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加科技CEO容力:要给物流行业带来天翻地覆的变化一定是无人的
3月28日-30日,以“夯实电动化推进智能化实现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5)在京隆重召开!本届论坛汇聚20+政府有关部门领导、30+院士专家、100+汽车及相关领域的企业代表,共议汽车产业变革新路径。在首日商用车论坛上,智加科技CEO容力发表精彩演讲。以下内容为现场发言实录:
感谢大家,感谢有这个机会分享。智加科技是专注于重卡在干线物流上应用自动驾驶的公司,和我们的友商、主机厂一样,我们是致力于让智能驾驶能在重卡干线物流上得到应用。近年来大家谈得比较多的DeepSeek,我主要也分享一下人工智能发展对整个行业的推动。
智加科技我就不介绍了,我也是连续4次参加这个论坛,下面讲一下我想讲的自动驾驶的发展,人工智能的每次飞跃是紧密相连的。大家如果回顾过去自动驾驶的出现,比如10年前、20年前和现在已经有很大的不同,最早的人工智能还不支持现在的自动驾驶,1950年、1970年,一直到90年代,那个时候的自动驾驶主要是规则系统,虽然这个词看起来很高大上,但是那个时候实际上是“石器时代”。真正自动驾驶能够进入到现代意义上能够应用,包括推动像Waymo、特斯拉这样公司的出现,还是第二次人工智能革命带来的。这个大概是本世纪初开始,深度神经网络的出现、算力的提高,那个时候讲的很多是卷积神经网,还有那时候比较著名的就是下围棋,一流的高手下不过电脑了,因为围棋是有很多人类智能在里面,不像国际象棋这种纯粹是计算的东西。国际象棋很早机器就打过人类了,但是围棋这种有人类智能在里面,有这种我们叫模糊的东西,这个是卷积神经网出现以后才带来的。但是现在真正比较热门的或者说带来又一次革命的是第三次革命,就是大语言模型生成式AI,在外行或者像我这种不叫外行,叫站在周围的人,我不是做真正人工智能,是做智能驾驶的来看,生成式AI大语言模型,说句好听的是有泛化的能力,它能够依据一些常识,做一些原来数据里没有的判断。在过去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大数据时代,我们说的是我积累足够的数据,我所有的场景都见过,我有一个车在路上使劲开,把所有的场景都见过了,我这个车就能实现智能驾驶了。实际上我们后来发现在自动驾驶领域这个“长尾”,我们说它是一个“肥尾”,它有很多很多没见过的情况,你不能说我没见过就处理不了。早期做搜索,没见过,搜不出结果就无所谓,但是做自动驾驶没见过也必须要处理。现在的大语言模型提供了这种泛化的能力,是非常非常关键的。虽然现在依然有,他们说叫做梦,或者说是这种不靠谱的现象,但是至少这个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最近Transformer大模型这种训练,它的泛化能力让自动驾驶看到了一个曙光,就是真正做到无人是需要有这种泛化能力的。自动驾驶在范式迭代下发展,回到自动驾驶领域,从人工智能回到自动驾驶,早期是依据于高精地图,所有的高精地图我如果是有所有的模型,比如包括灯柱,包括什么地方有一个磕巴,都能做到无人驾驶,并不难,尤其是做到无人驾驶的DEMO。但是实际中遇到一些困难,所以几年开始做轻地图,地图主要是更新没有那么快,没有关系,我是轻地图,可做到,现在很多无人驾驶、智能驾驶都是无图的,这也是特斯拉从一开始坚持无图,其他的公司以前是有图、轻图,现在也逐渐到无图,还有一个就是端到端的技术的发展,最后可能是混合架构。
对应自动驾驶带来什么功能?早期依赖于地图可以做到高速公路上的点到点,后来做到轻地图的时候可以做到城市,因为依赖于地图的话,城市的变化很大,高速公路变化慢,所以依赖地图可以做到实用。但是后来做到通勤模式和全国所有都能用,无图是必然的发展趋势。通勤模式就是每天上下班的路,它学习我开车的习惯、学习我开车的点。另外一个新的说法,在产品上就是车位到车位,这些都是乘用车的,在商用车领域这个逻辑略有不同,但是可以看到在乘用车领域的自动驾驶技术,在被AI(人工智能)的发展推动下,它等于是一个很好的试验场,现在我们说无人驾驶L4这个东西,真正能做到小规模应用的也只有乘用车,也就是我们国家比较著名的萝卜快跑,在武汉,国际上做得比较好的是Waymo,在美国凤凰城和旧金山都是无人的,能够做到。做到无人是有一定成本的,有一定维护的,但是它推动这个技术发展,导致现在L3-这个概念出来了,因为L3作为人机共驾有一定的复杂度,有一定的法规问题,但是现在的概念,L3-就是说我如果出了事,智能驾驶来负责,虽然人一定要在车上,这都是一些趋势。
