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电动车才是最低成本出行工具
3月28日-30日,以“夯实电动化推进智能化实现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5)在京隆重召开!本届论坛汇聚20+政府有关部门领导、30+院士专家、100+汽车及相关领域的企业代表,共议汽车产业变革新路径。在30日召开的市场与消费论坛上,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发表精彩演讲。以下内容为现场发言实录: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 崔东树
大家好,我是来自乘联会的崔东树,今天很高兴跟大家讨论我们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中国汽车发展的我们的判断。
首先,我们认为中国整个汽车呈现强势良好走势,世界新能源车表现呈现极强的结构性增长特征。2020至2022年三年疫情期间,世界汽车处于躺赢的状态,日子过得特别愉快,2023至2024年,整个世界汽车进入一个充分竞争的新的阶段,今年世界汽车进入一个相对混乱的阶段,中国占世界汽车份额达约35%。
从发展来看,中国车企表现极其优秀,尤其是今年1至2月份,按照乘联会的统计,世界前十位车企中,两个车企是中国的,其表现极其优秀,包括比亚迪、吉利汽车。在前两个月,中国汽车由于春节因素,总体表现属于相对偏慢的状态,在春节因素的干扰下,我们的主力车企,吉利、比亚迪仍然占到世界第六、第七位的水平。未来两个月,我们相信他们的位次还会向前提升,中国自主车企的地位在今年之内应该会有三家进入世界前十的范围,比亚迪、吉利、奇瑞这几家企业都会呈现相对良好走势,而且在全球会实现全面扩张的良好表现。
在此发展下,世界新能源车呈现相对较强走势。按照乘联会统计,2024年达1600万辆的规模,整个纯电动、插电混动、新能源实现较好发展,并且在此发展中,纯电动的表现呈现相对较稳的发展态势,插电混动以中国为代表实现了较强的增长,普通混合动力也实现了一定的增长态势。
在此增长之下,中国汽车在世界纯电动的占比中,目前还保持比较稳定,2022年占比为66%,2024年为65%,2022至2024年基本保持一个相对稳的态势,并没有实现太大突破。以比亚迪为代表的车企获得了超强的发展,吉利汽车亦表现极其优秀,但是一些其它的企业(例如第四位的企业)面临着一定下滑的情况。
整体来看世界各国都把纯电动作为发展的核心重点,把整个能源转型和低碳发展作为发展的重点。所以,纯电动是核心竞争的焦点,而中国企业最大的特色是在于中国自主创新获得了巨大的发展。中国自主创新,以比亚迪和吉利为代表的插电混动,按照乘联会的理解,狭义插混表现极其优秀,中国的插电混动从2020年的25%的份额上升到2024年的78%份额,而且四季度达到84%的份额,实现了从四分之一到了五分之四强的良好的表现。中国以插电混动为代表实现了自主创新的突破,在狭义插混中,比亚迪、吉利、奇瑞等表现优秀。更大的特色是以理想、华为、赛力斯为代表的增程式获得了超强增长,世界前九位的插电混动车企业基本上全是中国车企。
乘联会在内部讨论一个问题,如何定义新能源的问题。随着补贴的逐步退出,我们要淡化新能源的概念,要强调油车的消费升级,燃油车、普混、插混都是有发动机的车型,属于燃油车,这种情况下,插电混动对普混、对燃油车都是一种升级,传统车企仍然有巨大的发展空间,而智能化需要的是电,插电混动也满足了可智、可电的情况,带动了传统车企能够实现有效地转型升级,不仅发展纯电动车,而且插电混动、混合动力、燃油车都有向上的发展空间,各个车企都有向上提升的空间。
中国车企给世界做出榜样,创新的能力带动中国车企实现了超强的发展,在此发展下,中国新能源车实现了超强发展态势。
