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李方正:新能源品牌国际话语权缺失是目前最大的问题
3月15日至3月17日,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4)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召开。在17日召开的主题为“新形势与新商业时代”的市场与消费论坛上,工信部装备中心艾迪智联总经理、新能源汽车品牌集群副秘书长李方正发表精彩演讲。以下内容为现场发言实录:
感谢百人会的组织和邀请。我今天分享的题目是“推动新能源汽车品牌向上与国际化发展”,这是我们近期工作的阶段性成果和思考。
分为三个部分:
一、新能源汽车品牌建设的意义
给大家分享一个观点,这个观点前几天好多专家跟我们分享过,也是针对目前产业发展面临的波折和全球性的东西我们的思考。
1.1百年变革——全球汽车业换道新能源不可逆
我们内部也在分析,其中有几个大的环境条件,我们提了一下全球的能源转型与动力革命,尤其在“双碳”背景下储能技术的创新应用,以及人工智能相关技术的发展,对汽车的属性发生了彻底的变化。所以新能源汽车的产业格局是从大的环境来说迫在眉睫要转型。
新能源汽车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消费认可度是比较高的。全球已经建立起了完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价值链以及服务体系链。新能源汽车的认可度不断提高,尤其是刚才统计了一个数据,看了几个数据,第一个是全球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有的是提2022年是14%,2023年是16%,到了现在麦肯锡的报告是20%,前两天头部企业一个领导也提了,未来三个月达到50%。从整体的发展趋势看,我们觉得这个道路是已经比较成熟稳定了,所以这个道路是不可逆的。
我们跟各个相关企业沟通交流过程中也发现,大家对思想的转变,大家的犹豫期,产业往新能源方向发展犹豫徘徊这个变化是2021年到2022年,尤其是2020年到201年变化尤其大。根据这个探讨情况我们也做了一下新能源汽车到2018年、2023年汽车销量走势,我们通过销量走势也可以看出来,到2020年之后销量已经是开始往上,趋势已经显现了,2020年到2021年这几年趋势是一直在稳步提升。从这个趋势也看出来这是不可逆的。
1.2换道赛车——中国引领新能源汽车发展新赛道
我们提新能源汽车在2009年左右开始做了一些布局,实际上我们收集了一些资料,有个部里重大课题,也有协助老领导写材料。在1992年发现,钱学森钱老给邹家华总理的一封信里面已经提出来了,当时结论,国外的新能源技术并不比我们领先多少,已经有了这么一个结论,8月22日提的,9月3日回的,回完以后我们做了技术研究。我们进入新能源赛道或者有这个布局是非常早的。经过我们前期的科研专家、学者、科学家,后期是优秀的企业家去参与,所以我们现在达到了这么好的发展形势。目前渗透率是31.6%,产销占全球比重60%,连续9年产销量、保有量全球第一。尤其传统车企和新势力,传统车企勇毅前行,达到新品牌脱胎换骨、涅槃重生,新势力也雨后春笋,以领跑者姿态定义规则,引领一些风尚,展现了汽车新舞台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的新的创新前景。这是两个观点,第一个不可逆,第二个是中国是领先的,当然这是老生长谈的。
1.3重要意义——品牌向上是汽车强国新质生产力重要体现
首先新能源汽车品牌向上是总书记在十年前提的“三个转变”核心的聚焦点,是“中国制造”向“中国创新”的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的转变。尤其是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了要巩固和扩大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领先优势,打造更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制造品牌。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汽车提了6次,2次新能源汽车、4次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同时我们在“两会”的提案里面总共收集到了差不多超过40多条关于汽车相关的提案,包括产业链的、包括能源的,尤其是广汽集团的负责人、奇瑞集团的尹总都专门点了在世界舞台要有自己的让别人认可的中国世界品牌汽车。所以现在我们认为新能源汽车品牌向上支撑制造强国、品牌强国建设就是我们践行新能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体现。
