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国两会
确定

网站 > 2025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

博世智驾吴永桥:特斯拉FSD断代领先国内方案

3月28日-30日,以“夯实电动化推进智能化实现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5)在京隆重召开!本届论坛汇聚20+政府有关部门领导、30+院士专家、100+汽车及相关领域的企业代表,共议汽车产业变革新路径。在30日召开的智能汽车创新技术与产业论坛上,博世智能驾控系统中国区总裁吴永桥发表精彩演讲。以下内容为现场发言实录:


博世智能驾控系统中国区总裁 吴永桥

谢谢杨老师,各位朋友,大家下午好!前面极氪的陈奇总和长安的陶吉总讲得非常精彩,我从供应链的角度给大家阐述一下以博世为代表的智驾供应链如何去判断思考未来自动驾驶的未来。

今天发言的主题《四大驱动助力中国汽车智能化引领全球市场新格局》,我的观点可能跟主流媒体不太一样,欢迎大家进行探讨和交流。

四个趋势:1、技术趋同;2智驾标配;3、油电同智;4、全面出海。

1、技术趋同。现在很多人探讨未来的中高阶智驾的发展方向,大家很清楚,过去高精地图、无图、两段式端到端、一段式端到端+VLM,未来是VLM+世界模型,这个技术越来越趋同,技术会收敛。技术收敛之后,过去在规则时代某些企业确实引领整个市场,因为做了十几年,几千人团队投了几百亿,corner case积累了几十万个,很多人无法超越它。端到端时代,大家重回一个起跑线,算力算法数据驱动,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大家征战端到端,我试驾过几乎所有头部端到端的车型,包括前五到前七,大家的差距不明显,可顶部的差三到四个月左右,这个和以前的规则时代是完全不一样的。

1月7号在美国CEO试驾了特斯拉的Cybertruck,6米长的车,试驾完非常震撼,给我带来三个特点,极度自信、极度安全、极度舒适,三大差异化是国内所有智驾方案无法给我体验的。在我看来,很多人不一定认同,特斯拉一段式端到端的基座模型算法水平是断代式领先国内所有的智驾方案,至少领先一到两年。

2、智驾标配。陈奇总和陶总有不同的建议,我代表供应链的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大家看到现在比亚迪2月份发布了天神之眼标配中阶智驾,80—150TOPS,高速领航、城市记忆行车、全自动泊车,在8万—15万标配这个技术。一旦技术标配之后带来什么效果?它不是一个汽车的灵魂,而是标配,就像今天的安全带、安全气囊一样,一旦这个东西成为标配之后,主机厂没有必要进行全栈自研,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全栈自研,应该把这一块交给供应商去做。主机厂更应该关注用户体验的算法迭代和售后服务,真正以用户链接最强的部分主机厂做,把标准化的工作交给供应链。在座的各位供应商比较认同我这一点,标配智驾在三年之内8万—15万标配这种中阶智驾,80—150TOPS,主机厂一定会放弃全栈自研。三年之后,整个高阶智驾逐步普及,所谓的在15万元以上,标配全领域的领航,高速、城区、全自动泊车,中国汽车卷的速度一定是会快速到来。

刚才说过了,为什么中阶智驾成为标配之后,主机厂不应该全栈自研。数据闭环和工具链,每年投几个亿甚至数十亿,像博世去年在这块整个智驾投了接近20亿左右,非常耗费巨资。如果成为标配之后,主机厂再养一两千人的AI人才团队其实成本非常巨大,Tier1供应商博世、元戎、momenta、华为为代表,传统可以做七八个客户,几十个车型,或者50、100个车型,主机厂养两千人可能只做10个车型,整个成本的性价比不一定高。还有时间,主机厂全栈自研过程中,至少三年时间把数据闭环,工具链整个打通做好,其实不管是基建、人力还是时间都会消耗主机厂大量的时间。

主机厂应该做什么?我个人认为,在高阶智驾供应链可能没法满足主机厂做的,比如用户真正的体验、售后服务,未来的L3,刚才陈奇总讲的或者L4,AI大模型、世界模型,这些标配的东西交给供应链处理。未来中阶智驾一定不是灵魂,而是汽车的标配。

