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维修行业协会会长张延华:建设汽车维修配件供应体系是个系统工程非一日之功
3月28日-30日,以“夯实电动化推进智能化实现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5)在京隆重召开!本届论坛汇聚20+政府有关部门领导、30+院士专家、100+汽车及相关领域的企业代表,共议汽车产业变革新路径。在30日召开的汽车新生态论坛上,中国汽车维修行业协会会长张延华发表精彩演讲。以下内容为现场发言实录:
中国汽车维修行业协会会长 张延华
尊敬的严司长、各位来宾、媒体界的朋友们,大家下午好!今天我就“对构建适应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汽车后市场维修配件供应体系的思考”同大家交流。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部署,对于当前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汽车后市场是全国统一大市场的组成部分,而汽车维修配件市场则是汽车后市场的重中之重,关联着民生服务业,关乎我国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汽车维修配件市场未来又成为持续健康发展的市场,融入国家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中,需要实现创新和突破。今年1月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了《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试行)》,为包括汽车维修配件领域在内的汽车产业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提供了政策指南。建设汽车维修配件全国统一大市场前提是要构建一个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汽车维修配件供应体系,以此来促进要素资源更加顺畅流动,交易成本不断降低,进而实现市场互通、规则互联、供需互促,以高质量供给引领的市场需求。
建设汽车维修配件供应体系是个系统工程,非一日之功,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转变观念,勇于创新,突破疏通堵点。首先要突破市场结构的堵点。当前,汽车后市场并存着两套体系,一个是主机厂主导的4S店授权的汽车维保体系,全国拥有2万家4S店,占据约65%的市场份额,该体系依靠授权模式构建了品牌和渠道垄断的壁垒,形成了高品质、高服务标准的差异化竞争优势。然而其弊端在于高度的封闭性限制了市场的竞争和流动性,同时4S店的高投资成本和高运营费用,使其在增量经济时代占据主导地位,但在存量经济时代市场的优势逐渐削弱。另一个是由市场主导的非授权汽车维保体系,独立于4S店体系,全国拥有30万家独立维修门店,占据约35%的市场份额,这个体系依靠数量众多、服务灵活、性价比高的优势吸引了大量的过保用户。但由于市场准入门槛较低,导致行业发展参差不齐,部分门店存在着野蛮生长、恶性竞争的现象,形成了低价低质的市场形象。
汽车维修市场这种二元结构造成了市场割裂和资源的流通不畅,也影响了行业整体服务质量和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制约行业健康发展的主要堵点。
自2014年以来,随着十部委《关于促进汽车维修业转型升级提升服务质量指导意见》,商务部《汽车销售管理办法》以及交通运输部五次修订的《机动车维修管理规定》等政策规定的出台,对改变这种状况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客观上讲还没有实质上改变这种市场结构。对标前面统一大市场建设的要求,即强化市场基础制度的规则统一、推进市场设施高标准的连通、打造统一的要素和资源市场、推进商品和服务市场高水平统一、推进市场监管公平统一等,汽车维修市场的这种二元结构必须有所改变。
其次,要突破市场要素流动不畅的堵点。汽车维修配件市场在要素配置和流转方面存在着诸多的堵点,包括代表土地要素的汽配城的效率不高,劳动力教育程度与市场要求不匹配,主机厂在维修技术信息和汽车维修配件支配方面处于主导地位,也可以说是垄断地位。但影响未来汽车后市场发展最主要的因素则是数据要素流转不畅的问题,长期以来汽车维修配件市场数据流通与服务处于未完全合约化的阶段,缺乏数据的确权机制,缺少保障交易权利和交易价值的有效手段,使数据成为了空泛的资产。缺乏制度供给和数据流通的多元化主体,导致主体间的权益不清晰,数据价值无法有效的释放,制约了整个汽车维修配件市场以及市场主体的数字化转型。
众所周知,数据是参与分配新的生产要素,是基础性的资源和战略性的资源,也是新质生产力。但实际中,为了竞争的需要,一些电商交易平台、数据公司各自为政,独立整理数据,彼此之间又建墙筑垒,数据不开放,不共享,标准化水平较低,形成诸多的数据孤岛,由此产生线上交易的维修配件、适配数据来源不明,甚至非法获取数据的不良后果。同时,适配数据窃取、爬虫数据、灰色产业等方法违法行为也成为蔓延的趋势,严重阻碍了数据要素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我们汽车后市场拥有数万亿的存量,但在数据流通方面存在高度的垄断和隔绝的现象,无法享受到数字化转型的红利。这根本原因在于数据不开放、标准不统一、互通性差,且缺乏有效的市场计量。
