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国两会
确定

网站 > 2025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

长城唐海锋:中国不缺商用车企业 但缺高端的商用车产品

3月28日-30日,以“夯实电动化推进智能化实现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5)在京隆重召开!本届论坛汇聚20+政府有关部门领导、30+院士专家、100+汽车及相关领域的企业代表,共议汽车产业变革新路径。在首日商用车论坛上,长城商用车董事长唐海锋发表精彩演讲。以下内容为现场发言实录:




尊敬的各位专家老师、行业同仁、媒体朋友:

大家好,我是来自长城商用车的唐海锋,特别感谢主办方能给我们搭建这样一个交流的平台。

长城商用车应该是一个新兵,大家都了解长城是做皮卡、做SUV的,我们进入商用车应该是近期比较火的一个话题。我们昨天召开了Hi4-G的技术发布会,所以给大家讲一下长城商用车的由来。

长城通过乘用车技术的复用来进入商用车领域。长城在新能源转型方面布局了锂电、氢能,还有极电的光能,也做钙钛矿的太阳能,把能源端和使用端做了一个结合,而且中国新能源的发展是从乘用车起来的。刚才几位专家大概都介绍了一下,但是商用车怎么做新能源化?它和原有的技术怎么做一个有效的结合?这是我们进入这个行业的一个话题,而且我们认为中国不缺商用车企业,但是缺高端的商用车产品。所以我们进入商用车,锚定了国际知名的斯堪尼亚、沃尔沃,想着在中国商用车领域增加一个高端的商用车品牌,一开始就要锚定国际市场,国际国内同步发展。

下面就我们的一些战略、一些想法给大家做个分享。

其实现代物流面临着很大的压力,当前行业矛盾是比较突出的,主要存在于碳排压力、物流成本和物流效率几个方面。目前我国汽车运行产生的碳排放在交通碳排中占比约80%,商用车保有量占汽车整体的11%,却贡献了55%的二氧化碳,在商用车中重卡占比约22.6%,却贡献了50%的二氧化碳,整体碳排放总量已达2.23亿吨。

从行业的一些统计数据来看,物流时效不断提升,成本进一步被压缩。2024年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了7.2%,快递业务单日峰值突破了7亿件,在制造业柔性生产模式下,重点产业带来原材料库存周转天数压缩到5.8天,效率的提升使得大马力车型成为需求趋势。从物流运输成本方面看,呈现结构向上的特点,公路运输行驶率仍高达40%,而我国要比欧美发达国家高出20个百分点,高速货车日均行驶里程下降了15%,柴油成本较10年前增加了37%,且油价波动明显。传统燃油车型面临节油技术瓶颈,新能源重卡渗透率虽然达到了10.8%,但主要聚集在200公里以内的倒短运输,400公里以上长途干线新能源物流车购置成本高,续航、补能等受一定的限制,所以近9成物流企业面临着成本上涨的问题,如何提效降本?我们认为有三个方面:

首先,将纯电向支线场景拓展,保证物流企业运营收益的前提下,提高纯电车型的覆盖场景。所以像刚才专家们说的,我们不做钢厂的倒短了,我们把新能源纯电的,我们认为300-500公里的干支线是我们聚焦的一个重点,想做一个差异化的竞争。

同时加速混动技术在商用车领域的应用,有效解决长途物流提效降本的需求问题。这些快递企业、物流企业,我们不能等着充电设施成熟了再做,所以我们认为混动未来是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案。

同时,加速推进长途运输重卡智能化功能搭载,是提升驾驶安全性,提高运营效益的必选项。经过我们的测试,整车的智能化大概能够降低运营成本20%。

重卡细分场景众多,客户为追求极致的效率和极致的TCO,场景仍在进一步细化,偏好定制化的商业模式和技术方案。因此客户对整车制造企业提出更高的需求,需要我们提供针对不同运营场景的更可靠的定制化服务方案,并匹配满足运营的配套资源。根据节能与新能源技术路线2.0的规划,未来所有新车都将实现电驱动化,随着新能化技术成熟及成本下降,技术与成本将成为新能源商用车市场的主要驱动因素。因此,能源类型会从单一纯电为主导,向多能源形式共同驱动转变,呈现出电动、燃料电池、混动并存的局面。

基于行业痛点,我们进行了从产品解决方案到生态建设的一体化规划。我们通过深挖场景用户需求,围绕0-500公里的新能源倒短及快递、快运支线的运输场景,连接500公里以上长途干线快递快运场景,形成端到端的绿色运输走廊,通过全场景数字化运营,打造智慧物流的网络,进行长远干线的布局。基于“一车、一场景、一标定”的思路,将低碳智能重卡和自动驾驶、数字化解决方案三大业务紧密融合,深度布局矩阵式模块结构,电子电器、自研动力总成等核心技术,建设智能实验基地和数智绿色工厂,打造出高效、低碳、可靠、定制的智能低碳重卡,为客户提供DTCO的系统解决方案,大概整体降低35%-60%。同时建立一个开放的生态平台,构建包含智慧运力、能源服务、基础服务、会员服务和司机-车生活的后市场服务体系,链接内外优质伙伴,包括我们内部的蜂巢能源、未势能源以及各相关方,为客户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保障,基于以上业务协同和闭环管理为客户提供更多增值服务,支持产品的技术迭代,进而持续升级服务客户的能力,为客户创造更大的价值。

