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舟智航联合创始人、CEO于骞:
3月28日-30日,以“夯实电动化推进智能化实现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5)在京隆重召开!本届论坛汇聚20+政府有关部门领导、30+院士专家、100+汽车及相关领域的企业代表,共议汽车产业变革新路径。在30日召开的智能汽车论坛上,轻舟智航联合创始人、CEO于骞发表精彩演讲。以下内容为现场发言实录:
轻舟智航联合创始人、CEO 于骞
非常感谢能够参加百人会,介绍轻舟智航的情况,把我们的一些思考和我们的一些实践跟大家分享。今天下午的活动特别好,有车企智驾的团队,也有供应商团队,还有软件服务商的同仁一起交流,大家的气氛也特别好。大家今天讲了很多技术方面的问题,包括端到端、VLM、VLA,这些都是非常正确的技术范式,也是我们正在实践的技术范式。我今天主要想分享一些更务实方面,不想谈特别多技术层面的内容。我分享的主题更多的是智驾平权时代的用户价值创造。因为不管用什么样的技术,最终还是要为消费者、为客户带来真真实实的用户价值,这是我们做智驾的根本。
轻舟智航的成绩。轻舟智航成立到现在6年时间,我们最开始是一家做L4的产品,我们L4的产品Robobus在行业中有些名气。我们从2022年增加了L2+量产业务,到现在为止,我们在L2+的量产业务里做得非常好,我们到目前为止已经有超过60万台车加载了NOA的产品。目前我们安全接管里程超过1000公里,主要是高速场景,在高速可以做到AEB40万公里一次的误触发,行业平均是10万公里一次误触发。我们在CIASI中保研汽车安全评估中获得G+最高等级评分,目前我们是带有NOA功能的上车量是最大的。
2025年装载我们智驾方案会超过100万台,背后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我们产品的可靠性、稳定性非常高,也代表了市场对我们的广泛认可。第二,智驾是AI非常重要的一个应用,算法、算力、数据,数据的价值非常巨大,意味着在中国的道路上有100万台车,我们可以接触到不同数据的覆盖,背后的价值非常巨大。可以想像,特斯拉在触及到100万台车之后,它的整个技术演进发展的速度是按下了加速键,100万台车在自动驾驶领域也是意味着一些事情。虽然这里很多是高速的场景,大家可能觉得你做高速场景,是不是城市的数据触及不到?我稍微澄清一下,智驾的系统是一个常驻系统,只要一加电,或者是你的车只要在加电状态下,他的系统就是常驻的,对传感器的数据、你的计算完全是打通的,并不是你激活了它才启动这个系统。所以,任何时间下,它的数据都是可以用的,包括在城市内的数据也是可以触达的。
2025年有一个特别流行的词,叫“智驾平权”,今年10万块钱的车会标配带有NOA功能,今年是高速NOA 10万块钱,明年可能就是城市NOA,后面可能就是L3车型,后面我会讲到L3我的一些思考。
背后意味着什么?众说纷纭,基本上是一高一低。“一高”是效率的提升,效率的提升使得我们整个智驾技术快速发展。“一低”是它的成本在大幅度地下降。单位计算的成本在大幅下降,单位传感器的成本也在快速地下降,我们在算力的使用上也得到了很大突破,大大降低了智驾的使用门槛,可以在非常有限的硬件情况下做出非常好的效果,这也是轻舟非常擅长的一点。今年春节期间的DeepSeek,里面用了1/10、1/20别人的算力达到别人的训练效果,这里有大量的创新点,这些都是我们可以学习的,很多技术在我们轻舟已经使用到了。
从第一性的原理思考这件事,智驾平权更应该关注的是用户的需求,智驾平权的角度一定是以用户价值为前提的,对消费者有利的才是我们要做的,用户的需求决定了智驾的终极走向。
智驾平权不是一句口号,智驾平权意味着NOA的装载量今年会有一个非常大的提升,以前大家可能觉得装个几万台就挺多,今年会有成倍数甚至几倍的增长。这里会带来一个什么问题呢?以前可能系统里有一个小问题,装机量少看不出来,今年装了大几百万的装机量之后,会发现任何一个小问题都会暴露出来。所以,智驾平权的核心实际上是安全,安全是红线,也是智驾发展的生命线。我去年年底就讲过安全特别重要,今年在整个智驾平权的这波大浪潮里,很多车企也特别注重安全这件事,因为今年这么大的上车量之后,会发现安全是在所有行业中大家都要特别关注的,安全不是一件小事。
