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王青:今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达1700万辆
3月28日-30日,以“夯实电动化推进智能化实现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5)在京隆重召开!本届论坛汇聚20+政府有关部门领导、30+院士专家、100+汽车及相关领域的企业代表,共议汽车产业变革新路径。在30日召开的市场与消费论坛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青发表精彩演讲。以下内容为现场发言实录: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 王青
各位嘉宾,各位朋友,非常高兴一年一度的百人会,也很高兴与老朋友相聚,与新朋友相识。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对今年汽车消费的市场及政策预期》。
首先,去年在整个汽车产业、汽车市场、汽车消费取得了相对比较理想的增速也好,成绩也好,背后实际上还是有一些特殊因素在里面。
从结构上来说,从左图可以看到,新能源汽车和出口依然是整个汽车增长的主要引擎。无论从总销量,还是从国内销量来看,新能源汽车出口对于销量增长的贡献率保持绝对的水平,比如新能源汽车国内销量贡献率超过800%。在市场增长的动力上,客观来说,还是政策对于整个市场的驱动发挥了非常关键甚至可以说是决定性的作用。右图可以看出来,在(去年)上半年整个汽车市场增长和消费大盘增长一样,相对乏力,但是到了7月,加力扩围以旧换新政策之后,整个市场增长保持非常高的增长速度。
从乘联会发布的数据来看,有两个说法,去年换新政策拉动乘用车国内零售量的增长160万辆,最近听说核算之后240万辆,不管哪个数字,都把中国汽车国内的零售增速从负增长拉到正增长的水平,如果按240万辆(计算),拉动了将近11个百分点。从这个特点来看,政策对于去年市场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
整体上来看,目前中国汽车市场还是处在2019年之后的调整周期里面,从图中可以看出,虚线是国内实际销量汽车市场潜在增长率,剔除进出口因素。从2019年到现在,整个市场向潜在增长率回归,最近这两年会出现一个波动,中枢向着潜在增长率回归,我们的基本判断是这样的。
第二,从消费大盘来看,长期视角来看,我们现在谈消费降级或者市场需求不振这些情况。但是从全球的典型经验看,包括国内的实际增长情况来看,消费率和居民的消费倾向一般都是随着经济的增长,特别是人均GDP增长呈现U形轨迹。
第三,我们国家从2010年开始,基本上到U形的底端,从2010年到现在,长周期来看处在回升趋势。2019年之后,不管是服务消费,还是商品消费,都出现了短期的回落,但是我们认为这是暂时性或者阶段性的特征,这个跟宏观经济国内外经济形势是直接密切相关的。一旦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消费水平依然会沿着上升的大的轨迹去进行。
从短期来看,最近一段时间,我们的消费大盘或者消费市场整体上还处在企稳回升的过程中,无论从消费者信心指数、就业满意度指数,还是从社零总额的增速变化上来看,长期来看处在筑底企稳回升的过程中,今年春节以来出现了一些明显边际改善的迹象,下一步的发展还有赖于政策和整个宏观经济恢复的情况。
第四,对今年汽车市场怎么看?列出一些大家相对关注的问题。
1、以旧换新政策会不会产生消费的透支,这个不仅是市场关心的,也是领导所关心的问题,你的判断决定了今年明年补贴政策什么样的走向,还要不要补?怎么补?