AI座舱会成为所有主机厂下一个差异化竞争的主战场,而不是智驾,智驾是标配,座舱才是未来差异化竞争的主战场。

3、油电同智。去年整个中国乘用车超过2700万,但是加上纯电、混合动力、增程只有1200万,剩下1500万依然是纯燃油车。如何让这1500万纯燃油车车主享受智能化带来的便利和快感,这是所有从业人员、主机厂、供应链应该思考的课题。很多人质疑燃油车做不了中高阶智驾,三个缺点:1、智能驾驶、智能座舱功耗太大,12V蓄电池怎么能做智驾?2、热管理不行,水冷,燃油车没有水路水管,不能做;3、发动机、变速箱输出扭矩的迟滞性搞不过电机,怎么能做高阶智驾?做不了。

博世杨老师刚才介绍了,在动力系统这一块,包括转向底盘这一块有深厚的研究,我们深刻地分析评估之后,这三个卡点完全可以解决。

首先,功耗这一块在行车之后汽车通过发动机驱动发电机没有任何问题,行车时完全可以解决功耗,中高阶智驾的功耗也不大。

第二,驻车OTA包能不能12V蓄电池支持,中阶智驾和高阶智驾下载OTA包,完全可以通过现在的12V蓄电池满足,在这一块,完全不是问题。热管理,在一般的油车做中阶智驾,以地平线的芯片为例,风冷就可以。如果高阶智驾,可能需要OrinY、OrinX,需要水冷系统,接一套管路系统,大概成本增加几百块钱而已,在整个成本里面不算高。

第三,最核心的很多人质疑的,经过反复评估测试,发动机和变速箱精准调教底盘控制,完全不会影响整个智驾的体验,和人驾完全一致。博世作为在全球范围内各个领域比较领先的供应商,特别是由博世控股的子公司联合汽车电子做发动机控制器系统和变速器控制系统,融合博世底盘ESP底盘控制系统,加上博世华域做精准的转向系统,我们自己做智能驾控系统,四位一体全域打通,无缝链接丝滑调教,能够助力1500万纯燃油车车主实现智能化带来的便利和快感。

4、全面出海,现在国内的汽车产业卷得非常厉害,大家都很焦虑很痛苦,只有寻找突破,海外特别欧洲市场,其它市场都很小,东南亚十几个国家100多万台车,只有欧盟去年1290万,仅次于中国,现在中国的主机厂大部分表现都是欧盟市场。

这一块整个难度三个词:1、政策法规多,几十条法规,欧盟法规是全球最严格的;2、数据闭环困难,欧盟对数据保护厉害;3、数据安全,欧盟有一个法规,如果数据发生严重的违规泄漏,最高罚款是这个企业在全球总销售额的4%,罚款巨大,而且是灾难性的结果。这一块怎么解决这几个出海的难题?博世深度参与了欧盟法规的制定和起草,可以助力中国所有的自主品牌深度解读和参考当地的法规。

博世通过全球100多个国家440多个基地,包括研发中心、制造中心和销售,助力中国自主品牌征战全球所有的国家,特别强调一点,博世正在研究通过联邦训练,通过一套算法,来适应全球的法规,这是非常大的挑战,也是降低所有主机厂研发成本的最好方式方法。

今天非常感谢,刚才杨老师讲了,博世这样一个老牌,在大家看来是传统古老的老牌供应商,怎么样转身,过去一两年我们做出非常大的变革,现在很多人强调狼性文化,今天我们也定位为创业企业,我们不是博世普通的企业,是博世内部的创业企业和民营企业,必须要创业企业一样的狼性精神、拼搏精神,才能改变老牌文化,重新适应。迄今为止,感谢客户的信任,国内五大头部主机厂的中阶智驾项目,其中一个助力出口海外11个国家。

现在整个中国汽车工业每个企业每个供应商每个人都处于焦虑之中,我经常跟主机厂的高层开玩笑,现在有50%、60%的高层领导每天晚上睡觉靠助眠药成为标配。怎么样让主机厂供应链能够打造一个全新的合作模式,让每个汽车企业,每个供应链,每个从业者都能够突破自我,成就未来。

谢谢大家!

所转载稿件如有侵权,请与我方联系删除;邮箱:daogecaijing@126.com

评论

暂无评论
已全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