2022至2025年是中国汽车发生质的变化的几年,中国汽车本身有两个结构,第一,集团层次。第二,车企层次。目前来看,以集团层次为竞争的概念已经大幅弱化,以车企回归竞争主力地位的特征极度明显,过去以上汽、一汽、东风为代表的整个主力车企的集团现在已经变成比亚迪、吉利、奇瑞等独立车企为核心竞争的主力格局。所以,汽车已经回归到了以车企品牌为竞争的新的阶段,原有的集团竞争已经面临全面地退出,完全以车企为核心是我们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新的标志。
在此发展之下,国家推动了消费品以旧换新、报废更新的政策,适应了整个中国消费从过去“有没有”到“好不好”的换购升级的良好发展态势,对我国新能源车带来了巨大的拉动,尤其是新能源车中可能80%都是换购升级的群体,使我国首购从过去60%的比例,下降到现在不到40%的比例。换购、增购实现了超强的发展,中国消费者的家庭实现了进一步的消费升级,拉动了车市进一步良好走势的特征。
在此走势下,2025年中国新能源车实现了爆发增长的态势,2021年、2022年、2023年这今年里,从百万量级实现了从千万量级的跃升,创造了一个世界的奇迹。国内零售规模从2020年仅100万辆,到2024年已达1089万辆,国内零售实现超强突破,推动车市全面发展的良好态势。今年1至2月份我国克服了春节因素带来的特征。中国跟西方不同,中国是过春节的,西方是过圣诞节的,他们是年末低、年初高,我们过春节,春节有半个月左右的中国人基本上不干活的时间,中国春节之前,整个汽车的表现总体是1至2月份比较弱的表现。在比较差的情况下,1至2月份的零售同比增长达到了35%的良好走势,实现了超强的增长速度,与2023、2024年相比,2025年仍然保持在35%的超强增长,证明中国车市增长动能仍然没有衰减,车市增长仍然保持强势良好的增长特征。
出口方面,今年的表现总体还是不错的,同比增长了29%。2月份特斯拉出口大幅下滑的情况下,我们依然保持1—2月份良好的出口增长态势,我们认为是中国自主创造的一个奇迹。尤其是以比亚迪、吉利等车企为代表,新能源车出口实现良好发展态势。在此发展下,今年整个产业链呈现高度景气状态,电池产业在今年1—2月份实现了超预期的爆发增长的态势。我们的电池产量从去年2月份只有44GW,到今年100GW,翻了一倍以上。磷酸铁锂电池去年是28GW,今年是81GW,涨了近3倍。三元电池总体高端利用比较低,但也是出现了比较小幅的增长,电池出口从过去9GW到21GW,实现了爆发增长态势。所以,今年产业链的活跃度大幅增长,整个产业链实现了高景气度良好的市场表现。
在这个表现之下,电池装机的增速,整个动力电池装车率相对来说呈现比较良好的态势,而且现在装车率今年是在逐步降低,2021年是70%,2022年是50%,2023年是50%,2024年是50%的水平,但是到了2025年2月份,现在累计装车率大概是35%的状态。可以看到电池产业为汽车产业作出了巨大的资源储备,整个电池的供给实现了超强的供给状态,在此供给下,新能源车渗透率,今年1—2月份,新能源车渗透率从批发渗透率已经达到45%的水平,零售渗透率现在表现来看也是相对不错的,达到了较强的增长状态。所以,中国整个新能源汽车呈现了高起步、全面发展的良好的态势。因此,中国车市呈现了极度活跃状态。而中国车市的极度活跃状态,离不开报废更新、以旧换新补贴,我国去年发放960亿车市补贴,所以去年下半年,整个车市结构呈现出如脱缰野马式的爆发增长的态势,A00级从8万到17万,A0级从9万到15万,A级从5万到13万,实现了爆发增长态势,除了特斯拉之外,我们的高端车型也从10万到了16万的纯电动私人高端的良好表现。下半年国家掏了1000亿,对车市实现了超强拉动的效果,私人增程和狭义插混的表现还可以,但是没有补贴的,纯电动和单位用车市场、狭义插混的单位市场、出租网约市场,总体来看都是相对来说比较低的状态。