当前,在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形势下,必须要破除这些问题,突破市场要素流动不畅的堵点,特别要加快推动汽车维修配件适配数据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这也是促进汽车维修配件行业数字化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
要构建适应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汽车后市场维修配件的供应体系,应坚持市场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按照市场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的原则,打破汽车维修配件流通渠道的垄断,保障所有维修企业、车主享有便捷使用配件维修汽车的权利,促进汽车维修市场公平竞争。
一是坚持创新驱动,推动汽车维修配件行业转型升级。围绕着构建适应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汽车后市场维修配件供应体系,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目标,应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强自主研发,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构建互联、数字、智能的汽车维修配件供应系统,促进资源优化配置,配件精准匹配,降低库存和物流成本,最终实现建设零库存风险、零等待维修、零假冒配件的“三零”供应链,不断提升汽车维修配件行业服务质量和竞争力。
二是推动产品认证,助力汽车维修配件市场规范发展。产品认证作为第三方的评价和公示机制,有助于提升汽车维修配件制造企业的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并为政府提供高效的监管工具,优化市场供给,同时能够向维修企业和车主传递质量、信用等方面的关键信息,帮助合理选购,促进消费升级。通过产品认证可以有效地解决市场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市场的运行效率,促进供需良性互动。目前,我会正在积极推进诚信汽配商的认证体系建设,通过联合权威检测认证机构,对汽车配件商户开展信用评价,促进经营者诚实守信,形成良性的竞争格局。
三是建设溯源体系,实现汽车维修配件全生命周期管理。充分利用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技术提供的分散存储、快速定位、按需共享的新型信息交换模式,加快建设汽车维修配件溯源体系,以此实现行业标识互通、数据安全共享、配件供应链协同发展。这种分布式标准化的标识解析体系,可以替代汽车配件生产企业原有非标准化私有标识管理系统,使汽车维修配件生产、流通更加透明、可控,做到源头可查,去向可知,过程留痕,责任可溯,真正实现汽车维修配件全生命周期管理。
目前,我会正联合中国汽研、中天科技、深圳开思时代等几家企业协同开展汽车维修配件标识解析平台的建设工作,通过一物一码,实现配件全流程的精准管理,同时依据行业标准,统一编码规则,通过数据互联互通,为提升维修配件供应体系数字化水平奠定基础。
四是健全政策规则,促进汽车维修配件适配数据的规范流通。我会将配合有关主管部门制定完善相关的政策和规则,明确维修配件适配数据的确权、使用和交易规则,以此撬动汽车制造企业开放汽车维修配件的底层数据,实现汽车维修配件数据来源的正向性。同时,我会还将携手相关行业协会,加快完善汽车维修配件适配数据的流通和相关团体标准,实现汽车维修配件适配数据流通的标准化,以及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安全共享,合理交易,使汽车维修配件数据真正成为市场要素进行交互流通。
五是发挥组织优势,推进汽车维修配件行业的品牌建设。从能力建设入手,广泛宣传汽车维修配件行业的品牌建设理念,总结推广品牌建设的好经验、好方法,试点先行、示范引领、探索规律、循序渐进,通过品牌建设提升汽车维修配件行业的服务质量和效率,进而增强全行业的整体竞争力和综合实力。与此同时,还要建立健全科学的评价机制,对参与建设的相关企业品牌影响力进行评估、评价,以此衡量是否满足适应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汽车后市场维修配件供应体系的要求。
总之,构建适应全国统一大市场要求的汽车后市场维修配件供应体系是一个渐进的、可持续的过程,只有充分认识规律、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科学有序的建设高标准的汽车维修配件供应体系,才能为构建高水平的全国统一大市场,促进汽车后市场的繁荣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谢谢大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