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国两会
确定

网站 > 2025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

英飞凌曹彦飞:预控半导体未来五年半含量有9倍的增长态势

3月28日-30日,以“夯实电动化推进智能化实现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5)在京隆重召开!本届论坛汇聚20+政府有关部门领导、30+院士专家、100+汽车及相关领域的企业代表,共议汽车产业变革新路径。在首日国际论坛上,英飞凌科技高级副总裁汽车业务大中华区负责人曹彦飞发表精彩演讲。以下内容为现场发言实录: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行业同仁:大家上午好!

非常感谢百人会的邀请,今天有机会在这里给大家做分享。我今天的分享其实包含两个地方,我们叫“在中国,为中国”,我发现非常有意思的是这种提法其实今天上午很多领导都提到过了。首先秘书长提到了“在中国,为中国”,但我觉得总结最好的是奇瑞的学明总,in somewhere,for somewhere。

具体我讲两个部分,“在中国”部分主要讲汽车半导体的现状和未来几年发展方向,毕竟我们来自于半导体公司;“为中国”部分汇报一下英飞凌,尤其是英飞凌汽车业务具体的战略举措,大概是两部分。

整车的数据前面的领导讲的比较多,我会聚焦汽车半导体相关数据上面。大家可以看到中国车用半导体市场的现状(PPT),我们分三个部分来看。

首先是总体的车载、车规半导体的需求规模或者市场规模,占全球2024年大概是39%,接近四成。功率器件,在电动化的过程中功率器件是非常重要的,在全球的占比大概是45%。MCU微控制器毫无疑问,这是非常多的应用或者是电子器件的核心,MCU器件中国的半导体市场占全球的占比大概35%,各位可以有个粗略的概念,我们基本上都远远超过三成。还有一点各位要注意到,相较于前一年还是有小一位数的增长,我们有理由相信这种增长会持续。

作为汽车行业的从业者,刚才说了欣欣向荣的增长局面。比较挑战的是什么?大家知道所谓的内卷和价格战,意味着什么?基于第三方,现在是不完全的第三方统计数据,在整车的利润率我们取的基线是2017年,从7.8%下降到4.3%,也就是3.5%的降幅,当然这种降幅可以转化成利润额的降幅,下面的数字有(PPT)。也是不完全统计,有200多款,包括插混、纯电加入了所谓的价格战,这是一个平均的降幅,不代表高的和低的,也接近10%。应该说作为消费者我们是乐于见到这种局面,因为消费者是受益的,但是作为行业的从业者我觉得大家也感觉到挑战和压力还是比较大的。

下面的数据是半导体的数据,未来主要的应用增长方向无非是围绕电动化或者广义上的智能化。车载半导体电动化的规模未来五年,相比2023、2024年还会有两倍增长,智驾相关的半导体器件会有3倍增长,这中间最值得我们关注了是预控相关的,预控在很多车型、很多厂商广泛采用,但是往未来五年看还有大量的成长空间,半导体含量有9倍的增长态势。

同样,这页是我们把它转化成具体的销售额,我们不仔细去看,刚才提到的三类基本上都到了百亿美金的数量,分别接近百亿美金的数量。

前面很多领导也提到目前的本土企业,事实上不只是整车厂,包括Tier1出海的态势。事实上中国的企业目前在很多尤其车厂,Tier1在很多技术应用方面有领先优势,我们熟知的所谓的电动化、智能化,还有很多新的元素加入到这个图景里面。比如我们结合AI的一些应用领域,包括飞行汽车等等。对于半导体厂商而言,我们也不能因循守旧,恰恰相反,我们在不断推陈出新,不断有一些新的产品、新的技术也是加入这个趋势中来,我们来助力新技术发展,这中间我们列出的比如像氮化镓,当然碳化硅已经不是很新的技术了应该说。比如4D毫米波的成像雷达、卫星雷达架构等等等等,我就不一一展开。基于半导体在创新中的引领作用,基于本土厂家的努力,第三方的预测数据到2030年我们中国本土品牌汽车在全球市场的份额也会进一步提升。国内大家知道应该68%左右,我不知道是不是最新的数据,本土品牌的市占率。现在到全球的市场上我们也非常有信心占比会进一步提高。

第二部分是我们所谓的“为中国”的部分。

我们非常的坚定,我们会持续落实我们的本土化策略,深耕本土,为客户创造价值。具体体现在哪个方面?可能大类分三点:1、本土的产品定义;2、本土化价值链的生产;3、本土化的生态圈。基于这三个部分我会稍微简单展开一下。

生态圈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应该说我们经营已久,生态圈涉及面比较广,我简单说几个方面,受到我们的design house这中间有非常强大的技术实力,比如有的员工上千名的design house,他们和我们的专家、客户,甚至其他业内的合作伙伴一起不断为我们的市场、为我们的新的应用投入他们的工程力量。所以当我们谈到英飞凌工程能力、应用能力等等绝对不限于原厂本身,因为我们非常有限,更多是生态圈的,包括design house是我们非常重要的链路的合作伙伴。