从前年开始,无人驾驶在商用车上已经有了很好的应用,高阶的自动驾驶已经在乘用车领域被客户广泛接受,这个是大家知道的,前面我们王琛总也谈过,说智能驾驶车在前年、去年卖了非常多,我右边这个图实际上是一个在快递、快运市场L2+重卡的销量。2024年是一个确定的销量,2025年也非常确定,因为我们已经在2025年的第一季度了,现在订单都已经开始启动了,被用户广泛接受是一个确定性的东西,尤其是在快递、快运,像“三通一达”、顺丰,他们非常接受L2+带来的降本增效的效果。主要是有效解决安全问题,跟乘用车的逻辑不太一样,乘用车的驾驶逻辑是带来生活中的便利,但是在商用重卡上安全是非常非常必要的,实际的测试运营表明我们重卡的自动驾驶能带来10倍的安全度,就是1/10的事故率。
另外就是我们国家还有一个情况,我们的物流运输领域是比较卷的,大家如果不是在物流领域的话,可以从打车看出来,滴滴比较卷的。所以降本是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如果让一个自动驾驶能够应用上,一定要起到降本的作用,现在自动驾驶被广泛接受,尤其是快递、快运,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双面单,这是得到实际证实的,在500-1000公里的情况下,可以完全一个司机轻松驾驶下来,同时是安全的。
有一个重要的数据,灼识咨询曾经说过,他在去年的时候做过一个调研,认为在2030年达到1万亿的市场规模,实际上也划分了OEM或者是卖智能车和运营,所以实际上无人驾驶,包括现在有人的自动驾驶,给行业带来一个巨大的变化是在运营方面,它降本增效带来的。
这是我们认为商用重卡自动驾驶必然发展的几个阶段,一个是技术的产品化,技术的产品化能够把这个车做到在高速公路主上能够用上,把这个技术本身能够以产品的形式而不是一个演示DEMO这种方式能够展现给用户,能够在高速公路主路上开了,可以给用户实验。最近两年做到的是实现客户的商业价值,能够在收费站的过程中实现自动驾驶,让客户感觉到它带来的便利性、带来的有效,对于物流的降本增效。当然未来需要做到仓到仓,一个自动驾驶最后做到无人驾驶,能够去掉人,不能说中间有一段是有人的、有一段是无人的,一定仓到仓做到无人驾驶,才能真正带来物流行业天翻地覆的变化,完全去掉人了。现在在技术上,虽然萝卜快跑能做到在低速的城里做到这一点,大家目前高速路仓到仓还不能做到无人,我们是作为在无人驾驶的先驱,我们也是只能做DEMO,但是这一点已经不容易了,未来能不能做到商业化应用,需要法规的支持,周主任也在这儿,代表法规方面,至于法规方面能不能支持,技术还没有达到这么成熟,等技术成熟了必然会推动法规的变化。
这就是我刚才讲的,自动驾驶技术如果实现商业化价值一定经过三个阶段,从技术到产品,最后到商品,技术本身大家都可以看到,从DEMO看到,但是成为一个产品还有很多要打磨的,要成为商品必须要有价值,这个价值的实现就要通过像我们这样做自动驾驶技术的公司,需要与真车厂合作,也需要和运力方,“三通一达”,包括我们重要的合作伙伴,像满邦这样的平台合作。
在实际的应用中把它做成商品之后,在实际的应用中达到价值。这是我们和主要的一个主机厂合作,包括我们新合作的斯卡尼亚,我们跟重汽也在谈,感谢王琛总。另外我们已经交付了像荣庆物流、中国邮政、中通,在实际应用中不仅仅要得到数据,而且还要得到用户的认可,产品要得到打磨,它才能让自动驾驶真正带来价值,才能推动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技术本身如果在实验室里就这么做是没有意义的,这是我们认为的。
我前面提到一个,我们能够做到仓到仓的无人驾驶,这是作为我们的目标,我最后就有一个视频,这个视频是我们在2024年做到的仓到仓的驾驶是无人的,在公开道路上,也感谢地方政府的支持,才能做到这一点,因为我们全国性的法规是不允许的。这个运营是一个展示性的运营,还不能常态化做,因为我们在驾驶室是没有人的。
(播放VCR)
容力:我们这个仓到仓是从一个物流园到另外一个物流园,中间有城区道路、有类似国道的道路,还有高速公路,这个卡车是半载,20多吨。要做到这一点,比如像萝卜快跑做到在城里(武汉)这样的运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我们在物流园会有逆行的车、电动车,这些东西都是我用高清地图解决不了的,因为早期的这种DEMO高度依赖高清地图,我们现在也顺应这个潮流,要真正做到自动驾驶,不能完全依靠地图。也依赖于现在的ETC,也可以做到无人,以前卡车过去轻重人家一定要来看的,现在我们也是在地方政府配合下,我们用ETC就直接识别这个抬杆,然后直接就上高速了。
我们认为无人驾驶虽然是一个未来,但是这个技术本身一定要坚持做,别把这个技术结果不断地应用到现在有人驾驶的L2-的重卡上,这是我们一直秉承的道路,因为我们认为终局要给物流行业带来天翻地覆的变化一定是无人的,不能去掉人的话,从降本增效的效果上一定是打折扣的。这里包括一些城区的道路,虽然不是很复杂,但是对于一个半载的重卡来说还是比较有挑战的。
我就这样了,时间到了,因为后面还有一位讲者,后面进入物流园自己停车我就不再演示了,谢谢大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