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汽车博物馆馆长乔晓鹏:柴油车不会被完全替代,但需要技术革新适应低碳时代
2月19日,由中国欧洲经济技术合作协会智能网联汽车分会主办、北京汽车博物馆协办,《财圈社》及《道哥说车》作为官方合作媒体的《中国轻型商用车动力进化论坛》正式拉开帷幕,本届论坛围绕“油电之争,一定要见分晓吗?”主题,希望通过专家与车企高管分析当前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探讨高效柴油发动机技术的发展潜力及其在节能减排方面的贡献。
开幕环节,北京汽车博物馆馆长乔晓鹏为论坛致辞。
以下为演讲实录:
首先代表北京汽车博物馆欢迎嘉宾和我们江铃的朋友来汽车博物馆参加开展活动。
非常高兴崔东树秘书长、陈士华秘书长、帅石金教授、骆旭薇院长、李闯总经理以及主办方王禁秘书长的到来,大家下午好。
北京汽车博物馆是我国第一家由政府主导建设的专题博物馆,到今年14年。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一直见证了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壮大和定位北京汽车博物馆就是我们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历史文化坐标。经历十几年的发展,从一家新馆成长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全国最具创新力博物馆。作为集博物馆、科技馆于一体的综合性场馆,北京汽车博物馆肩负着博物馆与科技馆的重要使命,构建了汽车主题特色科普教育体系,包括“汽车文化”“汽车科技”“汽车生活”三大板块,“馆校融合”“大众科普”“创新创意”三大个方面。累计开展各类科普活动3000余场次,接待游客超过800万人次。尤其是疫情之后,汽车博物馆已经成为了北京的网红打卡地,每年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超过
今天的主题是“中国轻型商用车动力进化--油电之争,一定要见分晓吗”,这也正是中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缩影。新能源与智能化双轮驱动的技术突破使中国轻型商用车动力系统正经历者革命性的变革。纯电驱动、氢燃料电池、混合动力等技术路线百花齐放,部分企业电驱动系统效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与此同时,智能网联技术的深度融合,让车辆从“运输工具”进化为“智能终端”,为物流效率提升和城市低碳治理提供了全新解决方案。同时,柴油车在特定领域仍将长期存在,但新能源车将逐步占据主流市场,新能源车在智能化与环保领域的优势将加速市场格局重塑,两者将长期共存并差异化竞争。柴油车不会被完全替代,但需要技术革新适应低碳时代。
国外市场对低碳物流的需求激增,使中国新能源商用车成为了“出海”的主力军。如何通过动力系统的可持续进化,在全球价值链中占据更加有利位置,如何通过科技外交与汽车科普助推中国新能源商用车产业发展与开放合作,以科技人文交流促进民心相通,在对话交流中阐释世界汽车文化多样性,增进文明交流互鉴也应成为本次论坛需要深入思考和探讨的课题。
作为首都的文化名片,北京汽车博物馆在汽车文化的传播方面开展了创新探索与生动实践,有力促进了汽车文化交流互鉴。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发挥汽博馆的独有的文化作用,与中欧协会智能网联汽车分会和在座的专家学者、汽车企业携手,助推技术文化融合平台建设、助推产学研协同创新、助推文化新质生产力建设。面向未来,我们诚挚地欢迎在座的各位,共同携手在汽车文化创新方面开展更加广泛和深入地合作,共同讲好中国汽车故事,传播汽车文化与科技,推进文化自信自强,为我国由“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贡献力量。
汽车的动力进化史,本质上是一部人类突破自我、拥抱变革的奋斗史。从马车的蹄声到电动机的轰鸣,每一次动力革命都将深刻重塑社会形态与文化认知。今天,我们站在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潮头,既需要技术的硬实力,更需要文化的软实力。
北京汽车博物馆愿做一粒火种,以文化之光点燃科技创新的引擎,以文明互鉴照亮中外合作的未来之路!愿与中欧协会智能网联汽车分会携手,以文化为媒、以技术为基、以创新为魂,共同书写中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创新发展的新篇章!
最后,预祝本次论坛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