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国两会
确定

网站 > 2025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

北京汽车张艳青:“大电池+小增程器”是增程式汽车未来发展方向

3月28日-30日,以“夯实电动化推进智能化实现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5)在京隆重召开!本届论坛汇聚20+政府有关部门领导、30+院士专家、100+汽车及相关领域的企业代表,共议汽车产业变革新路径。在首日召开的增程论坛上,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副院长张艳青发表精彩演讲。以下内容为现场发言实录:




各位院士,各位专家,大家下午好!

增程式汽车从原始经济来讲,通过增加发动机来为我们提供额外的动能,主要特点就是串联,发动机只发电不直驱,可加油,可充电。目前市场上增程器有两种,一个是集成式,一个是分体式,目前北汽两种都是存在的。从目前来讲,集成式就是把发动机、发电机、驱动电机都集成在一起,放在前方,更适用于前驱,更适用于经济型车,分体式是发动机和发电机在一起,更适合于后驱车。

下面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汇报。

第一,概况。

从销量看,目前整体来讲,我们的新能源渗透率显著提高,2024年46.7%,增程来讲,2020年—2024年增程占比快速提升至9.1%。

这张图是我总结我们比较优秀的各个增程式企业做的从车型大小、轴距、车长、售价的分布图,从目前市场来看,售价20万以上、车长4米8的中大型车占据增程90%以上的份额,但是随着增程技术的快速发展,价格在不断下探,现在已经下探到10万—15万的区间,很快会突破10万的门槛。

第二,特点。

刚刚大家都讲了,增程车的特点可以有纯电车型的所有优点,无里程焦虑,成本相对纯电同样车型会偏低,所以更适合于充电不方便的区域,也更适合于长途自驾的用户,还有北方极寒冷的地区。

第三,趋势。

从趋势来讲,从两端来看。车端,要求更长的续航、更智能、更便利、更适应多场景。动力端,今天很多做内燃机、做增程器的前辈在这儿,我们要小型化、高效率、高静谧、智慧管理。从车端的长续航、更智能来讲,我们目前增程车的电量都在突破50kWh、60kWh,纯电里程基本300km,很快突破400km,续航1000km是起步的数值,今天发布的BJ40的增程版,综合里程达到了1220km,更智能来讲,我们一再说车的智能化,智能网联、智能座舱,增程来讲更基于电的优势,可以有更好的场景契合,比如全地形ATS智能切换,同样在这个车上有11种场景模式,其中包含6种越野穿越模式、4种城市通信模式、1种极限赛道模式,这11种模式只要把模式选好,整个车机为你把所有参数都调整到位,把越野门槛降低很多。

从更便利和适合更多场景来看,随着800V的高压系统以及5C的增程充电便利,以及电池的闪充闪放,对于用户用电更方便。适合于多场景,不光是越野场景,增程有油电结合,现在的车在海拔5380m动力是不衰减的,在高原用户的体验是非常友好的。

增程来讲,我们认为从小型化、高效率、高静谧、智慧管理等方面,刚才几位前辈说了,增程器传统的尺寸比较大,到现在发动机、发电机的设计,再到未来会用一些磁通电机的技术,会把尺寸和重量都进一步降低。

高效率,不断提升发动机的热效率,更主要还要提高发动机的热效率、区位、位置,不光追求点,46%也好,49%、50%也好,热效率区域和位置在日常使用当中更重要一些。集成策略,从发动机和发电机高效区的重合,就是发电机的高效区覆盖发电机的高效区,这样我们的效率可以更好地发挥。

高静谧,我们追求的就是无感启停和静谧充电。无感启停,我们通过很多手段可以实现,启停机座椅振动小于0.1米/秒平方,0.1是用户可以感知到的数据,这其实是想要做到无感启停就做到0.1以下,现在行业我测过很多友商车型,已经有很不错的做到0.08了,而且我们即将发布的一款车型已经做到0.05。

静谧方面,用户有充电场景的,这个场景更需要静谧,所以我们通过谐波注入的手段,包括发电机的主动抑制这些手段,是能大幅降低充电时的NVH,把NVH体验感提升。

智慧管理方面,一是无级发电管理,从目前的市场对标,增程车大部分都是带阶梯式发电,我们发觉这个有很大的优化空间,所以我们把阶梯式发电做成了无级发电,在用户使用过程中可以体验到更丝滑的感觉,机电运行更合理,能耗更优秀。二是预测性能量管理,还是结合着车、云两端的信息寻优,我们在增程标定的时候已经不完全,或者说我们肯定不是仅关注油耗,我们要对油耗、驾乘体验、NVH必须综合考虑,所以通过预测性能量管理系统,可以在多边约束条件下寻到最优的结果,得到最优的油耗和驾驶体验的平衡。

电池向高能量密度、高安全、闪充闪放来发现。电机就是向高效率、高集成、小型化轻量化发展。

智能系统来讲,我有个人的观点,要回归初心,增程器还是要作为辅助的地位,毕竟我们开着车,我认为未来应该是更大的电池+较小的增程,我觉得这个应该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第四,对于未来的展望,有三点:

1、增程技术凭借“电能驱动+无里程焦虑”的核心优势,有望在全价格区间拓展。

2、多种燃料技术,如增程式与氢燃料技术的结合,包括氢氨、甲醇,我们自己在做氢内燃机的增程。

3、多应用场景拓展,如飞行汽车、工程机械、特种车辆等。

我分享以上内容。谢谢!

所转载稿件如有侵权,请与我方联系删除;邮箱:daogecaijing@126.com

评论

暂无评论
已全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