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汽车刘立国:建议增程在城市内应该和纯电车一样平权
3月28日-30日,以“夯实电动化推进智能化实现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5)在京隆重召开!本届论坛汇聚20+政府有关部门领导、30+院士专家、100+汽车及相关领域的企业代表,共议汽车产业变革新路径。在首日召开的增程论坛上,理想汽车整车电动高级副总裁刘立国发表精彩演讲。以下内容为现场发言实录:
尊敬的杨院士、王秘书长、各位行业专家、各位同仁、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我是来自理想汽车的刘立国,在今天汽车从电动化、智能化往AI化发展的过程中再谈增程式电动车,核心在谈中国式的创新范式。
五年前2020年在百人会上我分享的最后一页PPT“增程是未来的主力”,当时质疑声远远大于掌声。那时讨论这个话题的时候,很多人不屑一顾,这是2020年的时候。
过去几年,理想ONE从2019年年底最后一周交付开始,到2022年不到三年的整个交付周期内,交付了超过20万台。2021年11月份成为首个售价30万以上,单月销量超过万台的中国汽车品牌。理想的L系列从2022年8月份开始交付,理想汽车交付量在2023年达到50万台,并2024年10月份做到100万台交付,现在全年整个理想汽车L系列再加上理想ONE交付超过120万台,其中最高峰的时候包括每年11月、12月都能做到5万台以上的单月销量。
网上流传一句话“质疑理想、想成为理想”,在理想ONE之后增程越来越被人认可,很多车企加入,不仅仅是新势力,也包括传统的自主品牌,甚至一些合资品牌也逐渐加入增程电动车市场。刚才很多人已经讲过,我们从2019年开始交付,很多合作伙伴从2022年开始逐渐进入这个市场,两年多的研发时间,去年增程市场超过120万台的市场规模。
在增长趋势方面,整个REV每年增长趋势以翻倍的形式增长。
为什么增程式电动车成为市场越来越喜爱的组织架构?核心还是在当下提供了动态的最优解。理想最早提出“城市用电、长途发电,长途用油”的方案非常符合中国市场的需求。从用户价值来讲,理想汽车一直聚焦用户价值,我们做电动车的价值主张就是全面替代燃油车,想要替代燃油车就要解决新能源的两个核心问题,补能焦虑和成本高的问题。家庭有充电条件,在城市内可以实现百分之百用电的体验,即使没有家庭充电条件,通过快充能实现城市内无忧充电,远途用油。电动车的加速性和NVH的精密性是燃油车不可比拟的,开过电动车再回到燃油车比较难,REV提供了跟纯电动车一样的驾乘体验。在电池成本比较高的情况下,增程对降低成本是非常好的解决方式,同时我们又给用户带来更多的智能、舒适和安全的体验。比如舒适,L系列号称里面是冰箱、彩电、大沙发,回头再看看外面展示的车还有哪台不带冰箱、彩电、大沙发的吗?
理想汽车对安全性的投入非常大,所有的车系都是最高的安全等级,不管是C-NCAP、中保研、CICS,我们都是最高的安全等级。这个过程里面做了大量的结构创新和相关的成本投入,来保证最终的结果。即使在当前补能充电条件比较好的情况下,中国幅员辽阔,零上40度到零下40度,各种地形地貌非常宽阔,纯电动车还是满足不了这些相关的需求。西南、西北城市间的距离比较远,单个城市又比较大,增程来讲非常适合满足在城市内用电长途去旅游。北方的寒冷天气,纯电动车在北方零下20度纯电续航里程保证率40%出头,这是做得比较好的,我们拿了竞品在零下20度去开,连40%的续航保证率都达到不了,REV很好解决了这样一个问题。
理想汽车在开发过程中做了大量的研发工作,昨天李想在中关村论坛上也把我们自研的车规系统内部称为“理想星环OS”做了开源的决定。过去几年无论在做我们每年付给AUTOSAR软件license费用还是非常高的,我们通过开源的方式帮助行业解决开发费的问题。自研带来的优势是毋庸置疑的,通过自研的软硬件堆栈架构,可以让整个运算带宽更大,运算速率更宽,把底盘域、动力域融合在一起,产生更多的融合创新。开过理想汽车的人都知道,理想汽车的整个驾乘体验对于乘客的舒适性是我们主推的,开的过程中底层软件协同的贡献是非常巨大的。
刚才蔡院士介绍了,1.0用了东安的增程系统,2019年理想ONE车型发布的时候,亏电油耗当时只有8.6。现在L系列亏电油耗REV2.0做到6.9,正在研发未来即将上市的REV3.0在现在2.0的基础上还能继续节油15%以上。纯电里程达到300公里。现在对300公里的里程做过详细的测算,在城市里面300公里基本可以做到一周不用充电。再长的话,从整个碳足迹的排放来讲,它就没有优势了,300公里不管对于节能来讲,对于用户的驾驶体验来讲,还是对于碳排来讲,相对来讲是比较综合的高效的里程。
