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铃汽车李闯:轻型商用车用户需求的核心本质及油电选择
2月19日,由中国欧洲经济技术合作协会智能网联汽车分会主办、北京汽车博物馆协办,《财圈社》及《道哥说车》作为官方合作媒体的《中国轻型商用车动力进化论坛》正式拉开帷幕,本届论坛围绕“油电之争,一定要见分晓吗?”主题,希望通过专家与车企高管分析当前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探讨高效柴油发动机技术的发展潜力及其在节能减排方面的贡献。
开幕致辞环节,江铃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李闯发表了题为“轻型商用车用户需求的核心本质及油电选择”的演讲。
以下为演讲实录:
尊敬的媒体朋友们,崔秘书长、帅教授大家下午好。今天基本上都是行业大咖,怎么会有销售的?首先我说一个观点,所有的研发一定是基于需求,所有的需求一定是有场景化来驱动,不管选择油还是电,回到它核心本质的需求。
轻型商用车是生产资料,所以如果看用户到底在乎什么,毫无疑问轻型商用车和乘用车不同,它本质的区别,用户对轻型商用车来说他最在乎赚钱。不管选择油还是电,最后的目标都是我要赚钱,这个是它的核心本质。
如果动力选错了,会有一个什么样的后果?省油不省钱,或者选了新能源之后没有地方充电也会是一个问题,政府补贴能不能长期依靠?
油也好,电也好,用户只要一个答案:最合适。
商用车的核心需求始终绕不开三件事情,好用、划算、不添乱。好用,用最通俗易懂的话来讲就是能干活,不耽误事儿。要有场景适应力,拉得动、跑得远,任何时候都不能掉链子,高强度运作,就像陈秘书长讲的像皮卡,很多时候是在无人区,用在油电这种特殊场景,你是不可能用新能源、电车。
划算,就是挣钱。单公里成本怎么算?油耗、充电成本,最后的维修、维护成本。如果换电池,成本多高?修发动机的成本多高?所有这些都要做综合评估。购置成本和补贴,比如新能源像皮卡研发出来一定会更贵,柴油便宜,哪个更值?
不添乱。很多时候要求一定要对政策、法规、趋势看得清楚,排放标准收紧,柴油车是不是还有机会?有很多朋友问我说江铃已经有了493一代神机,柴油机所有在业内的口碑毫无疑问是最好的,为什么现在一定还要做这样另外一件事情?核心的本质也是需求。包括新能源的补贴又能撑多久?政策变了怎么办?
要是想好用,具体的场景油电该怎么用?我们回到各个车型来看。
皮卡用户。皮卡在中国的定性是货车,比如在一些建筑工地、农场、矿山和越野环境,因为它本身的性质负荷很大,要求长续航,应用的环境很恶劣,所有的属性决定皮卡一定以柴油为主,在一些极寒的地方是契机,但新能源的渗透率目前比较低。混动的政策会比较友好,很多地方挂绿牌,适合轻载和的,但是成本高难维护。
纯电的话长途是它的短板,低负载,它很多时候不能干重物。对应的应用场景,充电桩覆盖不足,像大环线穿越无人区没有谁敢开电车。对于皮卡来说一定是燃油为主,混动做补充,纯电目前不适合这种工况。
轻卡用户我们选长途,还是短途,差别同样很大。如果干线物流,一天500公里以上在跑长途,追求极致运营成本,而且车不能停,这种毫无疑问电车一定是不考虑的,因为在柴油上有续航优势很明显,技术成熟,维护容易,成本稳定。混动可以利用电动低成本,长途补能仍然是挑战,在轻卡里这块稍微有一点鸡肋。纯电不适合中长途,所以干线物流选柴油,增程混动可以看。
城市配送到进城的需求,国内目前在轻型上,尤其是轻卡这块新能源渗透率电车逐年上升,当我们追求极致成本的时候,因为所有的运价已经开始按照电来算,这个时候只能跟随。这块上柴油只能适合夜间运营和高载重需求。混动也适合有政策倾向和政策支持的地方。纯电电费成本比较低,政策比较友好,所以在城配物流上政策一定优先考虑纯电,但业务属性同时也决定了油电目前还是两边同时有分配。
轻客用户,新能源渗透率超过一半,但不要急着一刀切,它一定是场景驱动需求。目前城配物流,比如在市内的平台配送,商超配送毫无疑问纯电的表现最优秀,但是续航仍然是核心挑战。柴油更适合长途运营和客运,高负载运输,像寒区北方仍然还是选择以燃油为主。增程混动目前会存在高购车和维护成本,这块也在探讨。另外是纯电更适合短途运营,日行在200公里内,综合成本最低。城市内的结论是在城市内纯电一定是最佳,但是长途和高寒地区一定需要柴油支持。
