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国两会
确定

网站 > 2025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

蒋京芳:AI算法+工程化双引擎助推智驾普惠

3月28日-30日,以“夯实电动化推进智能化实现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5)在京隆重召开!本届论坛汇聚20+政府有关部门领导、30+院士专家、100+汽车及相关领域的企业代表,共议汽车产业变革新路径。在30日召开的智能汽车论坛上,知行科技总裁蒋京芳发表精彩演讲。以下内容为现场发言实录:


知行科技总裁蒋京芳

尊敬的杨校长、师秘书长,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下午好!很高兴再次来到百人会!

我从事智能驾驶近15年,深度地参与了智能驾驶在中国的从0到1,从跟随到超越,也见证了AI对汽车产业,特别是智能驾驶的颠覆。所以,AI毫无疑问是当前智能驾驶核心的一个竞争点。

在智驾平权的当下,我们工程化的能力将是突破量产瓶颈,重塑性价比边界的重要助力。所以,我今天演讲的主题是“AI算法+工程化双引擎助推智驾普惠”。

首先,简单介绍一下知行。

知行是2016年12月份创立,在过去的九年发展中,知行从一家初创公司发展成为上市公司;从一个几十人的团队发展到600人左右的中等规模的国家级“小巨人”;从最早的在工业苏州园区的一个点,发展成为在中国五个城市都有布局,在德国有一家研发中心,正在筹建马来西亚的工厂的全球化企业。

知行的产品到底是什么?软件+硬件的全栈自研体系,具备软硬一体、行泊一体的产品能力。同时我们也在布局舱驾一体,适应接下来多域融合的趋势。

知行和其它很多AI公司不同的是,我们自有先进SMT的贴片线,全自动的组装线。现在我们有20多家客户,60多个定点项目,其中30多个项目已经量产,涵盖国内和国外市场。

知行有什么亮点?我们总结为四个第一:国内第一家在香港上市的自动驾驶公司;国内第一家基于地平线的J3实现在欧盟出海;第一家把BEV部署在只有8TOPS上极小算力的TDA4上;全球第一也是唯一一家基于瑞萨V4H芯片实现了行泊一体的域控,以及量产搭载。

我们的产品主要是泊车+行车,除了代客泊车以及城市领航还在开发当中,其它的APA、记忆泊车、基础行车和高速NOA的功能,都已经有量产的搭载。我们的硬件产品分为智能的前视一体机和域控制器。智能前置相机有200万和800万像素。域控制器涵盖国产芯和国际芯,国产芯主要是地平线J3和今年主打的J6全系列。国际芯主要是TDA4的方案,和瑞萨V4H的方案。

量产车型从左到右主要是分为基于智能前置相机的基础行车,基于单TDA4的泊车已在奇瑞、东风多款车型上量产。如果想要行泊一体,我们之前量产的都是中低算力,基于单J3或者是双J3+一颗TDA4,实现5R10V或者是5R5V的高速NOA和相关的泊车的功能。目前主打一个是V4H,另外一个是基于J6E、J6M高速NOA过渡到无图城区NOA的开发。另外一个收入是来源于极氪相关的一些功能,它是基于Mobileye的双EyeQ5,今年也会有极氪、极星的三款车型在欧洲上市。

我今天主要是想跟大家分享智能驾驶的发展趋势和我们作为智能驾驶的Tier 1,如何迎接机遇和挑战。

智驾平权是目前的一个热门词、关键词,除了2月9号长安发布了北斗天枢2.0,比亚迪发布了天神之眼之外,其后吉利、零跑、小鹏等等公司都相继发布,特别是10月13号奇瑞的猎鹰智驾,极氪的千里浩瀚、广汽的星灵智行,相信接下来还会有更多公司进行发布。不管怎么样,核心的信息都是比较类似的,就是高速的NOA和APA成为十万级及以上车型的标配,高阶智驾下探至奇瑞小蚂蚁这样6.98万的车型,激光雷达下探至12.98万,是在零跑的B10车上。

当前确实看到智驾平权时代已经到来,一方面是技术的迭代,一方面是芯片的成熟度,包括成本的进一步下降。还有一个非常重大的驱动力是功能确确实实是越来越好用了。

就泊车而言,我们欣喜地看到,从过去的“能用”到现在的“好用”,目前正向“爱用”逼近。我们非常自豪参与了整个发展过程,知行在去年是业内首次将BEV部署在8TOPS上,基于单TDA4的域控制器。

通过BEV的感知迭代,包括Z星算法的提升,使得泊车上限得到很大提升,一把泊入率更高,而且泊入的时间比之前短了非常多,做到无感动态地换挡。而且因为它的前向感知更加丰富,我们也能够进行非常好的人机交互显示,显示更加丰富,现实感更加强。所有这一切说明我们整个泊车的性能得到了非常大的提升。

2025我们把这套BEV,部署在更高算力,100TOPS的J6M上,同时进一步提升它的功能和性能,比如对异形障碍物的识别,比如停车场实现代客泊车。另外,我们除了去年实现断头路车位之外,今年还会挑战机械车位,整个泊车效率将会得到进一步提升。实现从0到1到N的泊车裂变。

最近泊车出海的需求进一步地提升,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泊车的场景新体验将会普惠到全球的客户。

行车也是一样的故事。2024年知行基于5R10V和5R5V两个平台,分别在星纪元和奇瑞的iCar V23上得到量产搭载,它的算力非常低。比如iCar V23,J3+TDA4只有13Tops,而且是把四个侧视相机去掉,用环视去补足代替侧向的感知。无论是从接管率、加减速的变道以及智慧大车的避让,大曲率弯道上提前预减速但是不失速,可以稳定、丝滑地通过,在行业上创立了一个标杆。

