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交通转型智库执行主任:欧洲电动车价格没有竞争力,欢迎中国品牌到欧洲进行本地化部署
3月28日-30日,以“夯实电动化推进智能化实现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5)在京隆重召开!本届论坛汇聚20+政府有关部门领导、30+院士专家、100+汽车及相关领域的企业代表,共议汽车产业变革新路径。在首日召开的国际论坛上,Agora德国交通转型智库执行主任Christian Hochfeld(克里斯蒂安霍克菲尔德)发表精彩演讲。以下内容为现场发言实录:
尊敬的各位来宾,亲爱的朋友们,非常荣幸能够参加今天的国际论坛,也感谢百人会的邀请,我会跟大家稍微介绍一下在欧洲以及在德国我们的汽车电动化转型所取得的一些进展,以及以我们的视角去提供一些分析,同时可以在中欧合作的层面看一下推进汽车电动化转型我们还能采取哪些行动。
首先跟大家分享一些我们的动因,我们为什么要加快汽车电动化转型?因为如果我们无法加快汽车脱碳化的进程、无法加快经济发展低碳化进程的话,我们无疑会付出巨大的代价,因为我们已经看到像洛杉矶大火这样灾难的发生,这无疑是一场噩梦,这其实可能也是美国历史上代价最昂贵的一次气候灾难,可能在全球层面来讲也是这样的。因为它所造成的损失可能高达2250亿美元,如果仅仅是用数字来衡量是这样,但是可能隐形的后果会更多。在我们过去20年当中所取得的一切低碳转型的进展,可能在几周大火当中就全部都烧毁了。同时我们看到欧洲也有一些气候灾难的出现,如在瓦伦西亚的洪水。对于现如今来说,没有比进一步加大我们对于气候保护的投资更重要的任务了,否则我们可能会付出更大的代价。如果说我们去推迟气候行动,尤其在电动车转型的气候行动,如果把它推到本世纪中叶,我们所遭受的损失可能还要翻倍。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看到在交通领域对于电动出行来说,2024年无疑是非常成功的一年。我们看到全球的电动车销量大概是1710万辆,比2023年增长了25%左右,中国是电动汽车全球的领先者,我也想借此机会祝贺中国电动车发展所取得的成功,因为现在中国电动车市场也正在引领全球交通转型的大方向。
再来看一下其他国家,比如一些大国,今天泰国也会做一些介绍,同时菲律宾、印尼、越南也会跟随电动转型的步伐。而像一些非洲国家,可能目前还是主要依赖于燃油车。但像美国和加拿大这些发达国家也面临着一些转型的挑战,需要加快速度才能够满足我们的气候目标。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因为我们需要实现产业的转型,同时我们也需要说服消费者,因为他们可能也习惯了开燃油车,过去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一直是燃油车主导的世界,他们对于新技术的接受还没有那么快。
与此同时,我们在欧洲一些国家,有些和中国这方面表现差不多的国家,他们还没有特别强劲的汽车产业,可以更快地过渡到新能源电动汽车,因为他们没有与传统汽车制造商的利益纠纷。为什么欧洲不同国家之间的情况是不一样的?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充电桩的建设情况等是不一样的。二是普及率,对于电动汽车基础设施的普及率,包括电动汽车怎么实现更加平价、更加便宜的充电桩基础设施建设,这些也是很重要的不同点。
当然这个过程中我们并不是转型很成功,在德国,我们依然非常努力地在增加我们的比例,包括新注册电动汽车的数量。现在看到,在德国电动汽车有着比较稳定的销售量,这是因为我们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发生了一些新的转变,而且我们将会采取新的措施,在电动化方面进行更加广泛的普及,从而赢得新的客户量,包括德国的客户以及欧洲的客户。与此同时,我们也在说服政府来推广和普及新能源电动车,我们有新一届政府,希望他们能够建立新的框架,这个框架将会非常成功,不光能够实现电动化,同时也希望能够满足汽车产业的利益,因为在转型的过程中我们面临着特殊挑战的时期,面临来自行业包括欧洲的竞争,以及来自汽车行业的竞争。所以欧委会发布了一个报告,是欧洲央行前行长德拉吉的报告,报告中介绍了我们未来要加强竞争力,在汽车行业我们需要进行快速转型、快速电动化,这是未来光明的方向,才能更好地实现气候目标、实现转型,也能够提升竞争力,也能够让我们赢得更多汽车市场份额。之后我会再次讲到合作与竞争的关系,以及如何实现合作和竞争之间的平衡,包括在不同公司、不同国家以及不同地区如何实现这样的平衡。
Agora是为政府提供一些决策建议,希望推动近零碳中和的世界,给他们提议有什么样的路径可以在2045年前实现碳中和,同时推动相应的投资,让产业能够提供可靠的、可利用的能源,并且能够给家家户户提供绿色的出行选择,同时也能够推动可持续的农业发展。