基于场景的应用需求,长城商用车坚持场景化造车,提供场景下的产品解决方案,拒绝“油改电”,我们推出了产品全新的价值平台、全新的底盘平台、全新的动力平台。我们自研双电机中央驱动是针对300公里以内导短场景,可通过智能控制策略提高系统效率。相比同级产品,电耗下降10%,这是做了4×2的,主要聚焦于300-500公里的干支线的快递、快运场景。同时我们的商用车双电机电驱桥,针对300-500公里区域的支线场景,环绕式布局,更抗造,寿命达到180万公里。8挡的DHD混动变速器,针对500公里以上的干线场景,做到30万公里的保养周期,三擎、八挡、十模,能够全路况切换至最高经济的运行模式。氢能系统针对长途干线场景以及氢能源丰富的场景,该系统能够匹配大部分市场上的氢燃料电池,自研的九合一动力域控能够全场景适配,使整体性能满足场景需求,并可以实现高效的OTA,实现“一场景、一动力”的极效驱动。围绕混动、纯电、氢能三大能源路线,长城商用车已完成新能源产品核心技术的布局。

在座的各位一定都了解,在2025年7月1日我们即将实施的重型商用车第四阶段油耗限值,会较上一阶段降低了12%-16%。当前市场现有的P2架构的混动重卡节油率大概在4-5%左右,但与15%的节油率要求仍有一定的差距。同时,受制于补能设施缺失、氢价高、换电设施建设周期长等因素,纯电车型及清洁燃料车型在中长途运输场景尚未发展成熟,长城商用车用三年多的时间完成了阶段性的低碳混动技术的攻克和高效物流解决方案的实践。在节能与新能源技术路线2.0的指导下,针对500公里以上的场景需求,长城商用车开发出适合我国干线场景的混动架构,自研了双电机混动专用变速器+芯片级集成的九合一动力域控+三合一的智能网联域控,与头部合作伙伴联合定制开发混合专用发动机,超高充放电倍率的混动专用电池小速比的驱动桥,目前已经开发完成重卡行业首个超级智能混动系统Hi4-G,实现十种混动模式的灵活切换,低速应变能避开发动机的低效区,高速用油可发挥发动机高速省油的优势,滑行时能量回收给电池充电,打通了整车到零部件、硬件到软件策略的隔阂。节油率可以在第四阶段油耗限值标准基础上再优化15%。

我们也在昨天顺利召开了Hi4-G的技术发布会,试用客户对这款技术的反响相当不错,长城商用车将持续为更多物流伙伴提供新的技术解决方案,为物流行业节能减排、降本增效注入加速度。

长城混动重卡通过搭载Hi4-G的超级混动系统,综合马力可以达到1050P,起步快、超车快、匝道加速快,通过智能分流实现全速域油电协同,加上基于全栈自研的技术体系,我们实现了百分之百自主标定、场景标定。该款车用13升的发动机开出了17升的动力表现,对比进口高端重卡,加速性提升50%,不同工况下综合油耗节省15%-25%,真正做到了更快、不费油、一样快、更省油,既保证时效又保证节油效率。

在绿色转型方面,2024年国务院发布的《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行动方案》中指出,要加快物流绿色化转型,扩大新能源物流车在邮政、快递等领域应用。2024年新能源重卡主要聚焦在200公里以内的短途运输场景,而在中长途运输场景,市场上现有车型大部分采用加大电池包度数的路径来解决续航问题,但却牺牲了轻量化和客户的综合运营收益,无法很好的平衡续航、补能、成本的三角矛盾。为了加速干线物流的绿色转型,经过团队的大量调研与实验,将纯电扩大到300-500公里,快递、快运支线场景,自研了九合一动力域控制器和商用车双电机电驱桥高能比的短道电池,能够做到自主标定、集成管控,使电耗更低、补能更快、寿命更长。

当前这款纯电重卡,多家头部快递物流客户都在试用,在成本方面,相较燃油车运营成本下降52.9%,每公里成本降低1-1.2元,整车能多装一辆中VAN的货。

在补能方面,充电效率高,可满足社会桩的双枪充电、液冷快充,充电时效能够提升30%-40%。续航方面整车契合支线快递运输场景,续航需求,平衡了场景内续航补能成本三者关系,多拉快跑,可以让更多物流企业算好零碳转型这笔账。