今年要做无图的高速和城区NOA,也是基于J6M这样一个平台上。说起来比较简单,但是其实整个算法,从感知的7V、11V,从地图以及预测和规控算法都做了非常大的提升,在整个软件上也会做非常大的提升。当然城区NOA打造的一些场景,刚才很多专家都已经说了,我不一一赘述。

整个行车、泊车场景更好的体验和更泛化性地提升,最根本还是技术的路线,是AI算法持续地进化。很多同行类是类似的路线图,比如像知行在2023年之前还是靠CNN感知+规则的预测定位等等相关的算法,实现了行泊车L2以及泊车的量产。去年我们实现了BEV和基于模型化的预测部署,融合、定位以及规划还是规则化的。今年我们需要做的是两段式的端到端,和多重安全冗余。2026年,我们会从两段式过渡到一段式,实现全场景车位到车位的能力。

最近大家都讲到VLM、VLA等等,知行也在做相关的探索,主要的目的是把端到端和VLM做一个深度的融合,通过多模态融合提升场景理解的能力,大大提升对环境的认知,而且它的场景覆盖度会更高。

除了车端AI的路径之外,很重要的是云端。因为高阶算法需要通过数据为驱动做持续地迭代,构建整个云端的数据闭环是所有工作的基础。

传统从数据采集到标注,到模型的训练、优化,再到部署,到整个算法和功能优化,最后再通过OTA升级到车端,这个链条非常非常长,我们作为智驾的Tier 1还要考虑到商业闭环,努力在更小、更有限的算力下,行泊车体验打造到极致。数据闭环也是一样,比如说我们利用AI大模型,比如千问、DeepSeek整个数据的挖掘,当前已经有300+场景挖掘,大大地优化了整个样本数去的分布。

另外,自动标注。通过自研的预标注的算法,我们可以构建4D真实的生产体系,并且通过云端做自动化标注,也能大大降低标注的成本。

数据生成,通过自研AI数据生成算法,我们已经可以生成多种气象条件,如雨天、雪天、雾天以及全天候,比如黄昏、夜间这样一些场景。很多极限场景是大海捞针都不一定捞得到,我们可以上百倍地去提升整个场景的丰富度。

知行做了一些探索,当然同行有很多公司比我们做得更好,也是我们值得学习的地方。

我们一直都在说功能开发,AI在车端的部署,AI在云端的部署,实事求是地讲,我们深感在当前这样一个“既要,也要,还要”的情况下,既要好的性能,又要快速开发的周期,同时又要高的性价比,在这样一个情况下,工程化能力正在凸显它的重要性。

知行因为有传统的Tier 1的人才和AI人才形成了有效的互补。比如体系的敏捷化,虽然我们基于V模型,但是一定要敏捷满足快速迭代的需求,同时要构建功能安全、预期功能安全、网络安全以及AI安全等多位一体安全的基石。还有算法的轻量化,在TDA4上面部署整个BEV的感知,这个工作也是非常非常艰苦的。利用整个TI多核的架构,我们设计了一个骨干网络部署在TI的NPU上,同时利用DSP,进行2D到3D的转换,直接输出为PSD、OD、障碍物以及OCC占用的网格,在业内做了一个非常好的作用。

另外,硬件的模块化。我们自己已经建立了200多个已经验证的标准线路库,一旦有新的项目进来就可以像搭积木一样缩短整个硬件的设计和验证的时间。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10多款芯片的设计经验,可以很好地赋能客户。

软件的平台化。现在智驾平权时代,这么多的车型都要搭载NOA,平台化是非常重要的工作。我们对客户提出相关建议,知行自己今年也在做整个软件的平台化架构,使得一套系统可以适配多种不同功能要求,同时又能在不同芯片之间移植和迁移。

出海。出海毫无疑问是自主品牌的战略任务。知行对国外法规非常了解。比如在国外有四大挑战:1.欧盟GSR法规。2.NCAP越来越严苛的要求。3.数据合规,GDPR的要求。4,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是国外场景其实并不那么简单,特别是泊车场景。我们要针对国外差异化场景进行相关数据采集和模型训练。同时我们在国内搭建类似的场景,做整个算法的优化。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有超过5个地区、20多款车型,出海一百多个国家,目前的产品J3、EyeQ4、TDA4都实现出海,且正在进行一个高速NOA功能的验证工作。

主机厂要不要自己做?主机厂肯定还是要自主可控。我们作为Tier 1必须适应主机厂不同的需求,比如在自主可控的情况下,根据主机厂自己的资源以及能力,我们尽可能去补位。所以,在知行的整个业务模式是非常开放的,我们可以提供全栈的软硬件,但我们也有做硬件和硬软交互。比如地平线的余凯博士讲100小时做到J6P芯片点亮和功能实车闭环,那个视频上整个SMP和域控生产线便是知行的工厂,我们也非常自豪为我们的自主品牌SuperDrive能够提供硬件的服务。我们在很多项目上,比如单独的一些软件模块APA、HMI的一些设计,以及超声波感知等方面都有服务和产品。我们非常愿意跟主机厂多交流,希望看到有什么知行能够提供的地方。

我们在海外的工程技术服务团队可以进行国外车辆的验证和适配,还可以做工程化,因为知行的工程化能力非常强。

总之,上面是我的分享,希望跟生态的合作伙伴一起共同推进智能驾驶技术,共同为我们的终端客户创造价值,也希望在智驾平权的时代下能够跟大家一起分享红利。

谢谢大家!

所转载稿件如有侵权,请与我方联系删除;邮箱:daogecaijing@126.com

评论

暂无评论
已全部加载