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Way万钧:新生代年轻人基本宁愿去送外卖也不愿意开卡车
3月28日-30日,以“夯实电动化推进智能化实现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5)在京隆重召开!本届论坛汇聚20+政府有关部门领导、30+院士专家、100+汽车及相关领域的企业代表,共议汽车产业变革新路径。在首日商用车论坛上,DeepWay深向董事长、创始人兼CEO万钧发表精彩演讲。以下内容为现场发言实录:
尊敬的各位专家老师、行业同仁、媒体朋友:
我是来自于DeepWay的万钧,最近老有一个梗,你们DeepWay是不是在蹭DeepSeek的热度,我说冤枉,我们成立时间真的比他们早得多,但DeepSeek用大模型探索世界,DeepWay用卡车搬运世界,AI和重卡都可以用到Deep,说明当今世界,深度专注可能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精神和特质。
今天我来为各位汇报DeepWay在过去三年时间在新能源智能重卡上的一些思考和实践。
大家知道,这个市场很大,如果只看中国5000多亿,但全球来看是1、2万亿的市场,但市场面临的挑战很多,燃油成本越来越高,今天大家讨论比较少的还有一个跟人相关的成本,大家知道,卡车司机想开卡车上路,从第一天拿本开始大概要七年才可以上路,不知道魏建军魏总现在开着大卡跑有没有大车本,可能还要六年才能拿到本。另外是劳动强度高、疲劳度高、危险度高,所以新生代年轻人基本宁愿去送外卖也不愿意开卡车,供给少了,也导致了成本上升。
第二是占比小,破坏大。
未来的路是什么?大家已经有答案了,电动化和智能化,我们只是要更关注电动化和智能化里具体的技术路线和每家企业选择的方向是什么,这是今天我希望跟各位分享的。
首先我认为正向设计是躯壳,正向设计主要是指车身部分,这里我们遵循两个原则:
1、第一性原则。我们抛开车过去所有的约束和边界,拿到电机驱动一辆车时,车应该长什么样,而不是反过来有了一台车,要把发动机改成电机怎样做适应,我觉得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思路,以终为始,是充分尊重第一性原则的思考。
2、以终为始。智能化必须从一开始让整体车辆具有线控的智能化底盘底座。
第一性原则和以终为始的原则是正向设计的两个核心支柱。
可能大家对DeepWay不太陌生,知道我们算是中国首款全正向设计的智能新能源重卡,流线型车身,电池底盘一体化,分布式驱动,到今天这已经变成了主流路线,但三年前我们首先提出方案时,99%以上的传统重卡从业人员认为我们一定会挂掉,但很幸运我们赶上了好时代,到今天发展还可以,没有挂掉。
智能驾驶的底盘要有全新的EE架构,实现软件冗余,硬件备份和功能安全,能支撑不同级别的智能驾驶功能,从L2到L Pro,到L3,一直到最后完全的无人L4,都需要线控底盘基座。
跟在座的三一、徐工、重汽等各位领导差的远,我们2024年交付了3000多台车,2024年是交付第一年,交付500多台车。
刚才说了正向设计是躯壳,我们认为液冷超充是未来的脉络,今年换电重卡占比会减少,充电越来越多,我们自己认为随着电池技术的成长发展,随着电网本身容量扩增,支持的能力越来越强,我们认为未来液冷超充会是终极解决方案,当然更远的还有固态电池,但在中短期内,我们认为液冷超充这个技术是成熟的,能够支持电动重卡从固定场景走向更宽广、更高覆盖率的场景。
DeepWay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2024年我们商用车实现了1.2C的快充,大家知道乘用车里已经4C、5C了,但对商用车这么大的电池能够做到1.2C的已经不容易了,今年我们要全面实现2C的超充,意味着30分钟如果功率足够大就可以把电池充满,充电30分,续航400公里。
超充对整车电池热管理有非常大的挑战,需要我们在车端、终端做很多协同,技术细节不细讲,DeepWay在这方面做了非常多工作,都是原创技术专利。
智能驾驶是灵魂,我们没有提无人驾驶,而是叫智能驾驶,我认为智能驾驶一定是循序渐进的过程,有不同阶段,即使是L1级的智能驾驶,或者叫辅助驾驶,其实它对于司机提升安全度、降低疲劳度,增加驾驶舒适性,增加工作满意度都有帮助,也就会进一步使得司机驾驶专注度更高,降低安全事故,成本进一步得到优化。
