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维图新CEO程鹏:智驾产品没看到多少,新名词倒是有很多
3月28日-30日,以“夯实电动化推进智能化实现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5)在京隆重召开!本届论坛汇聚20+政府有关部门领导、30+院士专家、100+汽车及相关领域的企业代表,共议汽车产业变革新路径。在30日召开的智能汽车论坛上,四维图新程鹏发表精彩演讲。以下内容为现场发言实录:
四维图新 程鹏
感谢杨老师的夸赞,我首先向永桥兄致敬,你刚才把我们供应链的心里话都说出来了。作为一个传统的地图商,可能我们眼里有不一样的世界,地图是什么呢?地图本身就是现实世界的数字抽象,四维图新这个名字怎么来的?我们希望有一天能够实时恢复三维的世界,空间+时间,这就是我们名字的由来。现在越来越接近了,我们干了22年,不像博世139年,进入汽车领域128年,一直是我们学习的对象。所以,先向永桥兄致敬。
我想说的话题是“新基建下的智驾进化新范式”。我们眼里的智驾可能跟很多做算法的、造车的人的理解不太一样,智驾平权这个话题已经不用再赘述,这是今年以来特别热闹的一个话题,其实我们去年就有这个预判,我们在自己的产品战略上也做了很多调整。我也认为智驾就应该是标配,因为它是安全、便捷,它跟车出行本身就是百分之百关联的,别的功能可有可无,但这个功能是必须有的。我们认为地图导航是车的第一个智能化,告诉你在什么地方,A到B怎么去。智驾是什么呢?无人驾驶是什么呢?是A到B你不用开了,机器人接管了,本身是一系列延续的一个话题,这也是为什么四维图新会从一个地图商做导航的,变成智驾厂家的一个历史的沿革。
我的观点是,在座的依我看都在第二阵营里,第一阵营是谁?第一阵营追求的是“极致用户体验”,以华为为代表,管你有什么,都往上堆,算力、传感器、高精地图、高精定位,为什么?它来负责把用户体验拉到极致,让全社会每个人都认同和接受它,而且用它,它的用户体验足够好,因为我看到的,不管大家吹得多好,你真的天天用吗?你真的全程从A到B都开吗?你真的都把智驾打开吗?不管是什么NOA,不管是有图、无图,我有时候看都觉得好笑,因为大家都吹得很好。我前两天跟一个车厂的老板在一起聊,他上来就问我“你们的方案是两段还是一段?”这几年产品没看到多少,新名词看到很多,特别好玩,很有意思。
我们在思考什么呢?还是要以终为始。最终是什么?最终智驾就是标配,而且对用户来说,他不关心你两段、一段,不关心你有图、无图,用户关心的是我能全程打开吗?我能把我的命交给它吗?我能把我后排老婆、孩子的生命交给你吗?这个才是真正对用户来讲重要的。用户体验拉到极致这是对的,但这不是所有人都能干的,只有头部能干,只有它的数据量足够,它的算力足够多,你就看看它买了多少卡,你就看看它每年在数据和算力上的投入有多少,你看阿里云、腾讯云、AWS和头条是不是天天盯着它,如果这个云厂商天天盯着它,说明它确实在干,它是头部,其它都是在讲故事。我们在座的大部分都在做极致性价比,为什么?因为毕竟大部分的车,中国的车平均销售价从7万多涨到了11万多,感谢新能源,感谢智能网联,我们GDP的占比也到了各行各业的第一名,我们的单车价格也到了10万以上,但是平均还是11万,11万的车怎么能装几万块钱的传感器和大算力呢?是不具备条件的。所以,我们大部分人在做什么?无论是在座的很多车厂还是我们这些供应商、供应链,都在做让每个车都有,让它标配,先有,然后再可用,长期再好用。我把它划作两大阵营,两大阵营共同的是什么呢?安全性得保证,这是我要向博世致敬的主要原因,特别在意品质和安全。我们入行这二十年,很多都是在学习他们的理念。第二,具不具备量产的能力?因为量产不仅是跑个模型、跑个算法,它要做各种各样的标定,做各种各样的验证,万一出事用什么规则,用什么安全保底,或者最后万一有问题,责任怎么划分,这些工作都是一个组织、一个公司甚至是一个行业要去解决的问题,这都不容易,都很难。
