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国两会
确定

网站 > 2025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

大模型“上车”内卷?李展眉:C端用户一定是用脚来投票的,不会是价格战

3月28日-30日,以“夯实电动化推进智能化实现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5)在京隆重召开!本届论坛汇聚20+政府有关部门领导、30+院士专家、100+汽车及相关领域的企业代表,共议汽车产业变革新路径。在30日召开的AI汽车论坛上,科大讯飞智能汽车业务高级副总裁李展眉发表精彩演讲。以下内容为现场发言实录:


科大讯飞智能汽车业务高级副总裁 李展眉

大家好,我是科大讯飞智能汽车李展眉,下面非常荣幸在百人会这个舞台给大家带来一场关于AI的分享。

大家知道讯飞最主要、最开始就是做智能语音的,这两年开始做通用大模型,应该说在汽车行业也迎来了这样一场风云际会,下面是我的演讲内容。

去年年底,百人会张永伟秘书长提出过2025年汽车产业的一些趋势,其中提到汽车智能化的方向,特别是AI技术,在2025年将会对整个汽车产业带来全新的变革。下面我就顺着张主任观点向下论述。

虽然今年一季度还没过完,但是我们已经能看到,2025年汽车产业智能化的竞争将异常的白热化,大模型参与到各个领域参与的价值也会持续提升。我们从去年可以看到,今年新上市的新车智能化占的篇幅普遍超过60%,另外全品牌、全产业链、全方位的竞争也席卷了整个行业。在智能化的方向,我们认为座舱、智驾是智能化当仁不让的组成。另外,我们也看到智慧声场,其实就是传统的音响,如何变成一个AI的智慧声场,也成为非常重要的亮点。

从讯飞的角度来说,我们不希望我们的人工智能或者大模型进入汽车,是去打一场价格战,虽然在过去一两年之内,大家看到大模型进入智能座舱是一场价格战,但是这不是整个行业希望的。整个行业其实希望用AI为B端用户构建一个价值转型,尤其后边多模态大模型进入汽车,应该会为整个汽车产品构建新的、不一样的产品竞争力。

下面简单来介绍一下讯飞星火大模型。讯飞独一无二的优势是认知智能全国重点实验室,我们依托这样的基础,在2023年5月6号推出了讯飞星火大模型,是基于全国产算力的通用大模型底座,历经将近两年时间我们不断推出新版本,也在不断地去触碰大模型领域天花板。值得一提的是,最近一次,2025年1月15号,讯飞行业首发了基于全国产算力的深度推理的大模型X1;另外,讯飞星火4.0Turbo版本也在行业里首发了端到端、从语音到语音的同传大模型,这个大模型在5秒之内可以做到云到云的响应,其水平已经达到专家级同传翻译员水平。

我在开篇提到大家对讯飞的认知源于智能语音技术,应该说智能语音技术经过这20多年的发展,在各个行业获得了不错的成就。可以看到2015年以来我们取得的一些比较重大的进展,这里非常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6月,我们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这里面获奖的是多语种智能语音技术的关键技术及产业,这里面其实提到了两个方面,一是关键技术,二是产业落地。这个非常符合我们讯飞的战略,简单来讲就叫“顶天立地”,我们人工智能的核心源头技术研究希望是“顶天”的,“立地”就是我们的人工智能技术要以非常务实的、高效的方式去落地到各个行业、各个产业,用人工智能的红利去赋能各行业。

星火大模型最近一年来也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绩,可以看到好几个第一,其中有大量数据去支撑的第一是,星火大模型的中标数量在央国企的中标数量、中标金额双第一;另外大家可能比较关心的,比如说大模型上车,在智能汽车的合作也是在所有的友商里也是第一的。我们在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和多个车厂已经有16款车大模型搭载实现了量产,当然,后面还有更多正在准备量产上市的车型。