我们看到国家的促消费政策,对私人消费起到巨大的拉动作用,而今年我们又是给了近2000亿的补贴,整个新能源车呈现了爆发增长态势。在此爆发之下,中国车市面临的核心问题是中国车市平均数还是不错的,但是差异太大。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四个省列为“长四角”,是中国新能源车发展的核心增长动力。浙江千人保有量297%,安徽千人保有量169%,安徽跟浙江为什么差这么大?差了100多台的千人保有量,基本上差了一个量级的概念。这里就体现了各地消费不同,居民消费热情没有被激发,居民的购买力还没有有效释放,还没有有效的产品对应这一块的需求,所以中国车市还有巨大的增长区间。中国新能源车尤其是插电混动在此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我们做了分析,目前在大城市和县乡市场,整个新能源车插混的渗透率是17%,大城市是19%,平均是18%,整个来看不论是村里人还是城里人都是乐于买插电混动车型,而纯电动车型,在县乡市场是26%,在大城市是40%,还有明显的差距。所以,中国自主实现以比亚迪、吉利为代表的插电混动的突破,为中国车企的全面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使我们车市实现了从城市到乡村全面振兴发展的良好表现。在此发展表现下,中国最大的奇迹,中国的充电桩是世界领先的,我们车桩比已经达到了1:1的比例,按照乘联会测算,我们测算的原则是一个公桩等于三个私桩,也就是一个公桩服务三辆车,我们达到1:1的比例,实现了超强发展。与此同时,我们在车桩比1:1的时候,大量的充电企业的桩一个月的充电度数只有100—200度,也就是一个充电桩一个月充200度电,也就是充3辆车,30天充3辆车,忙不忙?在这里,像广汽能源、蔚来、小桔充电都达到5000—7000度的水平,所以充电桩企业的充电效率有30倍、50倍的差距。因此,我们看到中国实际上最优秀的是中国能制造大量优秀的充电桩,同时中国安装的能力也超强,让充电桩走遍了全国,实现了全面发展的良好态势,在中国实现了电动车良好的普及态势。但是中国之外的地区是不是有中国这么强的建筑安装能力呢?根本就没有。我们觉得中国插电混动对油车的这部分,未来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应该有更大的促进性的作用。
智能化助力新能源发展的良好态势。
以中国创新式发展的DeepSeek带来了2025年开局以来中国人自豪的全新的发展,创造了中国的奇迹,带动了整个大模型创新的发展,尤其是DeepSeek在萃取大模型下,成本比较低,使用便利性强,给大家带来了真正切身的感受。2024年,在ChatGPT出来之后,我们天天在讨论,但是没有用过。2025年,在DeepSeek推出两个月之内,在座的很多人都天天在问他们,天天都在接入大模型,尤其是我们的主力车企现在已经全面接入大模型,包括吉利、奇瑞、比亚迪、长安、广汽、长城、东风、零跑、奔腾、一汽红旗等全面接入大模型,使车真正成为人的一个好的沟通的伙伴、一个好的助手,实现人、车之间真正的智能座舱无缝衔接,更好的驾乘体验,使智能化真正地服务于车,实现了全面发展,使智能座舱实现了真正有温度的一个产品,使自主品牌相对来说与部分国际车企的产品实现了断代式的差距。有些车企说我们已经领先世界三到五年,我觉得在智能座舱新技术应用方面,中国自主车企绝对是领先于世界,有极其优秀的表现,尤其是在自动驾驶方面,中国自主车企实现了全面的发展,无论是以华为为代表的,还是以大疆为代表的,以其它企业为代表的,尤其是地平线这些优秀的芯片制造企业,整体为我们的智驾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在这个推动之下,我个人还是要强调一点,电动化是全场景竞争,新能源车的竞争没有上半场、下半场,电动化是永远的竞争,因为电动化真正带来的是产业链全新的革命。
