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国两会
确定

网站 > 2025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

地瓜机器人CEO王丛:

3月28日-30日,以“夯实电动化推进智能化实现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5)在京隆重召开!本届论坛汇聚20+政府有关部门领导、30+院士专家、100+汽车及相关领域的企业代表,共议汽车产业变革新路径。在30日召开的聚合型论坛上,地瓜机器人CEO王丛发表精彩演讲。以下内容为现场发言实录:



地瓜机器人CEO王丛

大家好,我是地瓜机器人的CEO王丛,首先很感谢组委会的邀请,能参与到百人会首次聚焦在聚合智能、聚焦在机器人这块的一次峰会。

刚才我在网上搜了百人会的历史,首届百人会是在2015年,在具身智能市场上一直有这样一个共识,整个机器人产业很像十年前2015年的自动驾驶,有几点很像:

2015年的自动驾驶基本是学术界早期有很多Paper,很多学者、海外教授回国开始创业,资本开始涌入,具身智能现在看也是这样。

我们从2015年开始做自动驾驶,到2025年,昨天我听很多自动驾驶专家的分享,都说自动驾驶可能到今年才是下半程,城市智驾才能真正被老百姓用到,整个经历了十年时间。

首先非常感谢组委会,具身智能可能是下一个十年了,在2025年成立这样一个组织,希望大家一起把这个平台做起来,迎接下一个机器人的十年。

刚才几位专家都讲过,从汽车到飞行汽车到机器人到eVTOL到智能船,我们也有相同的看法,我做了很多年IoT行业,最早是手机为母生态,慢慢延展到很多IoT的生态,和现在从汽车母生态延展到机器人生态非常像。怎么个像法?原来手机时代大家一看就知道,摄像头、屏幕、声音、应用,扩展到IoT时代,基本上IoT时代的产品形态都类似,摄像头、屏幕、音箱、智能操控,手机行业把各种IoT的人才,安卓的操作系统、供应链都积累到了一定的成熟地步,大家看到IoT市场发展非常快。

汽车也是这样,地瓜是地平线的一家子公司,从地平线成立伊始我们就说,汽车可能就是机器人的第一个母形态,它就是四个轮子的机器人。为什么这么说?汽车和现在的机器人在大逻辑上非常像,其实做智能驾驶时无非是一堆摄像头、一堆雷达、一堆毫米波,装上一个高算力芯片,跑智能化系统,做感知、决策、规划,机器人一模一样。

过去一两年我们还看到了机器人的一些算法、技术还有些差别,去年又开始融合在一起了,前几天大家如果看英伟达的GTC大会,有很多智能驾驶的算法,过去智能驾驶从原来的2D到3D到端到端,现在的自动驾驶都是通过VLA大模型融合一个大算法。现在机器人也一样,也是走这样一条路。所以说机器人一定是汽车之后的下一个形态,它会享受智能汽车带来的各种供应链、人才红利。

基于这个契机,去年地瓜机器人从地平线独立运营,地平线仍然是沿着智能驾驶的赛道继续服务消费者和OEM,地瓜机器人既承载地平线的初心,我们要做机器人时代的母生态,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打造整个机器人时代的芯片和软件的infrastructure‌,仅仅成立一年但凭借一些过去在地平线积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在有大几百万的芯片出货量,下游机器人品类快一百种了,真的很符合聚合智能的主题,现在我们的芯片,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地上跑的,各种各样形态机器人的我们都有,同时我们还在机器人开发者生态上做了很多工作,现在有200多家创客,200多家高校都与我们有合作,现在有将近10万的开发者都在我们的平台上做很多事情。

简单讲讲“地瓜”这个名字的由来,“地瓜”是地平线的瓜,是地平线孵化出来的,它有很多寓意,地瓜被称为“末日粮食”,放到哪儿都能生长,天南地北都可以长,这样一个农作物其实救活了很多人,无论什么样的状态我们都能长,无论什么样的客户我们都愿意服务。同时我们响应“地瓜经济”的提法,地瓜的藤蔓向四面八方延展,吸收足够的养分,能够滋养整个土地,我们立志于做这样一个生态服务型的好的供应商,整个软件和硬件、芯片和软件的infrastructure,服务于整个行业。