其实最近两年不光是我们,其实整个行业也都在思考,大模型到底给我们的智能座舱带来了什么样的变化、核心价值是什么?这个问题我们真的一直在困惑,因为最早一波我们可能并没有看到大模型给我们带来的核心价值,但是随着我们的量产的车越来越多,结合的应用越来越多,C端用户越来越多,我们慢慢看到端倪,现在也逐步找到答案。我们的答案是“人机交互+场景创新”,下面我会就这两个话题展开。

我们看到的第一个趋势就是,多模态的大模型进入智能座舱以后,给座舱里的人机交互带来了更自然、更类人、更具情感的交互方式。在智能座舱里,无论是现在的大模型时代,还是传统的语音交互或者人机交互时代,非常影响用户体验的一个环节是响应速度。现在第一波大模型进入智能座舱用的可能都是云端大模型,是全跑在云端的,而且本身大模型的推理过程也要花费一定的时间,所以业界普遍的响应效率是在5秒左右。现在我们讯飞最新的星火4.0已经把进入座舱的大模型的交互从云到网络、到大模型到整个的响应已经缩短到1.5秒以内。另外,为了满足更多人语音交互的需求,我们开始在座舱里支持各种不同的方言,另外为了配合出海需求我们也支持了23个语种。值得一提的是在多多语种以及方言之间我们可以实现免切换,免切换的概念是什么?当我和它说四川话时候,我们语音合成的响应也是四川话,当我突然之间改成上海话的时候,它也会同时响应我上海话,当我用英文的时候它会用英文。这样一种免切换就是随用户切换。

另外,我们认为多模态大模型在座舱里将带来情感化、个性化的交互,尤其是配合视觉大模型,(实现)精准的情绪捕捉以及更拟人的合成声音,会让我们机器、车机、汽车具备基础的情感特征,从用户的感受来说,不再会是以前那种冷冰冰的提示音,会给用户带来温暖的感觉。应该说,情感化一定是以后座舱中人机交互的一个趋势。

另外大模型上车还有一个趋势,我们从去年下半年就能明确看到,刚才提到之前的大模型上车量产项目都是跑在云端的,但云端非常大的问题是响应相对比较慢,成本也比较高,所以去年下半年,越来越多端侧大模型开始进入量产阶段。尤其随着座舱域控算力、NPU算力越来越高、带宽越来越高,端侧大模型部署在座舱领域应该说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它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部署在端侧的大模型可以在极致响应的条件下完成很多原来需要在云端完成的任务。另外,在无网和弱网的情况下,也能让用户获得比较好的体验。未来,“云+端”大模型的组合方式会成为智能座舱的一种趋势。

刚才也简单提到了多模态大模型在座舱内带来的变化。现在借助车内的摄像头,我们已经可以实现车内的常见数十个物品的识别与感知,这样会给座舱的应用场景带来比较大的变化。比如说我们识别车里的不同的人、不同的角色、不同的物品,可能这里面带来的场景的组合,就比原来用规则的方式创造的场景会多得多。第二,对于车外,各种交通标识的识别,我们现在可以识别超过130种交通标识,识别准确率超过85%,这也为用户自己驾驶时候带来更多安全性的便利,可以做道路、交通标识、交通法规的提示。

另外,开车用户中很多是男性,男性都是把汽车当成我们的家人。在路上我们经常会想知道这辆车是什么车,所以车的品牌的识别也非常重要。现在我们已经支持了超过一百种车的品牌以及车型的识别,另外除了车的识别以外,自驾游也是90后、00后年轻人现在买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用途,所以舱外的各种识别,包括景物、动物,祖国的大好山川各种植物、各种建筑都在我们后续的方案中都能进行识别,融入到我们多模态大模型中,视觉多模态大模型的融合会给座舱的交互带来更多的体验。