在座的可能不一定像我们这么感受到电池整个产业链深度的影响,中国有巨大的世界优势,电动车以电池整个全新的转变,带来中国对世界汽车工业颠覆性的影响,这个影响是数万亿美元级的影响,人民币应该会达到数十万亿级的超大影响。电动化未来几年甚至十几年将全面地颠覆世界汽车的格局,而智能化是一个锦上添花。我们看到大量智能化的产品在到期之后,很多人是不续费的,智能化的功能,包括智能手机是无法评价智能化的水平,我们智能化的手机还是要比拍照、比芯片、比基础的(功能),没人比智能化,实际上比的是硬件的状态。现在制造大国多在进行制造业革新,而制造业争夺最核心的一点是新能源车产业链的争夺,未来十年以内,我们相信整个中国跟世界在新能源产业链的竞争将是极其激烈的,而且中国必将取得优异的成果。
在这个发展之下,自主、合资在OTA升级,在智能化方面我国取得巨大的成就。2024年自主的OTA升级达到4000次,合作OTA升级达到400次,证明自主品牌无论是在语音搜索、地图、生态、系统设置、车机补能、智能驾驶方面全面地实现了日用日新的良好的体现,为车市发展带来巨大推动。新势力企业,问界、理想、华为、赛力斯、比亚迪、吉利、腾势等表现极其良好的态势,而智驾平权带来全新发展的良好表现,尤其是电动化带来出行全新的体验。所以,油车电动化和纯电动车共同给我们带来全新的一个智能化的世界。车辆最重要的是燃油车也要加电,智能电动车给我们带来全新的出行、旅游、娱乐各方面的体验。所以,开电动车是真正能够在车上吃火锅、用冰箱,真正给我们带来全新的一个车的生态,所以电动车智能电动化必然使中国汽车颠覆世界的发展,中国将助力世界绿色发展的良好态势。
乘联会有几个观点:
1.电动车是高效率、低成本的出行工具,最低成本的出行工具不是公交车、地铁、高铁,是我们的电动车。因为电动车一公里出行6分钱,而且我们是点对点的出行,比公交车、比地铁、比高铁都会相对来说优秀很多。所以,未来电动车是出行的核心支撑。
2.电动车是独立的第三空间生态,给消费者带来了家、单位之外真正的独立空间和我们真正的旅游自我享受、自我陶醉的空间。所以,电动车是我们最私密的一个空间,电动车不会因为它的共享化而实现车辆的减少,而是人车的关系更加密切。就和人一样,每个人可能都有自己的手机,每个人都不会把自己的手机给别人用。每个人未来都会有自己私密的车内的生活,私密的车内的体验,电动车是独立的第三空间,给我们带来巨大的提升。
3.电动车是分布式能源体系的储能单元,这种储存单元使我们的能源体系将发生质的变化。未来中国随着充电桩全面私车普及,慢充将是核心的发展方向,80%以上肯定都是慢充,而且实现桩跟能源互换体系,车作为一个大型“充电宝”,给电房返送电,实现绿色低碳良好的发展。在此发展下,我们核心的体验是汽车的电位从机械工具变成耐用电子消费品,汽车将变成芯片+电池的一个组成,跟我们买手机一样,现在买手机肯定要看芯片、功能,而买汽车未来也跟手机一样,必然成为要选择智能化的水平、要选择芯片的水平,而这类产品必然是短命的产品,因为芯片跟电池不可能跟机械性的产品一样能用18年,一个丰田车能用18年,我们相信一个智能车的芯片,18年之后实在是太落后了。所以,即使芯片没坏也遭到淘汰。我们相信汽车使用周期大幅缩短,未来中国汽车的保有量将突破4个亿,突破4个亿以后,如果18年,也就是一年2000多万的销量。如果是10年,就是4000万销量,如果用到8年,更新的速度更快,就是5000万的销量。跟手机一样,汽车的销量将得到进一步地大幅提升。同时,中国巨大的优势是中国出口的发展,中国汽车出口从100万到2024年641万,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今年1—2月份仍然同比增长17%,实现了超强的增长速度,尤其是在发展中,中国的油车表现极其优秀,2024年同比增长26%,新能源车同比增长12%。所以,油电同强是我们海外发展的一个共同特征。在此发展下,我们同时要对理念做不断地更新,我80年代末大学毕业时,人家告诉我石油枯竭论,现在还有人提吗?我们当时说中国油只能用20年,世界的油只能用50年,到现在还有人提这个事吗?石化油学说又替代了其它的理论。