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国两会
确定

网站 > 2025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

为旌CEO郑军:智驾平权加速行业分工与合作

3月28日-30日,以“夯实电动化推进智能化实现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5)在京隆重召开!本届论坛汇聚20+政府有关部门领导、30+院士专家、100+汽车及相关领域的企业代表,共议汽车产业变革新路径。在30日召开的AI汽车论坛上,为旌科技创始人兼CEO郑军发表精彩演讲。以下内容为现场发言实录:


为旌科技创始人兼CEO 郑军

尊敬的各位来宾,大家上午好!我是为旌科技创始人郑军,非常荣幸参加本届百人会。我是99年毕业于电子科大,毕业之后一直从事芯片设计工作,在芯片行业已经超过15年,其中有十几年的大厂经验、十年的创业经历,三次创业,一次被收购,为旌科技是我第三次创业,2020年创业的这家公司,主要从事高端智能芯片设计,主要定位是智慧视觉和智能驾驶两个市场。我本次演讲的主题“智驾平权加速行业分工与合作”。

借用最近的一个热词“智驾平权”,和大家一起探讨对整个智驾行业带来的深远影响。汽车行业每年都有热词,2023年我印象最深刻的词是AEB,小鹏和华为的论战向大众科普了智能驾驶,问界的爆火和赛力斯的一飞冲天,让主机厂认识到智能驾驶的价值。2024年,特斯拉FSD12的发布又带火端到端,高阶智驾从基于规则的竞争迅速转到端到端大模型,智驾切换进入洗牌期,从技术上来看比特斯拉落后了,但是我们宣传没有落后,一年不到国内全是端到端,但是总体还是非常良性的竞争,大家都在卷技术,我相信很多行家认识到国内和特斯拉还是有差距的。在端到端过程中云端算力、数据算法是核心,特斯拉当前是100亿TOPS云端算力,碾压国内厂家一个数量级,再加上美国对英伟达芯片的禁售,其实对国内的厂家造成巨大的挑战,如何突围是全行业的难题。

好在数据和本地化原因给了中国厂商时间追赶,所以我一直坚信国内厂商一定有机会在这波浪潮中,中美之间能够并驾齐驱。高阶竞争主要是新势力、华为等几家,传统主机厂除了极氪之外基本上没什么太多的声音。从行业发展趋势来看,新技术的普及必然从高端开始,一旦培育了消费者的用户习惯就会迅速往中低端下沉,这个阶段的竞争往往是由高端竞争者中间的某一家发起,但是比亚迪发起的“智驾平权”迅速将战火引入中阶智驾,吉利、奇瑞迅速跟进,推出“千里浩瀚”“猎鹰智驾”进行应对,一辆不到10万的车配置12个摄像头,其实还是非常夸张的,要知道特斯拉目前为止只有8个摄像头。

在纯视觉领域,纯视觉技术没有完全成熟的情况下这么激进,对行业有利有弊,有利的是以比亚迪的体量和声量会大大加速智驾的普及,中国厂商有望这一波竞争中取得全球领先。弊端是将技术的竞争变成了供应链的竞争,成本能力弱的主机厂有可能会被卷死,从卷技术到迅速的卷成本,如何坚守质量体现,还能持续把体验做好,对整个产业上下游都是巨大的挑战。

高阶智驾的竞争是由新势力及华为几个厂家挑起来,路线其实非常清晰,基本上都是在学习特斯拉,先自研算法,然后全面自研,蔚小理应该都全部自研芯片了,今年是考验自研芯片量产上车的关键一年,还是预祝他们能够成功。

过去几年“全栈自研”是非常火的词,好像用供应商的东西就是技术不行,就连传统主机厂也全面自研,最典型的是吉利系,旗下有亿咖通,传统的分工被打破。有芯片厂做算法,比如地平线,也有算法公司做芯片,哪种模式更好?其实和发展阶段有关系,当前没有最优只有最合适。但是从终局来看我始终认为分工合作才是最优解。智驾平权加速主机厂全面自研,回归理性,用最好的技术给消费者带来最好的体验,这才是王道。但是对算法公司和芯片公司来说,我觉得也是好事,我们只要做的比主机厂更好、更专业、迭代的更快就有生存的空间。