趋势二,智能座舱里由大模型带来的各种智能体有望迎来放量,助力座舱体验的升级。

讯飞自己本身拥有通用大模型底座,另外我们自己也向整个行业开放了我们完整、成熟的工具链,我们建立了一套一站式智能体开放平台,除了我们的开发人员可以用以外,也可以把它开放给车企用户,以及开放给第三方的开发者,为我们座舱里的智能体的井喷带来可能性。

第二个方式,科大讯飞身处人工智能浪潮中,我们也是提前捕捉到整个人工智能,不光是为汽车行业,会给将来的各行各业更快、更多、更猛烈地带来一大波人工智能红利。所以讯飞也会更加开放地拥抱这样一个红利,在我们讯飞内部也会去体验和使用其他的大模型的各种工具、各种智能体。另外我们也会为我们B端客户、C端用户,用这样一种开放的姿态,融合更多的其他家的第三方大模型以及智能体进入我们整个的智能座舱的发展中。

科大讯飞座舱里智能体分三类:1、科大讯飞自己开发的;2、自主开发的,像我们做的用车、教育、医疗助手;3、和第三方生态合作伙伴一起开发,比如我们和支付宝一起开发的咖啡助手,和爱奇艺一起开发的影音助手。另外还有第三方大模型以及智能体未来会进入我们平台中。

趋势三,芯算融合与降本需求,驱动舱泊声或者舱驾声一体化方案量产落地。

现在座舱的域控算力越来越大、能力越来越强,随着各个方面域控能力越来越强,域控也有往中央域控一体化方向发展。后面人工智能算法如何和算力结合,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举个例子,语音、视觉大模型、智驾这些可以部署在越来越大的NPU里面,声学方面可以部署在DSP里,以后我们提供AI一站式算法,用一颗SoC去支持。我个人有个思考,就智能座舱而言,上一波红利是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内容,带来的智能座舱的用户的体验红利。我记得最早我们买第一台车的时候所谓的座舱应用也就是听CD、听收音机,只有这点内容。但是前一波互联网内容涌入座舱,给我们带来一波座舱智能化的红利。但是我个人认为,下一波智能座舱的红利一定是大模型,各种AI算法与越来越大的算力结合以后带来的行业红利,而且这样一种结合的趋势,因为目前座舱的应用我认为还只是在应用层的一些浅创新,随着芯算融合以及算力越来越高,大模型在座舱里带来更多的红利会,使得整车电子电气架构都会随着AI这波红利,进行相应的更底层的技术创新。

趋势四,智慧声场,从这两年看到智慧声场已经实现了批量化的应用,这个意思就是让车里声音在比较便宜的白牌的功放硬件基础上,也能有百万豪车极致的听感体验,在这个百万豪车极致听感体验基础上,我们又强调声音在座舱可以玩起来,我们用智能化的算法让声音在座舱里体验闭环更好玩,也就是既要好听也要好玩,让汽车成为我们真正的生活的第三空间。

趋势五:大模型也好、人工智能也好,除了能够赋能汽车这个产品以外,也能赋能车企作为这样一个大体系的全流程的运营,在研、产、销、服、用各个领域大模型都能为汽车提质增效,提高精细化运营,我就不展开细讲了。

最后做一个小结。

讯飞星火在推出短短不到两年的过程中,应该说为我们行业、为众多的车企全面赋能智能化。

在产品方面,包括车企的数字化、智能座舱、智慧声场、智能驾驶方面,讯飞星火落地的车型我前面也提到过,就是我列出来的涉及到各个车厂16款车都已经量产,后面有一大波等待着走向市场更多的落地大模型的车型。另外还有值得一提的是,这两三年中讯飞助力中国车企出海,合作的车企已经有十余家车企,另外我们有23个语种量产,出口的国家和地区超过60个。

下面最后一句话做一个总结:星火闪耀,智驱未来。希望人工智能技术推动中国汽车产业迈向更高质量的发展,谢谢大家。

所转载稿件如有侵权,请与我方联系删除;邮箱:daogecaijing@126.com

评论

暂无评论
已全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