从政策的效应上来看,以旧换新在今年还会产生比较明显的政策拉动效益。
(1)进一步增强了市场的信心,包括消费者的信心、企业的信心。今年的政策扩围以后大概覆盖了2500万辆乘用车,包括报废和置换。进一步会激发下沉市场和中西部地区市场的潜力。针对汽车的换新也做了几轮调研,现在在中西部地区实际上换新政策的潜力客观来说还没有被充分激发出来。有一些消费者甚至经常打车的时候问出租车司机,他们对于这个政策其实还不太清楚,有的甚至不知道还有这么一个政策。今年如果继续推,把宣传的力度搞上去,换新的效应还会进一步体现,特别在中西部地区。我们大概估算了一下,今年大概拉动汽车报废,包括置换更新、消费超过200万辆。去年和今年整体上来说,拉动的绝对量相对来说是差不多的情况。有人也许会问,去年只实施了半年,今年要全年实施,为什么量还是一样的?因为整个消费的决策不是每个月平均进行的,可能在一个点上大家会有一个集体行动的过程,导致了整个消费的决策,报废更新的决策在一两个月之内,所有的人都会做出反应,有这么一个效应在里面。
(2)从明年开始,新能源汽车购置税优惠退坡,今年是免购置税的最后一年,这个政策会跟换新政策相叠加,会放大今年对于整个汽车市场特别是新能源汽车消费的促进作用。
(3)一些地方在政策的落实过程中还是有一些时滞。1月份为什么市场波动比较大?很大的因素就是新旧政策衔接过程中还是略显仓促,整个市场预期不明确,导致了厂商、经销商、消费者在决策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波动。但是现在来看,有一些地区具体的实施细则和方案正在显现效应,甚至还没有明确地落地。随着这些问题的消除,整个换新政策的效应也会进一步释放出来。
从是否透支这个问题来看,我们做了一些测算,最终的结论,今年来看,没有明显的提前集中消费的效应。2020年以来,我们测算了一下,被抑制的消费需求,有支付能力但是没有在市场上转化为实际消费的部分,包括就业、收入预期变化产生消费者决策的波动,大概还有270万辆。今年大概还有50—100万辆被抑制的需求会继续释放出来,这是今年的情况,仅限于今年。明年这种透支效应会不会显现出来,或者说提前消费,还需要观察和分析,大概率明年可能增速最起码较今年有一个相对回落。
2、刚才说了新能源汽车是支撑去年整个市场和消费增长非常重要的因素,经过具体分析,从汽车整体的增长来看,新能源汽车对于燃油汽车的替代效应大概是98%。也就是说卖了100辆新能源汽车,大概98辆车是从燃油汽车市场直接替代过来的,新增的效应相对来说比较小,仅增长了2辆。因为有了新能源汽车,一些消费者才决定买车,这部分大概是2辆,大部分都是在我本来就要买车,只是在新能源还是燃油车之间做选择,选择了新能源汽车,这是两种效应,新能源效应和替代效应。
今年新能源汽车的销量整体上来说,我们判断会有望接近甚至达到1700万辆的规模,而且国内新能源乘用车的市场占有率接近58%。从目前到2027年,整体上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占有率还会保持一个比较快的增长势头,新能源汽车和燃油汽车实际是此消彼长的过程。
3、很多人关心现在这个格局下,兼并重组、市场出清的过程会不会加剧,会不会加剧当前的内卷竞争格局?我个人判断进入新的窗口期。
(1)从一般的创新性产品市场规律来看,当国内的市场占有率相对传统产品超过50%以后,新能源汽车的增速会逐步回落,这个回落是一个自然回落的过程,这也是很多创新产品发展的一般规律。当然,燃油汽车市场会继续收缩,特别是新能源汽车的性能、体验、价格继续发生变化之后,它们之间的竞争关系可能会进一步深化。一方面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增速在降,另外一方面燃油汽车的市场占有率也在降。这种格局下,整个市场的产业组织一定会加快调整,最起码会进入到一个新的窗口期。最近市场上重大的变化已经把这个趋势初露端倪。
(2)随着市场的日益细分,新能源汽车是新物种,它的特点整个消费是跟消费大盘,跟整个消费变革的方向是一致的,个性化、差异化、体验化、科技感、圈层化、社交化,甚至有一些IP化。现在的消费跟IP结合非常紧,汽车下一步可能也会朝着这个方向去发展。在这种大的变革背景下,新能源汽车企业和品牌的承载力是提升的。相对燃油车来说,因为市场细分以往基于规模经济和主流市场的格局会被打破,市场会自然容纳相对多的品牌和企业,也就是说我们的市场格局最终新能源汽车企业的数量要比燃油汽车时代相对多一些,这是一个合理的市场格局。
整个汽车发展过程,从千人汽车拥有量的变化,不同阶段增速调整,左图来证明上面的观点。现在处在200—400辆区间,千人汽车拥有量潜在增速从之前100—200辆的9.9%自然回落到3.6%,从2021年开始未来14年平均复合增长率大概是这么一个水平,是一个自然回落的水平。右图是创新型的产品,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有率变化,根据发展的阶段,我们判断从20%~50%的阶段,只用了三年时间,平均每年增加12%,这是增长最快的一个时期。到了50%~80%的阶段,大概也是两到三年,每年增速10%左右。这两个阶段是增长最快的阶段,我们判断到了2028年、2029年,整个市场占有率增速出现明显的下降过程。
最后,今年到底是什么情况?综合以上各种因素,我们判断在不触动新的扰动因素的条件下,今年国内汽车销量不包括进出口因素,增速大概是3%~4%,其它协会、机构和专家也有自己的预测,大致上高的可能就是5%左右,3%~4%的判断处在相对居中略乐观的状态。
这是我们对今年市场的整体判断,明年像刚才说的,大概率增速会出现小幅回落,潜在增长率的基础上上下波动,我们认为是基本成立的。
以上就是和大家分享汇报的内容,请大家多多批评指正。谢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