我自己在手机行业接近十年,手机行业是充分竞争的一个消费电子市场,我从2012年开始入局,当时手机芯片厂商非常多,包括英伟达、TI、博通、高通都是巨头,但是经过几年竞争,到2015年格局基本定了,最终只剩下高通、海思麒麟等有限几个厂家,终端的厂商随着小米入局最后只剩下华米OV等有限几家,但大家都是用的安卓,分工非常明确,华为鸿蒙实际上是被逼出来的。在手机行业里两大阵营一直以开放对抗行业的先行者苹果封闭系统。

汽车行业非常类似,特斯拉相当于苹果,其他厂商如何去竞争,在行业不成熟的时候,国际芯片大厂技术还没有形成护城河,就给了地平线和我们这样的中小公司以机会,必须抓住新技术的迭代变革,才能有机会上牌桌。这场竞争的终局是什么?最终剩下来的一定是在专业领域能够把技术做到极致的公司,为旌是一家芯片公司,我们坚决不做算法,芯片设计非常有挑战,能把芯片做好已经非常不容易,只有踏踏实实不断打磨技术我们觉得才有机会赢得竞争。

赢得竞争的核心还是技术创新,英伟达能成为全球第一的公司,是大家相信黄仁勋的叙事逻辑,他认为未来的竞争是算力的竞争,算力越大越好,英伟达推出的Thor 1000T能否成功有待市场检验。大家知道芯片行业有一个摩尔定律,核心是每18个月性能提升一倍,但是价格一定要降一半,过去几十年一直这样发展,这才加速了技术进步。但是最近几年,包括可见的未来十年,这个定律基本上是失效了,先进工艺会越来越贵、算力增大只会让价格更高,价格高难以普及到十万量级的车。

今年年初随着DeepSeek的横空出世,其实打破了英伟达这个叙事逻辑,低估了算法的迭代速度,也证明了端侧算力并不是越高越好,这也是英伟达股价大跌的主要原因,也促使我们重新思考智能驾驶芯片的规划。大模型的轻量化尤其是视觉和多模态大模型的轻量化有可能成为最优解。芯片公司必须要有技术前瞻性,我们紧紧跟随特斯拉,从2022年开始自研Transformer的NPU,我们把它命名为“为旌天权”,VS919系列的芯片于2024年12月底发布,我们应该是最早推出原生支持Transformer架构的智驾芯片,可以支持端到端大模型,当然除了算力小一点之外,天然支持DeepSeek,我们基于Transformer架构做了优化,支持超越函数的硬件加速,支持INT8、INT16、FP16、混合精度量化,并且使用多极缓存技术解决了内成像问题,相比上一代CNN架构,无论是CNN网络还是Transformer都有大幅提高。我们举了几个例子,一般的CNN算法,大概和商用的提升1.5倍,像Transformer提高5-10倍。

大家知道,NPU算力必须与带宽匹配,要不然性能发挥不出来,这就是为什么大家看到市面上很多芯片标出一个非常大的算力,实际上远远跑不到的主要原因。非科班出身的芯片公司设计的芯片不均衡、片面追求指标、NPU算力标的越高越好,这有点像小马拉大车。一个好的芯片不是只看指标,要看均衡设计。

作为NPU的配套我们推出“为旌星图”供应链,让AI的算法适配变的更加简单,目前我们和清华大学苏丹汽车研究院和武汉光庭的合作方将行车、泊车算法合成到我们芯片上,反馈是好用,可以方便进行算法适配。

提升全自研NPO,我们推出为旌御行系列芯片,就这样一个小小的芯片。我们芯片发布及量产,近几年芯片行业有个不好的风气,发布会你都不知道发布的是不是PPT。我们在行业里面这么多年,以前是芯片量产才发布,这几年芯片点亮,甚至刚有个定义就去发布,我们发布的中算力的VS919系列正处于量产过程中,目前有个轨道交通的客户已经在国内的轨道把这个芯片进行量产。终端算法的芯片VS919正处于规划和研发过程中,919支持5-8V轻量级高速VOA以及自动泊车等功能,我们中间的919H支持12-12V,也就是比亚迪天神之眼C的配置,但成本会更便宜。双面919H可以做轻量级的城区NOA,919目前正在和几家头部主机厂谈规格,我们希望不是简单的对算力,我们希望能够做到既能满足高阶支架需求又能把成本打下来,目前我们没有计划做500T、1000T的芯片,我们认为这个不是一个未来的更好的一条路,所以我们也欢迎主机厂的朋友们多和我们交流我们的芯片规格。