应该说石油枯竭论已经算是过时理论,中国的油越用越多,世界的油越用越多,整个地球的石化资源将进一步丰富,油价将进一步下降,我们对油车要重新定义,确保油车也要实现电动化,新能源车并不排斥燃油车,实现油电同强、插电混动,我们自主品牌创出产业发展的新趋势,应该获得同步发展。同时,中国现在以全新的理念发展,明确宣布中国的锂矿资源从过去的世界第六位跃升到世界第二位,这是地矿部庄严的宣布,同时大量发现油田,我国先发现10个亿级的油田,19个千亿级的气田,中国的石油资源、锂矿资源探明储量大幅增长,世界的资源关键在于投入探索,资源就会大幅增长。所以,新能源发展将呈现可持续的良性发展的良好的态势,在此发展之下,中国跟世界最核心的竞争是世界产业链的竞争,美国的制造业欲转变空心化,欧洲希望建设电池产业,日韩也在努力增强竞争力,但是中国以新能源车产业链为强大的核心的体系能力具备强竞争优势,中国车企的竞争力将越来越明显,尤其是中国车企在固态电池各方面全面地努力投入,实现快速发展,推动行业快速进步。在此发展下,乘联会对今年的预测,客观地说乐观度在大幅提升,2022年的时候,我乐观度仅40%;2023年,大概是40%左右;2024年的1—2月份大概在40%—50%,今年1—2月份乐观度从月初预测的1月份的乐观度56%,到月末评估90%。对3月份的预测乐观度达98%,一二三月份我们全面预测乐观度大幅增长的状态。今年我们国家的政策推动了行业全面发展,乘联会的预测团队大概有50个厂家人员共同预测,选择其中优秀的人,对预测团队核心代表的预测状态,从年初的2%的水平,在3月份我们从2336调到2364,调增到3%的比例,国内销量比例从3%调到5%,因为今年还有一个可喜的变化,去库存周期逐步地结束,经销商心态在稳定,库存在去年剧烈地减少,而在今年库存大幅减少,整个行业进入相对稳态的周期,对行业发展起到良好的作用。所以,3月份我们测算,目前来看新能源车的渗透率大概是56%,实现新能源车的较好发展。新能源车的年估量从1570现在调到了1614的状态,实现了进一步的增长。我们原来预期的是我们一季度零售量转正,因为1—2月份由于春节因素,与去年的晚春节相比,实现了春节因素的干扰加上去年年末的透支,我们担心今年一季度还能不能实现增长?但是现在1—2月份已经实现1%的增长,3月份目前来看周度数据走势极其良好。所以,我们也把这个数据进一步地调高,现在来看批发量整个增长速度从5%调到6%的增长速度,实现较好增长。汽车总的批发增长速度也从4%调到5%,从3260调到3290的水平,实现进一步增长。
这是我们这几个月国家政策强力给力、市场相对较好,而且中美关系目前处在纷繁复杂的状态,美国和世界各国形成严重对立的关系,我们反而实现了中国车企在世界上、在国内有一个全面稳定发展的较好态势。所以,目前我们对中国车市发展是更加乐观的。同时中国汽车发展最大的一个优势,为什么说电动化是全场的竞争?因为中国制造业跟世界的竞争核心是制造的竞争,中国占到世界33%的比例,而日韩、欧美整个合起来还有世界50%的比例,未来来看,中国汽车没有占到世界50%以上的比例,这是中国汽车没有成为世界汽车制造业中心的一个问题。我们要看到发展的特征,要学习,中国为什么叫做世界制造业大国?我们手机占世界75%,彩电占69%,空调占75%,光伏占86%,锂电池占81%,汽车只占33%,而新能源汽车占到了60%的比例。所以,在新能源化转型中,我们必然从30%向60%发展。同时中国摩托的发展给我们起了表率作用,中国摩托不是垮掉的一代,中国燃油摩托出口一年1450万辆(海关统计),电动摩托2200万辆,合起来3600万辆的规模。世界摩托,大家统计是6700万,这6700万的统计数据可能偏低,我们占到世界55%的比例,而汽车占到33%的比例,新能源车占到66%。所以,我们相信中国电动化转型必然推动中国汽车走向世界,使中国汽车成为世界人民真正喜欢的一个产品。
谢谢大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