高负载和特殊工况,比如新能源能够替代?像高负载,刚刚聊的油田这种地方,新能源电车绝对不可能杀进去,包括极端天气,像黑龙江、新疆北部这些地方冬天的时候就比较难运营,所以在这块柴油一定还是绝对主力,电车还需要一些时间。在新能源专门尝试的场景,比如封闭园区运营,固定短途运输,从这块我们得出的结论是短期柴油不可取代,新能源的应用场景仍然受到限制。
刚刚崔秘书长重点提到一个点。目前全球化的趋势,这个趋势不可逆,我们一定要跟随全球化,而且目前出口的量占到600万,后续可能这个比例我们的需求是一定要提到20%以上,甚至是更高。这块我们目前出口,比如纯电、新能源这块目前是逐年下降的趋势。我们的出口是绝对以燃油为主,我们之前负责出口,尤其是中东和非洲,当时很早的时候沙特的一个经销商问我说认为纯电一定会取代燃油吗?我当时回答说至少目前长远趋势来看可能在电池成熟的话,应该是OK的。他当时问我两个问题,一是首先电从哪来?最高效的依然是靠石油发电,那相当于两种方式,他当时举个例子说如果是目的的燃油去驱动我的车子,是常规的燃油,你通过油发电,相当于那个是海水,这个是纯净水。按道理电应该比油贵,毕竟属于高级能源。如果哪天这个纯净水的价格一下高了,就像油价往下走,那是不是这个需求趋势就会逆转过来?还是那句话,最后一定是场景驱动需求,而且我们所有人的核心本质一定是为了更好的赚钱,如果电价一下拉得很高,那油车更划算,这也是从江铃汽车的角度,为什么我们坚持开发更高效的新一代燃油发动机。商用车出口,燃油柴油仍然是压倒性助力。
回到经济账,油电谁更划算?首先它是赚钱工具,需要算哪些成本,我们不能光看它的购置价,还要看总成本,购车成本加能耗加维修保养和保险,很多人发现我赶紧选新能源,后面发现保险很难买,所以也是需要提前做预判。另外通过粗略的参考,年均行驶里程3万公里以内一定选柴油机,年均形式5万公里以上选新能源,年均行驶里程3-5万公里需要综合考虑,充电的便利性、政策补贴等。最后短途高频纯电更划算,集中在城市配送、快递。长途高载柴油机是主流,干线物流、山区运输不用说。插电混动适合中短途,而且受政策的影响比较大。
不添乱。在政策、法规、趋势一定要看得清。
政策、法规有些地方比如混动可以挂绿牌,有些地方不行。所以这些因素我们得出一个关键的结论,城市运营,政策利好新能源,低排放地区优先考虑纯电,让排放走得更快就必须考虑新能源。另外长途物流政策相对宽松,柴油仍然是最稳妥的选择。纯动适合政策比较友好的区域,但仍然须臾综合衡量充电条件。
油电选择本质是适配,市场的终极选择一定是能跑、能拉、能省,还能应对政策。最后一定是得出一个结论,我不管选油还是选电,一定是能够更好的赚钱。
让用户的车去适应业务,而不是让业务适应车,也不是说选油还是选电,而是哪个场景更适合什么动力。
回到江铃油电并举策略。方向上我们一定是不强推,也不盲目跟风。核心是帮用户找到最优解,让你更赚钱,在皮卡上柴油为主,探索混动,电动处于早期阶段,轻卡长途燃油仍然比较强,短途新能源可行,而且这一段也是我们重点在突击的。轻客上,城配新能源目前更成熟,长途仍需要柴油保障,这个也可以看得到在轻卡和轻客这块新能源逐年往上走,去年在广州车展上我们推出了代号GCA3(音)的两款车,一个是E顺达,一个是轻卡,另外一个是轻客。在这块,江铃汽车所有业内朋友都说江铃汽车相对来说好像推出新品的速度都是略慢于行业其他竞品,但是江铃最大的属性是我要走得稳,一定要确保我的产品更好的适应客户的需求。
我们在江铃的GCA3产品目前也是行业唯一的在我们推出以后在预售期内在31号之前我们有三项权益,这个是在行业唯一,我们当时提的在一年保价承诺,另外三年5折回购,最厉害的一点是在预售期内我们给所有的江铃用户三电终身质保,这个在行业内是首创的,也是我们对自己产品的绝对自信。
这是江铃汽车的矩阵,轻客产品比如福顺目前在燃油车接近40%的市场份额,同步我有E福顺和E全顺产品。轻卡我们除了凯运、顺达,尤其是今年主打的E顺达。皮卡我们有除了宝典和域虎、大道外,我们目前还有大道EV,大道EV目前是我们在电网里最大的供应商。
油电并举一定是因需而生,无论哪一种需求,背后的根本一定是适配,谢谢大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