汽车行业发展了一百多年,尤其是在安全上积累了大量的经验,比如像奔驰、沃尔沃的三点式安全带、AEB、通用发明的安全气囊,智驾平权下,大家经常说牺牲安全,其实安全并不保守,安全需要很多创新,轻舟非常擅长用技术创新的方式来驱动汽车安全的先行者,向这些先行者致敬,我们也想通过我们创新的办法,使得我们的车越来越安全,我们的智驾越来越安全。
无安全不智驾,轻舟要做安全智驾的护航者,以创新驱动安全,以安全定义智驾。
今年1月份,我们开启了以安全智驾为核心的“安全+”产品战略,并且把这个战略全面贯彻到从技术研发到产品设计,再到我们整个企业发展的所有的环节中,安全不是一句空话,这是我们特别强调的,为我们的客户、为我们的用户打造全面的安全感。
当前智驾安全的挑战,像比较挑战的特殊情况,前面有一辆车拉着一棵很大的树,这种异常的障碍物。中间这个视频是网上有一个挑战特斯拉,拿了一块幕布,车就撞上去了,包括一些用户在使用智驾驾驶时误操作,造成安全事故。这些事故在我们的产品使用中经常能看到,也是常见的几种类型的事故。
怎么定义这几类安全事故?基于我们大规模量产交付的实践经验,我们以车企对用户的需求进行深刻的总结和洞察之后,我们发现智驾安全有三个非常本质的属性:1.具有非常强的泛化性,能做到举一反三,这是非常重要的,不管训练了哪些场景,如果你只能触及那些场景,这个事是完全不过关的,要具备人的认知水平。即便没有碰到这个案例,通过泛化能力,你也要能力处理。2.系统的完备性。要构建一整套保护机制,比如在传感器失效或者其它系统失效的情况下怎么能做到安全可控。3.交互可靠性。因为我们做的是一个产品,并不是做一个单点的技术,我们是向我们的车企用户、消费者交付一套产品,怎么能够通过有效的产品定义,能够和用户有效地交互,使得这个产品更加安全,这也是我们考虑之内的事情。
如果我们的系统做到99.9%,也是不够的,我们要通过进一步地突破,实现再增加小数点后三个“9”的安全性。这三个“9”的安全性通过什么做呢?第一,通过更先进的技术范式来实现。第二,对应不同的安全失效的机制来保证。第三,通过和用户的人机交互实现更安全的产品体验。
从更先进的技术范式的角度来讲,整个技术框架从在线onboard的部分,基本上就是端到端的One Model,再和一个安全对齐的alignment的网络,来实现onboard的系统。同时,offboard,我们是建立了一套基于运动模型的,能够离线更好训练的一种训练方式。我们把我们端到端的模型设计和我们的时空联合规划的最佳实践进行了更加充分的记录,轻舟在发展过程中,把时空联合规划的这套方法运用得非常极致,在端到端的训练里,我们也把时空联合规划的设计理念和我们的网络设计以及它的损失函数进行了非常紧密地结合,一方面是多重碰撞的损失约束保证安全性与属实性。另外,高阶控制变量下也增加了一致性约束,使得驾驶行为非常符合多种动态障碍物相互交互的情况,保证舒适性。
我们增加了一个大模型的安全对齐,因为大模型经常下限非常低,经常会出现一些不符合人类驾驶行为的情况,我们增加了端到端模型的安全对齐,使得模型输出的轨迹更加符合人类的安全机制。大家经常看到,你如果完全不基于人类对齐的话会出现很多问题,在物理世界中,我们虽然没有发生碰撞,但是并不见得符合人类的驾驶习惯,假设你和一个物体差10厘米,虽然没有碰撞,但是人坐在里面就会觉得很危险,会觉得风险很大,所以你要更好地能够跟人类的驾驶习惯对齐,不是像简单地下棋,比如通过AlphaGo双手互博能够完全实现的。物理世界中,尤其是驾驶行为相关的实践中,我们特别需要能够跟人类的驾驶行为,尤其是跟优秀司机的驾驶行为进行对齐,才能使得网络的上限更高,能保证我们的下限也足够高,来提高安全性。
关于离线模型端到端的训练,我们创新性地构建了基于运动模拟的世界模型,以前通过直接生成仿真视频,但是成本非常高,很难做任何调整。我们首先是通过完成运动行为的生成,再通过传感器生成,以这样的方式大幅度降低算力的使用,运动真正能够保持持续,空间位置、物理几何和物理规律的一致性,在此基础上进行传感器的仿真,使得我们在整体的方案下能够做得更加高效,算力的使用更加合理。