四维图新在做什么?为什么我们可以去做极致性价比?我们二十年前做地图、做导航,十年前做芯片,做高精定位,这几年做智能座舱和智驾,为什么?我们叫以终为始去考虑问题。我们的观点也是智驾应该是标配,车厂要找到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其它我们是可以感的。当你真的商品化以后,你独立的一家去做自研,性价比肯定不好,不用问,我也养那么多人,你也养那么多人,我给十家做同平台的供货,你一家自己做。我前几年叫“全栈可控就好了,车厂还是要找到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因为很多人没有找到,所以上来就搞智能化。为什么?因为别的东西没什么好竞争,底盘、动力要么宁德时代,要么博世、华为全干了,我们干什么?阶段性是可以理解的。再加上融资也比较容易,动不动融一百亿,就砸吧,反正工资也不用发了,社保也不用交了,拍屁股走人。我们的思路还是要长期地把用户服务好,这是我们比较稳健的慢慢做的原因,因为汽车行业不能急。
我们的方案是什么?从基础行车标配到行泊一体,到最终的驾舱一体,我们是坚信这个东西会发生,我知道行业里面有很多不同的声音——“两个域要长期分开”,我们认为最终还是会融合,因为用户不看这个,不看这个域单独在一起有什么好处,最终就看产品性价比、看用户体验。如果要拼产品性价比、拼用户体验,可以参考FSD的打法,最终会走到一起,因为毕竟性价比高,我们有很多例子。我们叫“一步步地走向皇冠上的明珠”,从基础行车解决到行泊一体,到驾舱一体,但底下都是AI的新基建。相信大家都知道之前mobileye是不可挑战的,十年前谁挑战它?但是现在因为有大模型,因为有端到端,变得相对比较容易挑战,甚至就是一个被颠覆创新的时代来了,当年特斯拉也是用的它的(产品),现在搞OpenAI,搞端到端,现在FSD V13已经让永桥总惊艳了,这就是时代带来的变革,我们还是以终为始去思考。
什么叫舱驾一体带来的极致用户体验和极致性价比?这是我们给小鹏MONA供的,叫舱泊一体,就是用舱里面8155闲置的算力把泊车问题解决了,不需要单独的盒子,也不需要单独搞个行座一体,就用原来在行车时候用来导航的、用来听音乐的算力,把自动泊车问题解决。当然背后得有大量的数据、大量模型的训练。
这是我们驾舱一体初步的方案,已经落地,已经有量产订单,我们是把我们自己的舱的芯片SoC加上地平线征程3合封在一起,非常低的成本,整个域控不到2000,极致性价比的产品,把舱跟泊的问题都解决了,能够做到L2+这样一个产品的形态。
后面都是数据的基建和训练,为什么舱驾一体最终会融合在一起?我们也做了一些尝试,接下来在车展我们会发布,我们把豆包和DeepSeek融合进我们的座舱产品,至少给我带来惊艳,确实也不太需要副驾驶了,也不太需要真的去触屏、去按按钮了,完全可以做到跟车自然语言交互,而且很多时候比副驾驶更聪明,更能了解你,聊了一段时间之后,真的是把你个人的喜好做到极致,这也是为什么舱和驾最终会融在一起带来的一个主要的变化。
这是行泊在往中高阶走的产品,左边是我们已经在自研阶段,后面我们也是期待有更好的算法公司合作伙伴跟我们一起为市场提供好的解决方案。
我很高兴地向大家宣布,四维图新也不仅仅是一个地图商,我们把自己定义为“智驾为龙头的新型Tier 1”。我们从去年到今年一季度,我们有300万套的定点,也有60万套舱泊的定点,可以视为这个行业重要的一根支柱。
为什么把智驾分成几个范式来演进?我们分成四个阶段:1.人驾驶员。2.经典机器人架构,基于规则,大量用高精图,到现在我们还要花很多钱去维护和开发,还是有这个历史包袱,因为很多客户还在用。3.深度神经网络化,用轻地图的方案。4.世界模型驱动的阶段。世界模型里面依然是有高精地图的,但端上主要是用轻地图就可以解决,这是我们的思考。