在轻量化产品方面,长城商用车携手兄弟公司未势能源,在氢能用及燃料电池、储氢等技术领域关键部件实现完全自主开发,拥有液氢、汽氢的牵引车,氢能的轿运车、翼展车、环卫车、轻卡等车型,目前已在唐山、天津、保定等地形成大规模氢能的示范运营项目。

在智能化方面,我们通过端云协同的TSP系统,实现盘活车辆的运行数据,实时管理运输线路、司机的驾驶行为、整车动力和载货。一方面将云端数据进行指标化,实现驾驶状态的评估指导,提高司机的驾驶水平,改善油耗状况。另一方面满足客户车队的管理需要,提高车辆资源的协调效率,能够对车辆状态进行分析,远程OTA优化车控系统,减少进服务站的维修次数,让用户边开车、边省钱。

在智能驾舱方面,长城商用车率先搭载7nm车规级8155芯片,实现86项智控及交互功能的超高算力核心,让操作更省心。同时搭载商用车WHOD、AVM360环视系统和驾驶员状态监测系统,有效规避司机驾驶盲区和疲劳驾驶带来的安全隐患,让驾驶更安心。

在智能驾驶方面,我们以EV42的多模态传感器感知技术实现前向碰撞预警、车道偏离预警、自动紧急制动功能以及更多高阶辅助驾驶功能,如速域的自适应巡航、车道的偏离抑制,交通标志的识别、超速报警、智能限速和测向雷达的盲区监测,能够满足用户安全驾驶的需求,有效避免驾驶分心,缓解长时间驾驶的疲劳,有效降低事故率。

长城商用车完成了V2X车路协同软硬件的技术储备,未来可应用至多车协同、编队行驶,当前技术能力可支持10车的编队行驶,V2V距离超过500米,能耗降低8%-15%,人工成本降低40%-80%,具备商用车业内领先的5G+V2X多车协同行驶系统,可解决车身遮蔽V2X信号的难题,编队行驶效率更高。

在高级辅助驾驶方面,结合国家的引导政策,在与社会的深度合作下,通过对长城商用车底层技术及硬件的复用、场景化的开发,下一阶段我们将实现高速干线商用车NOA场景落地,该方案可打通端到端的自动驾驶场景,通过单车智能与云平台深度结合的方式,缓解当前物流行业面临的驾驶员短缺及运营成本高企的痛点,将车辆运营成本再降低20%。

在客户试用方面,我们邀请了物流行业龙头企业和各个地区优秀的承运物流公司进行产品体验。混动车型当前期累计行驶超500万公里,客户运输时效平均提升了15%,减少二氧化碳约592吨。纯电车型目前已累计行驶了超200万公里,时效平均提升10%,减少二氧化碳约1320吨。在节能方面,其中的平原工况,如临沂到上海的路线,车货总重28吨,在平均车速86公里/小时的情况下,做到了平均油耗19.9L/百公里。在复合工况,从上海到成都路线,车货总重30吨,平均车速82公里/小时,做到了平均油耗22.4L/百公里。山区的复合工况,从昆明到上海,车货总重37吨,平均时速80公里/小时,做到了平均油耗25.1L/百公里。纯电车型在平原工况下,高速工况可以达到每公里1.1度电,山区及盆地为主的高速工况可以达到每公里1.2度电。在用户心中已经认可了混动以及我们的纯电的整车方案。

在生态建设方面,长城商用车积极开展用户共创和产业链共创,我们从研发设计到生产试用,秉承用户共创的理念,从2019年至今,持续开展了遍布南北百城,行程过万公里的用户共创活动,收获了一大批共创伙伴。在生态建设方面,持续推进与上游供应链、物流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深度共创,在新能源与绿色节能货车,ESG数字化等方面创新合作模式,打造现代物流新质生产力的标杆。长城商用车将连接一切客户创造价值的伙伴共建阳光生态,为物流客户降本增效、节能降碳赋能。

最后,长城商用车作为低碳智能化进程的倡议者和践行者,为行业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加速混动技术在商用车领域应用,产业链伙伴携手推进混动技术的研究,加速在商用车领域普及,并向更高水平节能目标迈进。打造商用车领域车联网多维度的价值挖掘、协同部署、人车路货网的高效数据库,拓展车联网高速重卡场景的应用,支持商用车由单一产品向服务载体转变;推动新能源重卡、高速路权全国互通,统一新能源重卡的高速路权政策,消除跨省通行的差异,为物流企业绿色发展注入动力;搭建零碳物流产学研的平台,加速高校科研人才的能力转化应用,联合研发商用车混动技术、氢燃料技术、轻量化技术。

感谢各位,以上就是我的发言,谢谢大家!

所转载稿件如有侵权,请与我方联系删除;邮箱:daogecaijing@126.com

评论

暂无评论
已全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