现在说说机器人面临的现状,我们做机器人行业很多年了,机器人行业现在有很多问题,首先大家谈机器人这件事情,我们想象十年后、二十年后机器人的市场到底是什么样子,它一定是像科幻电影里一样是五花八门的形态,从第一性原理、从进化论的角度想,为什么世界上有那么多生物,有长颈鹿吃叶子,长了这么奇葩的形态,机器人为了满足各行各业不同的生产效率,它注定会有不同的形态,注定不会是单一的人形,能通吃所有场景,不可能,如果是单一的人形,涉及很多行业应用时它的生产效率一定是极低的,未来机器人一定是五花八门、百花齐放的品类。

如果是五花八门的形态,大家可以想一想,会有多少机器人的公司?各行各业都会有,每个赛道、每个形态可能都有十家、二十家、三十家企业,这样一个分散的市场怎样把产业好好集中起来?大家去搜一搜研报,甚至连机器人的生产值到底有多少,说法都不一样,因为很难统计,各家说法都不一样。未来有这么多机器人,我们到底怎么做?如果要把这么多家机器人公司都服务好,我们相信一定要有一个能够做好基础底座、做好芯片硬件、做好上游传感器、做好软件的infrastructure的公司出来,否则这个行业没办法快速发展。

也是因为现在这个情况,整个本体没有标准,成本居高不下,数据难采,训练成本高,没有什么专用的开发工具,所有家都在重复造轮子,其实这是现在整个机器人行业面临的很大的问题,但相对来说中国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过去大家都说硬件成本高,但以中国供应链的制造能力,我相信这个问题在未来三四年,甚至可能都不用三四年就会被解决。

更多需要被解决的是什么?中国做零部件、电机、本体的公司已经非常多了,相信凭着这些公司的努力,供应链马上会被打下来。但与此同时,做一个能够符合机器人市场专用的处理器、专用的AI芯片,能符合机器人市场专用软件的底层工具,这样的公司其实还很少,所以地瓜机器人想把这件事做好。

我们具体做了什么?简单给大家介绍一下,地瓜机器人除了不做本体,其它什么都做。简单一句话就是,所有本体、传感器都是我们的朋友,都是我们的伙伴,我们在做的核心是芯片,做机器人操作系统,做机器人的核心算法,做机器人的开发工具。

地平线是我们的母公司,凭借地平线过去在自动驾驶积累的技术、生态,我们发展到机器人上,也用到了很多地平线的历史资源,我们希望把这件事情在机器人领域做的更好。

我们有一系列的客户量产,今年有很多搭载我们芯片平台的人形、四足狗等更加五花八门的机器人品类出来。

简单过一下,我们现在和各家高校、开发者生态做了非常多的基础。

这是我们从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底会推出的大算力平台,过去在消费电子的机器人领域,其实已经算是行业领军者了,刚才泽湘老师讲了很多他孵化的企业,其实都是我们的客户,今年我们开始做具身大算力,这些算力不仅仅用在具身,eVTOL也有很多客户都在合作。我们推出了100T左右的算力,年底还会推出300T,甚至更高算力的平台,希望通过这个满足不同的具身算力需求的机器人。

说一些行业的事情,刚才说未来一定不仅仅是人形的形态,现在技术原型相对来讲是收敛的,但技术细节还是蛮发散的,无论是快慢系统还是VLA都在学术早期,我们也把很多算法搭载到芯片上,让大家更容易做出来机器人,所以我们有个愿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机器人。过去两三年大家才能做出来,是不是一年就能搞定,这样机器人时代才能更快速地发展。

我们拆解了人形机器人大概的组成部分:目前很多关节、力矩、电机在国内供应链替代上大家做的都已经非常好了,大家去圈子里问问,苹果的人形,特斯拉的人形,Figure的人形,很多零部件就是采购国内的供应商,做的非常非常好,真的是物美价廉,质量又好。但从智能大脑芯片、大算力芯片,以及一些视觉传感器上,目前国产化率相对来说还不高,这也是现在在中国具身行业应该更加发力的一点。

由于时间的原因,最后一页我简单说一下,非常感谢主办方,整个具身行业我觉得才刚刚开始,这个行业现在有很多问题,数据采集标准不统一,各家的本体各个形态,采集出来的数据只能自己用,没有标准,没法共享,包括里面的软件、工具也是,都想共享,都说开源,但其实开源不了,本质的原因其实是没有标准,我们希望和主办方一起努力,未来试图把整个机器人产业联盟、机器人行业标准做出来,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减少各家公司重复造轮子的成本。

所转载稿件如有侵权,请与我方联系删除;邮箱:daogecaijing@126.com

评论

暂无评论
已全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