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托立夫毛莉莉:只有赢得中国市场才能获得整个全球市场的成功
3月28日-30日,以“夯实电动化推进智能化实现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5)在京隆重召开!本届论坛汇聚20+政府有关部门领导、30+院士专家、100+汽车及相关领域的企业代表,共议汽车产业变革新路径。在首日国际论坛上,奥托立夫全球中国自主品牌销售副总裁毛莉莉发表精彩演讲。以下内容为现场发言实录:
大家上午好!非常感谢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给我们这样的机会,我们今天想要分享的是,针对全球战略我们的所思所想,所以我的重心更多放在管理和流程方面,并不会着重去讲我们的产品技术。
奥托立夫致力于拯救更多的生命,我们也一直深耕在技术研发方面,全球我们服务于25个国家,超过14家技术中心,我们服务于全球几乎所有的品牌,全球市场率高达45%,绝对的第一,当然我们也一直秉承着我们对碳中和的承诺,每年都在做这样持续的改善。
奥托立夫为安全而生,过去70多年来,我们一直大力投入我们的技术研发和创新,很多产品都是全球首发,但随着中国市场电动化、智能化的快速发展,对我们这样的传统企业也带来了非常大的挑战,但我们也非常欣喜地看到,同时带来了非常大的机遇。2020年开始,很多全球的首发都是由中国自主研发引领全球。
我们并不止步于此,我们现在正在研发大家非常关注的零重力行驶过程中的安全保护,还有包括全场景、全年龄段、不同体型人群的安全,我们在今年4月24日的车展也会进行发布会,有请各位感兴趣的可以到奥托立夫展台进行体验和参观。
奥托立夫是三大产品,安全袋、气囊、方向盘,其实我们并不仅仅关注在内安全,也更加拓展到车外,比如摩托车的气囊、可穿戴式的骑士服、无人送货车的气囊,我们希望给更多的道路交通使用者能够提供更安全、更愉悦的出行体验
奥托立夫共分为四个区域,中国是唯一一个以国家为区域的,主要是因为中国的汽车市场是最大的单一市场,也包括因为中国客户对产品的要求以及速度,中国区直接向总部汇报,能够加快我们的研发和投入的速度。也能够看到在其他几个区域的市占率接近50%,也有助于帮助我们接下来自主品牌走向海外,给他们提供足够的帮助和支持。
也许谈到这个话题大家会觉得奥托立夫在海外已经70多年了,在各个国家25个地区都有生产基地,还有那么多技术中心,海外的全球化战略对他们来说应该是易如反掌的事,事实是我们准备过程中已经花了好几年时间,我们看到了很多周期上、竞争力上、文化上,包括海外质量上的一部分挑战,因为奥托立夫所追求的并不只是我们把这个事做到,而是考量我们怎么能够做得更好,怎么能够给我们的自主品牌走到海外去创造不一样的价值。
我们在几年前就提出了在中国为全球,我们一直在考量的是只有赢得了中国市场才能获得赢得整个全球市场的成功,当你只有满足中国市场客户的需求你才能持续去引领全球的领导者地位,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在几年前就已经开始做这样的布局工作。
组织架构跟人是整个变革当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我们的全球总裁同时也兼任全球业务负责人,由此可见客户为中心、客户为先是奥托立夫的深耕之本,同时我作为中国自主品牌全球业务的负责人,由我统一制定全球业务战略,满足我们的客户需求,去协调全球的所有资源来帮助我们自主品牌走向海外,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
同时针对每个客户不同的需求,每个客户都制定了特有的全球特战队这样的服务方式,在这个组织团队中有包括销售、研发、生产、供应链、质量等部门,可以彻底打通原来外企之间部门跟部门之间、区域跟区域之间沟通信息不畅通的问题,大大提升了整个沟通和管理的效率。同时作为出海的征途,也需要供应商有长远的系统规划和高效的开发策略,我们早在几年前就向主机厂推荐了我们的共通化产品,我们把很多资源都放到了前期,目前已经能够实现多区域、多品牌、多项目使用同一零件号,大大降低了接下来自主品牌走向海外存在避免市场波动所带来的风险,同时也大大降低了开发的时间周期以及投资,同时我们也跟各个区域的团队不停地调整内部流程,满足我们的中国速度,目前我们很欣喜地看到各个区域基本上都能够完成12—15个月的开发周期,对他们基本上24个月到36个月的时间,我们看到了中间巨大的变化。
同时我们也鼓励我们在中国的供应链,帮助我们中国的供应链走出去,鼓励我们的供应商、帮助我们的供应商依托于全球接近45%的市场份额,帮助我们的中国供应链,因为他们有非常好的成本优势,他们有这样的客户意识,能够依托于我们全球接近45%的体量,能够让我们的中国供应链更加健康、持续地发展。同时我们也关注小型的供应商、供应链,这个部分我们会去做主导,指导这些供应链,我们想要在整个东南亚国家建立我们的供应链工业园区,参考我们主机厂也会建立相应的工业园区,依托奥托立夫的全球资源,帮助这些中小型的中国企业走到海外去,服务于我们的整个全球市场。
文化和理念一直是全球性挑战过程中最大一道难关,针对这部分我们也采取了请进来、走出去。去年我们整个欧洲的管理层团队到了中国,他们亲自去了解这个市场、去倾听客户的声音,今年车展我们也会首次召开奥托立夫全球TOP100的供应商大会,请这些人到了我们的车展,亲自去体验我们的产品,能够知道接下来我们自主品牌的这些客户需要什么样的服务,同时不仅高层上的互动,我们也非常在意底层工作层面上的互动,以前海外这些同事们经常会纠结,如果有风险或者是跟我以往做的事情不一样,就会采取质疑或者怀疑、拒绝的态度,慢慢我们在中国区也引领了一种新的思想文化,告诉他们从No变成Yes,but,Yes意味着什么?我们需要更开放地接受这样的需求,but是告诉说,我们接下来跟客户面对面坐下来,大家能够去实现接下来共同的解决方案,所以慢慢这样的Yes but的问题在全球慢慢盛行起来,也变成我们跟海外同事沟通交流的纽带,双方提供了非常好的相互探讨。
我想分享一个数据给大家,2024年WHO一个数据是,每24秒钟就有一个人死于交通事故,奥托立夫我们的产品是没有第二次机会的,我们的产品是交通事故当中发生碰撞死亡伤害的最后一关,所以我们对产品质量不会有任何妥协。我们整个市场份额要比我们的第二大超过接近2倍,但是召回本身的比例要远远小于2%,但是我们仍旧不满足于这样的基数,因为我们相信人的生命是非常宝贵的,我们人就是在努力去做零缺陷,所以我们非常执念于我们的质量体系,无论从质量的文化、产品的设计供应链、制造、交付、数据的管控,我们都在趋于制定完善我们的质量管控,我们也相信奥托立夫可以带着我们的自主品牌走向海外的时候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奥托立夫将以“全球资源本地化,本地需求全球化”的理念,以安全技术为锚定,做中国车企出海供应链的护航者。
谢谢大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