还有蒲公英计划是我们去年刚刚发起的,简而言之在新兴赛道,有增长潜力的赛道,重点挖掘一些中小或者初创企业,彼此深入的技术合作,我们会做包括软件、硬件、工具链,甚至在样品、商务、生态圈总体协同各个方面赋能助力这些“中小企业”去快速发展,能够在这个快车道上迅速成长起来,这是我们蒲公英计划,每年有十家会员单位。

然后MCU,大家知道车载微控制器这些年一直是市场的领导者,想来我们全球有28%的市占率,在广大工程师和应用MCU群体当中应该说有非常多的对于技术、样品、应用等等非常多的需求,我们也建立了所谓的基于物理,东西南北中+云六个培训中心,来适应我们对MCU的需求、技术的需求。

然后大学计划,这也是我们非常引以为傲的,我们大学计划20多年了,合作过的教授超过一千名。我想着重highlight一下就是我们的全国大学生智能车大赛,我们非常荣幸能够参与其中,我们目前已经合作超过500所高校,超过10万名学生在用英飞凌的解决方案在构建智能车,应该说我们很开心、很荣幸能够为将来的骑车人、新一代的汽车人去早期进行合作和服务。这个得到很多主流媒体,包括人民日报、新华社等等的报道,今年是他们20周年里程碑式的,第20届大赛,我们公司同事会持续携手组委会做好筹备和服务大学生参赛的工作。

生态圈对我们本身来说我们有自己的品牌,我们叫IACE,是英飞凌创新峰会,脱胎于英飞凌开发者大会。去年我们在苏州做了第11届,也就是说我们持续11年了,线下参会1300多人,我们有一百多种系统解决方案及demo,有17家车厂、300多家Tier1参会,这个已经成为行业新老朋友相会的一个平台。

刚才我讲产品定义,说起来相对简单,但是其实蛮难的,我们一直在去理解,我们有些具体的举措。去年下半年开始我们做了Teaching customers,翻译成中文可能叫“导师型客户”。我们会给客户发一个证书,这个证书中文名就叫“拜师帖”,我们和行业头部的企业拜师,和他们学习,深入地理解应用,因为我们毕竟还是器件厂商,我们需要借助他们深入地理解应用,然后转化成我们的产品定义,最后再回馈到他的应用和系统解决方案当中去,排名不分先后,目前我们已经和包括德赛西威、汇川、宝龙、三花、联创等等都做了深入的对接,我们很期待未来两三年可以开花结果,可以让我们的客户和市场来受益。

今年大家都在热议智驾,我们很有幸受长安领导的邀请成为中国智驾合伙人,所谓中国的智驾元年,所有的车厂都在发力布局。基于我们丰富的系统解决方案,舱外和舱内的传感器,各种感知的器件还有我们高功能安全、信息安全、MCU、电源、存储等等等等系统解决方案,会持续为车厂的智驾做更多的服务。

这个是我同事一定要我讲的,因为基于电动化、基于功率器件的重要性,我简单讲我们叫S-Cell,叫嵌入式的碳化硅技术。简单讲它的好处,因为它是把碳化硅嵌入PCB板里的,很显然这可以连接电阻,降低寄生电感,由此可以减少系统损耗、节省体积、提高功率密度,好处是非常多,减少连接器件housing等等,在行业大家关注度非常高。早期的合作伙伴也提供了一些样品,我们期待这个技术可以转化到实际的大规模量产当中去。各位专家应该意识到这是非常有价值的新的创新的产品,因为它完全适应了降本增效等等我们现在对技术的要求。

最后,我重点讲一下我们的本土化,这个指的是生产的本土化。事实上也是我们第一次在公开场合去讲我们的本土化的计划。同事总结的,总结的非常好,广度、深度和高度,给大家理解我们这次英飞凌汽车业务要做什么样的本土化计划。

所谓的广度是它覆盖产品的广度和覆盖应用的广度。我们这里面有包括微控制器、高低压功率器件、模拟器、混合信号传感器以及存储器件,这是我们的我可以叫主流产品。应用我就不赘述,车身、电子电气架构、底盘、动力总成、ADAS等等,大家可以看图片矩阵式的展示,这是所谓的广度。

深度指的是所谓本土化供应链的深度,包含不光已往的后道还有前道,还有前道+后道。

高度是指我们技术高度,因为TC-4,AURIX TC4是我们下一代主流重点推介的MCU产品,28纳米的,我们也会在国内前道和后道生产,希望大家可以持续关注。

我们在全球以及中国的车载半导体还是市场的领导者,我们非常可喜地来分享在大概前两周我们的MCU在车规MCU No.1基础上登顶通用MCU的No.1,我看到一些媒体数据的,特别感谢广大的客户和市场对我们的支持和认可,特别感谢。

我们英飞凌全体汽车人会坚定以客户为中心,持续推进“在中国,为中国”的策略,助力汽车行业电动化和智能化发展,谢谢各位。

所转载稿件如有侵权,请与我方联系删除;邮箱:daogecaijing@126.com

评论

暂无评论
已全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