深向自己开发了天玑系统,针对的是L2,也就是L Plus的方案,这个视频是我们客户自己的感受。
(视频)
这个驾驶和乘用车差不太多,至少在高速上走直道如果不变道就可以一直开,我们可以做到自主变道,但在高速和重卡这个场景里我们还是希望做到拨杆变道,让司机参与一部分的控制。
另一部分是编队行驶,我们认为L2可以做到大规模量产,到无人之间会有一个过渡阶段,那就是编队行驶。编队行驶应用场景有限,最好是在高速上或在一些相对封闭的场景里,编队行驶的核心是前车有人、后人无人。刚才唐总也提到了,大家的目标如果加上V2X能做到一拖九,总共十台车,现在我们的主要核心路线是不依靠路测设备,因为路测设备不可控,我们希望编队本身至少做到1+3。
这是我们正在做测试的视频,大家可以看一下,2号车里面还是有人,但右下角可以看到驾驶员操作图,实际上他什么都不需要操作,可以正常行驶,识别红绿灯,中间还有加塞,还有走到中间被一些其它障碍丢掉了,怎么重新加入编队,重新通信,技术上已经非常成熟,我们也开始有实践用户,今年5月份就可以交付第一批编队行驶的车辆,在真实场景中运营。
L4无人驾驶始终是我们所有人的信仰,它的确需要比较长的时间,但我相信它一定会到来。
对于DeepWay来讲,我们的规划非常简单,目前标配L2智能驾驶,在特定场景里使用编队行驶,通过所有数据的积累和算法迭代实现最终的无人驾驶。
出海是担当,大家非常了解中国所面临的贸易摩擦,东升西降,我们要用更有智慧的方法出海,所谓“更有智慧的出海”不仅仅是整车出口,可能我们还需要考虑更多带着解决方案、更加灵活的方案、更加尊重本地合作伙伴诉求的思考,再去做出海,但我想这条路是必须要走的。
服务是外衣。它既包括一般意义上作为卡车本身的售后服务、维修保养、运营保障,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是提供数字化货运平台,让原来的油车司机把油车淘汰,买你的重卡,你有没有给他提供退出通道,DeepWay有一个股东狮桥,我们有给所有客户提供二手卡车评估、回收、拍卖、置换的服务,让用户把旧车卖掉买新车,也就不存在过高的置换成本,欢迎各位友商使用我们狮桥二手车的平台。
还有重要的一点是因为我们做的是正向设计,就带来了一个非常好的优势,全车核心零部件是自研,绝大部分底层软件是我们自己的,就意味着我们可以做到预见性诊断和预见性维修,就像中医一样“治未病”,提前预警,让你体检采取相关措施。
三电自研是我们的心脏,在我们的整车成本中占50%左右,又是整车所有电耗、运营核心指标最主要的贡献者。
DeepWay深向系统基本全部是自研,当然电池不可能自研,我们指的是Peek,电驱桥自研,电控也是我们自研。
低温环境下电池能不能更好保持降温速度,保持更低的内阻,做到在零下30度静置12小时以后电池仍能保持零度以上,意味着第二天加电不需要加热,不需要靠更多电池预热,这就大幅节省了充电时间,提升了续航里程。
当然,安全非常重要,我们是全体包裹,“金钟罩铁布衫”。
超强机械性能,电池是最关键的部件,部分经过高度的低温测试和实景高强度的测试。
另外我们自研了电驱桥,有单电机电驱桥和双电机电驱桥,它们的共同特点都是碳化硅+扁线,同时我们还集成了机械取力器,单电机桥做到了四档电驱桥。
高压电控上我们做到了九合一,把九个控制器放在一起,更好节约了空间,节省了线束,更重要的是电耗,因为使用了碳化硅控制器使得电耗进一步提升。域控制器,这是特斯拉的技术,CBCM和FBCM,把大量低压控制器放再一个域控制器里,我们从最早的分布式到功能域到现在做到以位置划分,对布局更优化,节省更多线束。
总结起来,车身是躯壳,液冷超充是脉络,智能驾驶是灵魂,出海是担当,服务是外衣,三电是心脏,我们认为这六者都具备的卡车才会有独立的“车格”,就像我们的人格一样,我们有点“贪”,既要又要,还要都要,一个都不能少。
可能大家对DeepWay的星辰比较熟悉,4月30日我们会推出基于星辰一代以及部分自研的三电开发的星辰二代产品,同时我们也会在5月份发布短轴距的车,它是集成了我们过去这三年所有研发技术的能力,希望给市场、给行业带来更加具有性价比、体验更好、操控性更强的新一代DeepWay星途的产品,这些产品,包括我们的三电都非常荣幸地参加了这次展览,欢迎大家到我们的展位考察、指导。
谢谢大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