增程的热效率,蔡院士刚才讲了,很多宣传45、46,对于增程器来讲,这里面不仅仅只是宣传一个峰值的问题,整个高效区的范围设计,怎么保证在整个增程器使用期间都是处于最高效的,整个高效区扩大是我们研究的对象而不是追求单一的峰值。只有增程器还不行,最核心的是发电机和增程器的联合设计,不仅仅在发电机的效率方面,整个传动系统的开发过程当中,我们对于减阻做了大量研究。第三代整个脱液损失比第二代降60%以上,很多自研润滑油的配方,利用大公司的基础油加上我们的配方之后,可以把整个阻力脱液损失在现在的基础上降60%以上。整个增程器的研发依赖于三方向:一是效率,如何持续让效力更高,让能耗变得更低;二是静谧,NVH相关性能,现在的二代里面已经趋近于无感,100公里纯电模式和亏油模式和亏电情况下NVH的水平,现在大概只差了1db,基本无感,下一代在100公里两个工况下NVH水平保持一样,现在这些结果也都出来了;三是电机、电控相关的技术,刚才蔡院士讲解比较详细,我在这里不一一罗列。
针对动力电池来讲,300公里我们还是希望里面用户的充电体验能够近似于燃油车,15分钟之内充到300公里,在增程上面实现充电速率。内燃机还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汽车动力的来源,增程很好弥补了这个问题,理想汽车的价值主张是全面替代燃油车,但是并不是把内燃机干掉,我们还有比较庞大的内燃机供应链。增程把传统内燃机整个产业链做了很好的再升级,比如对于传统的燃油车来讲,它的内燃机要兼顾低速动力性,在发动机的设计上面确实比较难,这也是过去多少年以来中国的内燃机水平一直跟不上欧美的核心原因。但是用在增程器里面,不用过多关注低转速情况下的动力性问题和油耗问题,只需要关注在常用工况比如1500转—4000转区域内,增程器对于内燃机的设计相对来讲比较简化,使用工况不一样,这个给了我们在这个赛道里面重新竞争的关系。
除了内燃机的设计之外,同时我们也对传统的油箱整个供油系统做了大量创新。理想ONE最开始供货过程中一直采用高压油箱,当时都是塑料油箱,被国际几家垄断,整个开发费和单价非常高,理想ONE第一次使用不锈钢高压油箱。在这个过程里面培育了大量的国内供应商,逐渐成为原来这个行业的龙头,比如油箱现在基本上从零开始变为行业的前三,我们用的空簧原来也是国外垄断,孔辉、宝龙等培养出来全球的前三,激光雷达用了国内的禾赛,也已经变成行业的前三。理想汽车在整个开发过程中也培育了大量本土的供应商,有很多已经成为这个行业的龙头。
理想2024年120万所有的增程用户使用,纯电总里程加起来大于65%,北上广深基本差不多,有意思的场景,工作日占比更高,包括周六日,但是节假日尤其是长假的纯电里程有了显著降低。大家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想离开家去远郊的需求还是非常迫切的,也很好验证了我们是“城市用电、长途发电、长途用油”设计的初衷。
关于用电时长,纯电用电时长接近90%,在各种情况下,用电里程65%以上,用电时长接近90%,这说明基于纯电行驶过程里面,平均车速更低。对于传统燃油车平均车速更低,其实对于它的油耗是更高的,但是电动车反而是它的优势,低速情况下反而它的效率是最高的。中高速的时候电机的效率相对来说比较低,增程是很好符合了用户的行驶习惯。
碳排放,理想汽车全系所有车型在“双碳”里面有自己的突出价值和贡献,理想L6在低碳标识的评定过程里面获得最高等级的一级认证,仅仅L6的用户相当于现有20万用户比行业平均值降低了13%以上,相当于一年种了三亿棵树。在设计过程当中对于轻量化的设计,对于结构的设计,对于整个材料的创新用得比较多。高压油箱不锈钢本身材料就是我们自主研发的,我们针对材料作为底层基础材料的研发,很多主机厂也是参与比较少的,我们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包括自研一体式压铸材料,包括做的很多复合材料,核心通过结构化和材料来降低整车的重量,达到减排目标。
一家国外的咨询公司对于未来新能源市场的预测,中国BEV占50%,PHEV包括混动,包括增程,大概占40%几,剩下不到10%是传统的内燃机。在欧洲可能会更激进一点,BEV占比更高,插混占比非常少。我对这个结论不是完全认同,过去两年我每年都会带队到我们的车到欧洲拜访用户和合作伙伴,增程在欧洲同样具有很大的用户市场,我们的用户试驾我们的车,用了我们车的体验之后,对于增程来讲,欧洲也有非常广大的用户需求,只不过当前缺乏有竞争力的产品而已。
结合刚才讲的纯电里程,包括整车轻量化,用户用增程在城市开的过程里面已经完全接近于纯电动车,我们更建议行业里面把整个增程在城市内应该和纯电车一样平权。我们自己在车上加了电子围栏技术,五环内通过电子围栏方式可以实现,比如北京五环以内,上海中环以内都能实现完全的纯电行驶。
最后,理想汽车一直围绕着用户的价值,很多时候我们并不是去卷这些参数,而是把用户的体验作为第一的需求,把减排、“双碳”作为我们的指引,希望跟更多的同行一起去扩大整个增程市场,一起携手把增程市场越做越大。
谢谢大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