我们在高效的数据和模型训练闭环是我们端到端的体验和安全不断进化的基础,轻舟作为高级别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的提供方,我们在数据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最开始我们讲仿真的时候,最开始大家以为轻舟是一家做仿真的公司,实际上我们的仿真是为了自动驾驶的底层基础打得非常坚实,是这么一套基石。我们从数据回传、数据挖掘、三维重建、大规模自动化标注、数据的生成模型,我们做了一整套完整的数据闭环的平台。尤其是在端到端的领域,如果没有底层的数据模型的支持,很难大规模训练端到端的技术。
另外一个“9”,极端情况下,无论是软件还是硬件,如何保证专干其失效和硬件故障,以及各种特殊情况下(如逆光、特别遮挡)子模块失效的情况,这是使用的一些冗余设计,包括双失效冗余的容错安全保证,行业中大家都讲我做了哪些冗余,但其实消费者买我们的车或者买我们的系统,不是来买冗余的,加了一大堆冗余,但是不是真的给消费者提供了这些冗余背后的价值?这是我们要考虑的。我们光讲冗余,但是不讲用户价值,其实更多的是成本。我们希望通过冗余的设置,给消费者多带来一份安心,在特殊的情况下能救一命,这种价值非常宝贵,而不只是单纯讲冗余本身。
我们在高速场景下,整体的驾驶过程中,150万公里会出现一次非常致命的事故,目前我们大概能做到4倍超过人类的水平,我们的目标是做到10倍安全于人的水平,这是我们整个对安全的态度。
第三个“9”,现阶段,我们的驾驶舱里还是要有的人,但是怎么能和驾驶员的司机进行安全的交互,对我们的安全是有很大要求。大家一般讲座舱里有哪些舒适的感受,但是座舱里交互式的应用对我们的安全性有很大的保障。
我把产品设计里面的内容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基于大量用户使用的数据和反馈,针对可能的用户安全出现风险的场景,和我们的客户联合首创并落地了多种安全的措施,从设计层面有两方面:第一,你要保证你的决策非常透明和稳定,你要让你的系统有足够多的可预测性,避免用户过度紧张,然后做出一些错误的行为。另一方面,整个责任的交接或者接管,是要有一个渐进性,不能突然一下让你的用户去接管,这些都会造成用户的慌乱,从而造成一些安全事故的发生。比如你在开车的时候,起身误触,比如捡东西,你的身体会误碰到安全盘位置,会造成一些横向非常危险的情况。我们发现这种情况,会把方向盘接管的扭矩加大,减少误触跑偏的情况。包括一些位置在驾驶位置躺平,我们会做座椅角度的检测,当他躺平或者是出现一些姿态不合理的情况下,我们会给他进行相应的提示,这是跟用户相关的交互场景。比如像在恶劣天气下,我们的算法会自动地将巡航的车速进行调整,包括跟车的距离,包括在用户疲劳的时候,我们会提示用户进行接管。如果没有响应,会逐渐减速,直到刹车。我们会把安全作为整体的一个产品来看待,不单单强调单点的算法或单点一部分的安全。有时在智驾系统里,一些新手司机可能会误踩了加速踏板,市场上会有这样的情况发生,有的时候智驾反而没有办法及时地去减速,因为你踩了加速键,系统以为你是想加速。我们通过这种方式去判断用户是不是误踩了刹车板,这种场景也是我们经常碰到的问题,经常会救司机一命。包括一些非常复杂的施工场景,我们也会提前向用户进行一些指示和提示信息,使得他更加有所预判。这些细节并不是说有多么高深的技术,但我们是在同样的技术下,把我们的产品设计能够达到安全的追求,这也是符合我们做产品的理念。
大家经常觉得中阶不安全,但其实对我们来讲,我们没有低阶方案,轻舟只有中阶和高阶方案,我们中阶方案的安全标准实际上是超过行业里的平均水平的高阶方案的最高点,我们认为中阶方案一定也要非常安全。无论是中阶还是高阶,无论是中配还是高配,我们对安全的态度都是顶配,这是我们在行业中的一个态度。十万块钱的车,大家对安全也是一样的要求,不能说十万块钱的车就可以不安全,对人命的要求是一样的。我们在中配方案,我们的Pro方案,所有的安全指标是和Max安全指标完全拉齐,这也是我们对行业的态度,不管中配还是高配,安全都是顶配,这是我们对自己的一个要求。