为什么这样思考?我从一个学视觉的地图人的视角去看,地图本身也可以根据数据量和算力的要求分成四个阶段:1.导航地图,每个人都在用,不需要解释,它是一个现实世界的二维抽象表达。2.高精度地图,后来因为要做ADAS功能,要做自动驾驶,进化到了需要很多三维立物,比如杆和牌,精度要求比较高的,从原来的米级升级到厘米级,这是高精地图时代。3.光有图不行,还需要各种各样的感知、传感器带来的感知的一些数据,用这个来辅助我做模型的训练和决策,我们叫多模态传感器时代。4.世界模型时代。我是非常开心的,并不因为市场上在喊无图我就沮丧,其实我们很开心,这是我们四维图新创业的初心,实时恢复三维世界的时候快来了,因为它的模型不仅可实时恢复,而且可推理,还可预测,就像人一样。你看到一杯冒着热气刚出来的咖啡,你会猜这个东西很烫,不会一口喝下去。以后的车也好,机器人也好,不管什么样的智能体,看到这样一个新的场景,都会去预判接下来会遇到什么样的红绿灯状态,会遇到什么样的驾驶行为,都是要进入这个时代的前兆。
上周我在GTC的会上听到黄教主说每年算力会涨一百倍,可能十年以后成本会降一千倍,意味着是几十万倍单位算力成本的下降,意味着单位成本的数据和算力真的有机会让我们在几年之内实现世界模型,大家拭目以待。
在这种第四范式下,我们在做什么呢?我们传统的优势是什么?我们还是把数据和模型开放出来,因为我们有非常强的数据的理解和采集能力,我们有非常深刻的合规的解决方案的能力,我们还有一个独立的身份,我们希望把这种能力开放出来,把数据变成合规层、数据增强层和AI的模型训练层,把这个能力都开放出来给全行业,不管是车厂还是算法厂家,还是Tier 1,大家一起共建合作,这是我们目前的思考。
我们跟大家一起来解决数据的缺口,高精地图本身可以视为一种增值,它拿来做场景的泛化就更容易,当然本身也是在不断更新,不是放一年不管,本身数据也是在更新的。对比特斯拉的数据量,我们的缺口还是很大的。永桥兄讲断代式地领先,最终就是,第一,数据量比你大多了。第二,卡比你多得多。我们期待跟行业一起,我们的云厂商、显卡的厂家、GPU厂家来解决算力的问题,我们跟行业一起来解决数据缺口的问题。
图新之正道:把数据的处理提效。
不是每个厂家都会玩数据的,数据不好玩,很难,我们搞了20多年,最大的优势是对数据怎么玩比较了解。因为地图一出生就是去抽象化数字化世界,怎么能高效地、快速地去更新,里面要解决迭代效率的问题,解决多模态的检索问题,解决预标注的问题,你们可以比一比,比你们干得好还是不好,比你们干得好可以找我们来合作。最重要把数据的价值发挥出来,合规的底座真的不容忽视。之前有各种事件发生,这也不是我们行业想看到的,因为唯有合规你才敢用,才可能把它用得好,才可能把价值发挥出来,才敢去商业化。互联网厂家怎么起来的?绝大部分是把数据的商业化做好,把变现做好,他们做大做强。但汽车行业有吗?除了特斯拉有吗?目前为止没有一个是把智能终端产生的数据用好变现挣钱的。为什么行业这么卷?为什么行业毛利率这么低,平均利润率只有4个点,跟互联网厂家怎么比?人家一天几个亿的毛利,我们还在苦哈哈地拼。不是不要拼,我们要有这种拼搏精神,但是我们也要学习和思考人家是怎么干好的,人家是怎么把行业向上突破,变成一个非常挣钱的行当,这是我希望跟在座的各位一起来搞我们把数据的合规做好,在这个基础上把数据用好,把商业化变现做好。
四维图新的特点是:顶级的合规、AI赋能的高效性、芯片中立、云中立、闭环能力被验证、数据类型的多样性、海量数据基座、愿意跟大家共建世界模型。
作为一个从地图转身的智驾人,我们在这个行业里一定是少数派,但是我们看到的未来,希望它能够很快地照见属于你我的现实。
谢谢大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