但是现实的矛盾依旧是非常尖锐,并且越来越积累,中石油和中石化也感觉到这个问题,绿电的发展,无论是集中式还是分布式,还是沙戈荒都碰到了严峻的挑战。在电力内部圈子里,包括院士、专家、领导都知道一件事,事实上现在还没有提出来一个逻辑自洽的新型电力系统技术体系出来。前两天中电联开专家年会,我也作了一个发言,所以我今天用很短的时间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对新型电力系统如何构建的认识。

从2013年我认为未来的电力系统在两端要NET化发展。我们联合清华大学利用三年时间,我提出了NGN,两端要NET化,中间是传统骨干电网。这里要郑重提一个问题,现在大家都有一种新能源发展带来对电网对立情绪的问题,我要说一下,我们国家的电力系统是我所见到的这个世界上人工系统里最庞大、最复杂、最高度智能化,最可靠,是世界上最好的电力系统,但是目前电力系统表现对新能源发展不友好,这是另外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但是不能否定过去,因为我干了40多年,我在其中也发挥作用,否定过去就是否定我们自己。

这个课题我们从2021年做到现在,目前进入验收阶段,花了7800万,和一些大学研究机构共同做的。这里提出新型电力系统的技术体系和标准体系,这个我不能在这里展开讲了,对它的运行机理,总体希望它能够实现主要是在末端,在用户侧实现区域自平衡,依托于大电网解决远距离大区域之间的不平衡的问题,这是我们根本的理念。

大家知道过去的传统就是统一、集中、智能,我们的系统覆盖千家万户,户户通电,电表都是由电网企业抄送到家。但是未来适合不适合分布式能源广泛的发展,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当然内部的问题包括过去的仿真系统,加上大数据、人工智能在里面如何发挥作用,系统边界确定问题,这里不能再展开讲了。

分布式能源是二十大提出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分布式能源是未来新型能源体系的基础。而分布式能源的基础就是分布式智慧电力系统,电力系统将来是分布式能源的根基,因为我调研了很多,包括煤油气电,还是电作为一个平台,这也是最合适的,这也是我个人提出来的。这里有一个问题,一个核心问题就是这块,希望在末端构建一个县域分布式能源体系,以县域并不是最理想的,但是又是最现实的,因为作为我们这种管理体系希望有一个区域代表发展前景。昨天欧阳明高院士也讲了,在高速充电桩下来以后,在高速公路上,在服务区建高速充电站,也有氢燃机在里面,这个想法理论上可行。但是有一个问题,我们有一个非常坚强的电力系统支撑,理论来讲这么一个完全依靠孤岛式的,当然欧阳院士讲的并不是完全孤岛,我还是希望能够在大系统的支撑下,能够在分布式能源体系里形成一种源网荷储,多能协同的体系是合理的,但是不能再回到钻木取火的年代,建造孤网,不是安全和可靠性不可行,只要舍得花成本肯定行,但是我认为经济性不足,不是规模化发展趋势。但是知道现在是兆瓦桩,我小时候一个村只有一百千瓦的变压器,现在家里按照5千瓦还是10千瓦配备,就算是比较好的房子,10千瓦配备,一个充电桩就是100倍,就是100户这么一个配置,并且100户用电是你家用我家不用,但是这个充电桩上去,王传福先生说5分钟充400公里,要多大电流,即便用1000伏高压,那需要多大的电流,世界上没有任何电力系统承重这样的电压。姜亿院士就反对这个高速桩,我说这个未必,将来肯定得高速桩,没有就解决不了新能源汽车自身用户体验问题,这是必须用高速桩。但是如何形成一个新的电力系统适应这件事,这就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兰考的能源革命,这是2016年工程院做的能源革命试点,2018年7月能源局作为首个农村能源革命试点,经过这几年,兰考的风光电力发电量已经覆盖了全社会用电量。但依旧面临一些体制机制和技术方面的问题,当前尽管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经验,但难以复制。这是国家电网在湖北广水的实践,在核心供电区域内能不能实现百分之百新能源系统的问题,现在技术上是没有问题的。海宁现在要打造新型电力系统先行县,西交大建立了新型电力系统研究院,舒印彪院士、薛禹胜院士、邱爱慈院士,我也是其中的成员,但是海宁的意思还是希望能够把未来新型电力系统这些技术变成产品变成产业落地到海宁,他们准备五年提供1.9亿支持西交大在当地设置一个研究院。德国,这里有一个很大的对比,德国去年风光电发电站全水发电量54%,主要依靠分布式体系的建立。德国90%风光电都是在配电网接入和消纳,有2700多个平衡单元,但是储能和我们国内完全不一样,其储能80%配在居民家里,由于居民屋顶的光伏发电要上网接受是8欧分,用电30多欧分,因此80%的储能都设置在居民家里。另外,我国源端是发电侧强配,法国输配是分开的,在这个问题上,希望在现有的基础上结合县级供电企业实现一个新的电力系统,经过一系列改革措施,管理体制和市场机制市场调控共同达成能源创新,比如一个高速公路的充电站就相当于一个分布式体系,达成大电网支持下的源网荷储支持下的能源体系,解决了无论是高速桩还是慢速桩都能够发挥作用。

最后达成源网荷储一体化的目的。电网在末端通过分布式体系,发展源网荷储一体化,不能再坚持过去的源网分开。电网本身也能够扩大阵地,产业做大规模,充电基础设施就是一个非常大的产业,现在这个产业缺的是场景,是一个成熟的场景,希望通过改体制机制和技术体系的改革,特别是AI大模型,一定需要有一个系统的边界才有大模型。我认为这一点需要强调,在分布式能源体系里的控制逻辑和智驾是百分之百相同,底层逻辑是永远在非确定性环境下做即时控制,三段式变成一段式,基于新能源的新型电力系统风光不确定,用户永远不确定,在非确定环境下一定要做毫秒级的即时控制,这就是智驾和新型电力系统的联系。希望社会降低成本,全社会成本最低,才是我们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绿色能源、新能源汽车融合应该共同遵循的原则。

谢谢大家。

所转载稿件如有侵权,请与我方联系删除;邮箱:daogecaijing@126.com

评论

暂无评论
已全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