关于L3这件事,包括传统的ADAS到高速NOA、城市NOA,现在大家开始讲L3,L3这件事是很快会到来,什么是L3?做一下我们的分享。
L3不是一个口号,更不是口嗨,是一种责任,更是对用户的一种承诺。L3很大程度是责任的归属,从司机端已经进入到了车这一端,核心一点是到底能不能敢做到真正的L3,不管法律法规怎么样要求,很大程度就是敢赔,如果出了事敢赔就是L3,如果做了一大堆冗余,做了一大堆工作,出了事还是司机来负责赔偿,那这还是L2。所以,最核心的是,你说你是L3,必须得做到敢赔。敢赔有两个特点:1.安全。如果你出事了,肯定不行。2.效益,你赔得起,赔不起。如果你对用户承诺了,谁是真正的安全,消费者很难去选择。如果你说你敢赔,消费者就真相信你,你是真安全。首先,你对消费者的承诺会带来你的销量提升。但是如果你真的是不够安全,你会发现你根本赔不起。这件事怎么能成立?一定是你提供敢赔的模式以后,带动销量的增长,同时理赔率就是非常低,只要你的销量增长替代了你赔偿的部分,从效益上来讲就是可行的,达到这个平衡点以后就会出现敢赔模式。现在行业里还有些早,现在有些智驾险,但发现买了智驾还要多交一份钱,交智驾险,这就是不合理的地方,我一直认为,如果你的智驾真的安全,大规模装配以后,你出现的事故率就会比不装智驾车的事故率低,如果低的话,保费自然便宜,便宜的这部分就是智驾提供安全的价值。不说舒适的价值,只要出现事故率低,很少出现重大交通事故,而且很少刮蹭,你就是很安全,保费一定比不装智驾的低。保费的节省,其实就是智驾提供的安全价值,一定会出现这么一天。不会像现在大家都是口嗨,消费者也不知道怎么选,真正智驾的安全一定是会通过拿钱来投票,不是通过口号来投票的。
安全性包括责任归属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事,广大车企也不用特别焦虑这件事,很大程度不可能先从城市的场景先落地,不可能城市的场景出事敢赔,现在很少能做到,大概率是先从比较结构化、比较简单的场景,或者不太容易出现重大事故的场景,比如泊车场景,泊车出现刮蹭,出故一些事故,相对来讲比城市或者高速的场景要少一些。高速场景也会比城市早一点,因为它比较结构化,当然中国的高速有时也不是那么结构化,经常会看到在高速晾麦子,比海外的高速场景还是会复杂很多。在德国,奔驰、宝马已经开始了在高速L3的场景,因为他们的泊车需求不是那么高。所以,L3的覆盖一定会先从一些泊车、高速这些场景出现,然后逐渐渗透到更广泛的城市场景,是这么一个节奏。
L3的出现一定是用户价值兑现的体现,当然需要技术成熟性规模化验证,以及多个车企各个车型覆盖,我们特别希望有机会能够成为智驾行业中第一个站出来的人,能够携手车企包括保险公司,致力成为率先成为落地智驾险的智驾公司,这是我们对市场的一个呼吁,我们特别希望能够把安全落到实处,而不是一些口号和口嗨,真的能够做到安全。
怎么做到安全?首先,得卖足够多的车,如果就卖了几万台车,连事故率都统计不出来,至少有上百万的出货量,才知道安全性怎么算,事故率怎么算,否则没有统计意义。首先必须得有大规模的出货量,还得有数据支持,我们在这些方面都比较强。第二,这个东西得快速修复。比如泊车,你刮了去赔,刚去4S店修好了,回来又刮,那不行,肯定有一套快速地修复能力。轻舟建立了一套非常完善的大规模仿真系统,这儿出事了,马上把周边类似系统的仿真完全重复出来,确保我在仿真上修复的问题下次不会再出现了,这种快速修复能力也是保险要实现需要必备的。不会这儿刮了,赔了钱,刚出完险,又刮了,又赔人钱,商业上不成立。这几个综合一定会使得在安全上变成一个真正的用户价值,而不是一个口号,这是我们对这个行业的态度。
真安全、真敢赔,我希望行业走出低水平内卷,大家还是围绕着怎么创造用户价值打造自己的产品,这就是我分享的内容。
谢谢大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