另外我们发现,未来我们是能够实现这样目标的,我们在整个领域降低了排放,到2040年大多数排放量都能够下降。与此同时,也不需要额外地过多投资,而是对于存量投资如何进行更好的分配,从而实现碳中和的技术。
另外一条很重要的信息,电力的需求到2045年会增加为原来的2.5倍,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增加,是因为许多行业的电气化转型导致对于电力的需求增加了,如建筑业等。所以我们也需要对于这些行业的电气化也要进行脱碳,同时也包括电力行业。目前,我们在这方面也取得了许多进展,在推动脱碳化的过程中,汽车领域也在推动脱碳化,我们现在已经实现了电网当中60%的是能源或者电气化,到2050年要实现全面的转型,所以转型是非常确定的一件事情,在2030年的时候我们希望未来要实现一些可靠性的转型,希望能够转向一些商用车和乘用车要实现电气化和电动化,这样就不存在一些需求没有被满足的领域。
未来的政策面临非常复杂的挑战,我们需要进行全面的产业链转型,业界需要获得一些政策支持,提供正确的供给,并且重新激活我们的市场,增加对于未来电动化汽车的需求,加强产业结构转型,并且针对一些薄弱环节进行加强。在这里,相应的汽车生产商也会参与其中。在德国,一些大型的重型汽车已经因此获益,在纯电动保有量方面已经超过了燃油车。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有越来越多的其他车型也正在提升他们的纯电动保有量,但是价格没有那么有竞争力。我个人认为,电动汽车整体来看在欧洲相对来说更贵,因为我们并没有生产特别便宜的小型车,同时因为在欧洲缺乏大量的竞争者,就缺乏在欧洲本土涌现大量的品牌和竞争。
我们需要更多的合作,也需要中国品牌、中国供应商来到欧洲进行本地化部署,填补这方面的空缺,同时带来新的车型,占据新的欧洲和客户的这部分市场的赛道,并且来吸引这些小型车辆,以及吸引高效汽车的赛道。同时我们在未来要确保能够带来更多的良性竞争,包括充电桩方面的竞争。目前充电非常贵,特别是在高速服务区的时候,一小时的充电费非常贵,甚至令人难以置信,所以我们要确保每公里的充电量能够跟化石能源每公里的耗价是差不多的才能更有竞争力,所以未来我们要去发展这个潜力,实现双向充电,也就是我们能够去输入和输出这样的电力,根据德国对应的电力需求,你可以通过电动汽车在夜间充电,当它本身充满电之后也可以进行放电,通过电动汽车保有量的增长这样的双向充电会变得更加有吸引力。
同时我们想强调,不光要对汽车进行脱碳化,同时我们也需要在产业供应链方面进行脱碳化。在电气化过程中,包括动力电池的生产过程中,如果按照原有的生产方式是不可行的,可能会导致更高的排放。因为我们要实现应对气候变化的目标,这就是我们需要降低排放,降低生产和供应链当中的排放,所以首先我们要去开发合作的或者全球统一的方法论,推动核算汽车的整体排放,从而通过一些标准来看怎么去降低这些电池、生产过程中排放的气体,以及原材料的碳排放核算,从而真正实现整车生命周期碳排放的核算。有的时候这个过程确实比较困难,但是非常奏效。
而且我们很欣喜地看到,德国政府以及中国政府已经达成了共识,将会推动一个工作组的建成,从而在两国部委的指导下,在德国以及在中国工信部的指导下进一步推动新的碳核算方式,推动统一的核算方法标准的建立,来监管整个价值链上游和中游以及下游,从而推动我们长期的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合作在未来能够更加成功。
最后我想简单总结一下。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说,我也非常荣幸、非常高兴能够成为中德合作的一部分,能够推动中德电动汽车的合作从我们两国一开始,包括时任默克尔总理以及万钢代表参与中欧汽车行业最初的合作,就一直见证着中德电动汽车的合作项目,这次我们依然在新的合作起点上,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合作,并且祝贺中国现在成为世界在主要电动汽车技术方面的引领者,并且进一步推动电动汽车需求的增长,并且将它们能够带到家家户户,同时也期待未来我们能够交流互鉴。我们非常关切也认为非常重要的就是,我们在汽车尤其现在电动汽车与中国携手合作了40年之后,我们看到这已经成为中欧、中德重要的合作领域,我们也在中国也建立了合资企业。从欧洲的视角来看,我们也遵守了欧洲的法规,而在中国的市场当中,我们也遵守中国的法规,我们通过合资、通过携手合作可以获得成功,也希望打造更加宜居的世界,也希望更好地巩固两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基本面,期待能够进一步加深合作。
再次感谢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的邀请,也预祝本届论坛圆满成功。谢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