所以我们要做一些相关的工作,为我们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汽车动能、品牌动能、品牌势能。
二、新能源汽车品牌发展特点思考
最近我们跟团队一直在沟通交流,一直在分析我们当前,从古今中外的几个角度分析,新能源汽车跟传统油车品牌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过去的汽车跟现在的汽车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也简单做了梳理,后续我们有一个报告会专门做一个系统研究,这是目前简单的思路。
2.1价值差异——新能源汽车与燃油车“品牌价值链”不同
现在燃油车品牌追逐实现,在赛道上,燃油车在品牌追逐过程中,新能源汽车是在品牌引领过程中,新能源汽车用技术创新打破全球的品牌壁垒,用优质的产品赢得国际市场的青睐,好多数据都在呈现,用良好的服务塑造全新的品牌形象,形成全栈的品牌力的硬核支撑,树立了中国汽车品牌既领先又可靠的新的形象,不断提升品牌的附加值和号召力。
从新能源汽车生命周期的角度来说,我一直在提燃油汽车的品牌周期和价值链周期一直是到整车销售阶段,在前端会多一些,但是到了智能网联新能源之后,价值链可能倾向于产业链的后端,更多在系统服务上做一些价值链的延伸。第二,现在从品牌的内涵上和品牌的合力上,我们一直提,如果燃油车看的是“燃油三大件”品牌,到了现在的新能源汽车,我们可能考虑的是“三电”的品牌,电池是用谁的?操作系统是用谁的?整个智能化水平如何?会有一些新的变化。生产工艺模式很多燃油汽车更多的是自己生产,可能是半开放。现在有了代工的新模式,这也是新势力能够崛起的重要原因,包括产品的规模效益。另外品牌的高端化程度,新能源汽车的高端化进展比燃油车要快的,以及用户的印记,新能源汽车自主品牌高于外资合资品牌,尤其在中国更能体现出来。这也就是我们一直提为什么有一些国家开始放缓,国外一些国家和企业放缓新能源汽车的步伐,我个人理解更多是因为造得贵、卖得也贵,更多是市场因素,而不是别的因素。我们的品牌服务向智能化,包括“充换电”的提出,售后服务的增量做了不同的延伸。这是第一条,与燃油车的价值链不同。
2.2品牌格局——新能源汽车开创品牌“百花齐放”新局面
目前新能源汽车产品品牌已经有160多个,独立品牌超过100多个,多品牌战略和双车品牌战略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中国自主品牌的发展,目前有几个新势力有新的品牌跟我们做沟通交流。另外一个传统企业也开始竞相转型新能源品牌,比如东风、岚图、赛力斯、深蓝,以及新势力的“蔚小理”、阿维塔、零跑以及悠跑等,零部件供应商在不断加码发力,这是品牌发展发力上,从传统油车转型到新能源汽车的异军突起,让现在新能源汽车品牌局面实现百花齐放的状态。
2.3量价齐升——品牌形象“从性价比、质价比到智价比”
对于新能源汽车的评价或者新能源汽车的理解,我觉得有一些新的评价标准,品牌形象。原先一直说我们的油车性价比比较高,或者注重的是科技感、注重的是安全,但是到现在整体是变成另外一个状态。产品力可能不仅是从性价比或者质价比的角度,更多实现了智价比的变化。智能是品牌增加值的地方,实现了量价齐升。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的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在最新的2024年“全球汽车价值榜”的100个汽车榜单中发现,这是英国的《品牌金融》(发布的榜单),当然全球还有十余个汽车品牌主流榜,有世界品牌实验室、J.D.Power。我们拿了最新的《品牌金融》做了分析,2024年他们提了品牌榜的榜单,中国有22个品牌上榜的,但是前10仍然没有我们中国的企业,我们最好的比亚迪从去年的12名到了今年的11名,但是前10仍然没有中国的企业,尤其是现在全球也没有一个以新能源汽车为评价标准的榜单。其余入榜的企业,比如“蔚小理”、赛力斯都在榜单里面,当然这是值得庆贺的地方,如果在燃油车时代我们是不可能有这种殊荣的。