下面我介绍一下我们919芯片,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异构架构的SOC。左上角红色部分是一个ACUD级别的MCU,其他地方是一个典型的异构计算平台,成CPU、NPU、GPU、DSP等多种计算资源。下面是我们接入能力,可以接入12个摄像头,包括3颗前像800万。

总结一下,我们采用五大技术优化,多计算资源的动态调度、多传感器的数据同步、多模态的计算加速、多级存储的自适应架构以及多级低功耗管理,我们认为在智驾中芯片功耗非常关键,在中算力的芯片我们把功耗控制到非常低的范围,满数跑起来典型功耗可以在10万以内,不需要加风扇和水冷。

过去几年,半导体泡沫还是带来一些不太好的风气,大家觉得芯片设计好像很简单,买几个IP串在一起就可以了,找几个服务商。有一家公司叫哲库做手机芯片做了五年,三千人就地解散,不知道大家知道不知道,我是建议老师们好好研究一下这个案例,对整个行业应该会有帮助。把芯片做好非常难,我做了25年芯片感受非常难,做出来一个芯片不难,但是做好一个芯片往往需要十年磨一剑。

我们的目标是做最好的智驾芯片,其实最好的智驾芯片没有一个绝对的定义,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判断,这是一个端侧芯片,首要的是在有限的空间下分配计算资源,充分利用CPU、NPU各种处理器在不同场景下的优势,提高计算效率。更重要进行均衡设计,优化带宽效率,把性能发挥到机制。第二,从预控应用的角度降成本,高度集成化,减少外缘器件。第三,从整机的角度做优化,要把功耗做低,尽量做到自然散热,让整机的系统设计的更简单。其实这三点就是芯片里面的PPA,power、performance、area,PPA是永恒的话题,除此之外还要降低图像信号的延迟以及整个信号电路的延迟,底线要确保芯片的安全性。

围绕919芯片,我们搭建了单双芯片的一个平台,在一楼展台有我们的demo,我们欢迎大家结束后到我们那儿参观。这是我们一个典型的配置,12V的配置,单个芯片可以支持12个摄像头,分不同的档位,5-8万的车型可以用单芯片,10-15万用双芯片,整车预控系统完全兼容。如果需要更多的算法功能,可以通过一个PCI接口扩展。

公司成立以来我们拿到这样一些认证,9001、26262、工程安全体系,我们芯片已经过了工程安全产品认证,以及AEC-Q100认证。获得工程安全认证只是一个基础,最关键的是保持敬畏之心,严守质量底线。在行业这么卷的时候其实更需要坚守底线,做一个长期主义者。

基于这套预控平台我们联合战略合作方打造了几个Demo。第一是和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欢迎大家去体验。

第二个Demo与武汉光庭信息打造的智能泊车加AVM,目前已经完成,等待主机厂的验收,欢迎大家去武汉体验。

第三个Demo与中科慧眼打造的双目+支架。中科慧眼在立体视觉里具有其深厚的技术实力,随着“天神之眼C”的发布,双目或者三目有可能成为一个新的卖点。

最后简单介绍一下为旌科技,为旌科技的英文名字叫VisionX,Vision加X,我们是以视觉+AI为主的一个芯片设计公司,目前已经形成了一个技术平台,打造两条产品线。上面的产品线是我们的智慧视觉产品线,这是我们了生命线,目前进入行业的Top1厂商,30多家客户量产。下面是我们自动驾驶,目前进入两家千亿市值头部主机厂,今年的目标是进入三家。我们作为署名单位参与国家芯片标准的制定工作。

智驾时代滚滚而来,时不我待,合作方能共赢,我们期待与合作伙伴一起做时代的弄潮儿。伟大的时代出生伟大的公司,过去30年,PC出生了英特尔,PC时代;互联网时代出生了博通;移动互联网时代出生了高通;AI时代出生了英伟达。新的时代已经来临,我们端侧AI开始爆发,可以称之为机器人时代,新的时代谁主沉浮,不一定是英伟达,这是中国厂商的一些机会。

我们的logo是一个小蓝旗,一个漂亮的小旗子,一个V代表ictory,我们的梦想是让为旌的小蓝旗飘扬到全球各地,与合作伙伴、与系统厂商一起开创新的时代。

谢谢大家。

所转载稿件如有侵权,请与我方联系删除;邮箱:daogecaijing@126.com

评论

暂无评论
已全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