动力电池的部分企业,宁德时代、比亚迪、中创新航、国轩高科、亿纬、孚能科技也在这个榜单里面。所以我们现在说到从品牌的提升上,不光是整车品牌的提升,附带零部件品牌也在跟着一块儿提升。这是品牌形象的变化。
2.4品牌出海——新能源汽车品牌形成“全栈式出海体系”
原先做传统油车出海就是产品出去就出去了,但是现在出去之后车能路云,从整车出去带动车能路云的整体出海,这是一个大的体系的出海,后面有产业链的出海到技术的出海、服务的出海,我提出的是中国技术解决方案的出海。我们认为这是新能源汽车产业比传统油车产业更具备影响力和带动性,新能源汽车品牌更应该去发展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的重要的原因。
2.5国际合作——自主品牌国际合作实现“用技术争市场”
我们春节之前跟几个汽车企业交流,这几年中国以市场换技术,在国际合作中。在2021年,跟一些企业交流的时候就问了一个问题:目前如果说我们的新能源水平跟合资企业水平比怎么着?他当时回了一个说:“我们现在已经开始赋能国际合资厂商了,已经开始反向赋能了,已经到了用技术争市场的阶段了。”这样我们合作的主动权已经发生了质的改变。新能源汽车已经开始进入全球布局的新的阶段,包括全球的经营化转入全球化经营的阶段。
三、推动新能源汽车品牌向上建议
针对前面的思考我们也做了一些分析,当前新能源汽车品牌建设仍然面临什么问题?第一个问题,自主品牌建设的先发优势不足,我们的科技、产品做得不错,但是品牌建设先发优势不足,尤其是存在品牌文化较弱、品牌价值不高等局限,尤其是品牌发展建设现在有一些“内卷”的苗头,不利于有序竞争。第二部分是海外市场开始围剿新能源汽车品牌,尤其是在国际话语权方面,我们的话语权是缺失的,我们觉得这是最大的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去应对这些挑战,我们也做了一项工作。这个是从2022年,当时2021年我们觉得新能源汽车道路已经比较稳了,2022年我们发现品牌是弱项。所以到2022年,工信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与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在9月16日世界智能网联车大会期间共同成立了关于新能源汽车品牌提升的或者是出海的组织,现在秘书处放在装备中心,由装备中心全职的平台公司具体运作相关工作,台下的大部分企业都是集群成员单位。
我们最近要做的工作是要把标准先行,这个标准应该周一左右就能出来了。这个标准是去年7月份组织,12月份完成,今年3月发布,其中中国汽研、中国汽协等30余家代表,小鹏、理想、赛力斯等十余家智能企业代表召开十余次研讨会,提出了近几百条的意见,现在基本形成初稿。我们可能是五大要素:无形、有形、服务、创新和质量,围绕着股东与投资者的关注、消费者的关注、合作伙伴和成员企业的关注、竞争对手的关注和地方及国家政府的关切等方面对品牌的质量、品牌创新力、品牌资产情况、用户印记情况、品牌服务水平做了多维度的评价。
我们也是要利用权威的第三方数据,包括装备中心的数据,包括汽车协会的数据,包括国外机构的数据,作为工程第三方的分析。这个也请大家关注。
另外,为了做好品牌的研究工作,包括在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背景下,汽车品牌到底是怎么发展,中国汽车品牌崛起的路径是什么?我们也在做一些研究,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的报告,目前这个报告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计划在5月10日正式发布。
“两会”期间有一个汽车领导说一定要抱团出海,不要再走摩托车出海的老路。所以我们也在呼吁,要抱团提升品牌影响力,共同开启汽车强国、品牌强国建设新的篇章,也希望我们合力把中国汽车工业保持我们的领先地位。
谢谢大家,分享完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